APP下载

巧用“意外”资源,增添化学课堂活力

2017-08-03杨志刚��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课堂活力意外应对

杨志刚��

[摘要]开放性高中化学课堂的优势在于,学生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中学习思维会更加活跃,而“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攀升。面对“意外”,只要教师做到沉着冷静,正确对待;巧拨善引,自然转化;搭建平台,调整预设;将错就错,生成精彩,就可将其转化为对教学有益的宝贵资源,并为化学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

[关键词]意外;高中化学;应对;课堂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6202

英国文学家塞缪尔·约翰逊曾说过:“最明亮的欢乐火焰大概都是由意外的火花点燃的。”每个教育者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都会碰到无数个“意外”。新时期在开放性、主体性教育新理念下构建的高中化学课堂中,高中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究更加主动,所以他们的想法层出不穷,做法也让人意想不到,教师碰到“意外”的概率也在提高。这些“意外”对于教育者来说是挑战,同样也是机遇,只要沉着应对,巧妙处理,就会变“意外”为精彩,变“事件”为资源。让“意外”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发挥独特教育功效的关键,在于教师面对“意外”时的态度与表现。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教育者应如何巧用“意外”资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面对“意外”,沉着冷静,正确对待

教学的平静总是容易被“意外”打破,突如其来的事件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情绪波动,课堂秩序可能会出现一时的混乱。而此时如果教师能沉着应对,冷静处理,及时将“意外”与所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意外”转移到学习上,亦不失为一个好的创意。

如到了夏天,雷雨天气会很频繁,冬天打雷的情况却少之又少,所以在某节课上学生就被罕见的“冬雷”吸引了,大家无心听课,一个个探着头看着窗外的天气变化。眼看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了,教师机智地用一句话成功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我们中国有句民间谚语‘二月雷不鸣,百果不实,小儿多死,大家能不能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一下这句谚语?”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回到了这个问题上,并想到了在学习氮的化合物时,教师也曾经提到过雷雨。很快他们纷纷给出了解释:①雷电可以制造氮肥。雷电发生时,大气中会出现几千米长的闪电通道,温度非常高,这时就会有大量的氮和氧化合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很快被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再和雨水反应,就会变成浓度较低的硝酸,或和其他物

质化合成为硝石,这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好的氮肥。②雷电能治病。雷雨之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会分离出“负氧离子”,它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在医学中,对治疗烧伤、气喘有促进作用。雷鸣电闪之时,强烈的光化学作用,会使空气中的部分氧气发生反应,形成具有杀菌和漂白作用的“臭氧”。

在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声中,外面的雷声、雨声仿佛都不存在了。

二、面对“意外”,巧拨善引,自然转化

高中化学教师对于“意外”最深有体会的,莫过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生的“意外”了。仪器装错了、试剂浓度没把握好、生成杂质等,这些都会

使实验结果

与教材内容相差甚远。面对这些“意外”,教师如果采取避而不谈或者轻描淡写的态度,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意外的发生在化学实验中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它在某种程度上是高中生化学思维活跃的表现。教师如果能够巧拨善引,引导学生一起探究“意外”产生的根源,将有利于培养高中生严谨的化学学习态度。

如在“乙醇”的化学实验中,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合作实验,每个小组都认真地按照实验步骤和实验要求做实验。实验完成之后,小组代表踊跃发言,教师让两个小组代表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并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解释,学生的解释与教材内容基本一致。在教师预设的问题中,学生对乙醇催化氧化原理进行了探讨,课堂气氛非常融洽。然而正当教师要做最后的总结性发言时,“意外”发生了,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的实验现

好像有些不同,通过酒精灯外焰对铜丝进行加热时,铜丝颜色的确变成了黑色,但铜丝被我不小心移到酒精灯内焰的时候,黑色的铜丝却变成了原来的红色,为什么会出現这样的现象呢?”看到该生不解的神情和其他学生好奇的眼神,教师先是给予了赞赏,然后也表现出一副不解的样子,说:“是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如何?”这个小插曲让大家都兴奋起来,并一起做起了实验,的确出现了该生所描述的实验现象。“那么,这个‘意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谁能解释一下?”学生立刻投入到讨论交流中,很快这个“意外”现象的原因被找到了。由此可见,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会从“意外”中感受到探究发现的乐趣。

三、面对“意外”,搭建平台,调整预设

教师习惯于课前预设,其目的是为了产生更好的生成。但预设有时可能会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把握得不太准确,而在课堂上出现被“意外”打乱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师只需要用新的情况为学生搭建起一个新的平台,重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便可扭转局面,化解危机。

如在引导学生对氯气与水的反应过程进行探究时,当教师提出了之前预设的“氯气溶于水时会有哪些变化发生?”“哪些微粒会存在于溶液之中?”“反应的‘主角一定会是氯水中浓度大的颗粒吗?”等问题时,课堂却一片沉默。看到此情此景,教师当机立断,马上将话题转移到实验设计上:“是不是可以通过实验对‘哪些微粒在氯水中起作用进行分析?”学生顿时觉得眼前一亮,非常配合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实验设计:将2mL新制氯水加入洁净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紫色石蕊、固体碳酸氢钠、硝酸银溶液、溴化钠溶液等,观察氯水与各物质之间的反应,最后得出结论。

我们常说“课堂如战场”,在面对化学课堂的种种“意外”时,教者要灵活机智地改变“战略战术”,有时单刀直入,有时打一场“迂回战”,学会转变角度,及时调整预设,用教学智慧实现化学知识的迁移与升华。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合格的教育者。

四、面对“意外”,将错就错,生成精彩

相比一板一眼的教学,教育者应更希望看到学生能够打破定式思维的藩篱,哪怕是错误的,也同样是活跃的、积极的。很多高中化学教师过分依赖预设,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意外”生成,就会全盘皆乱。一个有智慧的化学教师,最应该具备的是“顺水推舟、将错就错”的本领。

如在进行“银镜反应”实验时,由于学生已经提前进行预习,加之对该实验十分好奇,所以并没有认真听取教师实验前的讲解,自顾自地开展实验。对此,教师可放弃提前预设好的环节,顺其自然。果然不出所料,学生实验失败,根本没有出现“明亮的镜子”,只有浑浊的黑色溶液,银镜既不明亮也不均匀,气氛有些尴尬。这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趁机强调一些实验细节,鼓励学生不要气馁,重新实验。当学生实验成功之后,他们格外的激动,同时也深刻意识到细节是成败的关键。当教师再回过头来问他们实验注意事项时,“不能加太多氨水,至沉淀刚好溶解即可”“乙醛用量不宜太多,一般加3滴”“水浴加热,并静置”“实验用试管内壁必须洁净”等这些注意事项就会脱口而出。教师用学生的“意外”错误,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化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所以化学课堂注定是不平凡的课堂。如何应对化学课堂上时有发生的“意外”,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智慧,而这些智慧的背后是教师的自我修养与自我提升。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储备,在面对任何“意外”之时,教师才会从容面对,用“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让“意外”资源为高中化学课堂注入最鲜活、最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宋彦斌.利用意外资源增添化学课堂教学的活力[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32(3).

[2]周改英.高中化学生成探究性学习资源的教学策略[J].化学教学,2008(12).

[3]王建军.把握高中化学教学资源助推实验课堂动态生成[J].化学教与学,2014(2).

(责任编辑罗艳)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力意外应对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菲律宾年底“意外”加入亚投行
“意外”服药被轻判李宗伟“五一”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