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让朗读有滋有味儿
2017-08-02汤乃全
汤乃全
朗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吸收课文语言,又能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同时激发朗读者的情感。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感情朗读是基础,更应该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视。作为教师,要学会分步、分层训练学生朗读,逐步提高要求,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形成一定的语感。
一、正确、流利是基础
要想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只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才能有语气、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训练学生的课外预习习惯,低年级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扫清文字障碍,将课文基本读正确;高年级借助工具书,查阅自己读不准的字和不了解的词。在此基础上,每天早上的晨读课我都陪着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语文课的第一环节就是开火车读课文,教师和学生帮助纠正大家读不准的字和词,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集中纠正、强调,一些反复出现、重点的字词,让学生记下来,以待需要的时候翻看、查阅。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读不准字音的往往都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为此,课堂上我特别关注这些“弱势群体”。
二、情境创设是催化剂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是相当重要的,对于感情朗读来说,它是催化剂,能调动起学生的感官情况,全身心投入到感情朗读中。而通过课件、图片的形式展现当时的情境,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秋游》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环节,教师可以借助课本插图、配上优美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朗读情境。教师可以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有感情地叙述:秋,是收获的季节,是喜悦的季节。秋天,在离开我们一年后,带着秋风和秋雨又回到了人间,你看,她在田野里、山川上、农民伯伯的笑脸上……你能通过感情朗读把你见到秋天时的心情读出来吗?在学生充分试读的基础上,我出示了大量展现秋天美景的图片,配上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静静地观看、静静地欣赏。当课件播放结束时,我没有急于打斷学生,而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片刻,然后,我轻轻地问学生:“欣赏了这一幅幅美景,此时,你想说点什么?”这时每个学生都有很多话要说,当学生畅所欲言后,我适时点拨,那么如何读出你此时的感受呢?试一试。在一步一步启发引导下,学生朗读得越来越富有感情,秋天的美景在学生心中也基本有了印象。
三、想象意境是再升华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读起来很平淡,但却充满了浓浓的感情。但是,这些文章,作为小学生来说,缺少了教师的点拨,理解起来就很困难。对于这类文章,我总是努力让学生换位思考,想象文章表达的意境,从而带感情朗读课文。如在教学《小鹰学飞》时,为让学生读出小鹰三次话语中不同的心情,我启发学生思考:“想象一下,假如是你,在跟着妈妈练习了一段时间飞翔后,发现自己能够飞到大树的上面、飞到大山的上空,你的心情会怎样?”此时学生一定会说:“很高兴、很兴奋、很激动……”当感觉到学生已经理解到需要的层次后,教师便顺势引导:“现在你就是那只小鹰,请你读一读小鹰说的话。”这时,学生会很投入地朗读,或者同桌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读。
四、教师范读是示范器
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喜欢放录音磁带,这样的做法只能是单方面训练学生的“听”,形式比较单一,效果不好。而教师亲身示范朗读则让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又有机会去观察老师朗读课文时的表情及形体动作,多了观察的机会,多了一个“看”的训练。在教师范读时,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协调工作,更能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调动他们朗读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朗读训练的环节,那就是要求学生放下课本,“看”老师读。老师在舒缓音乐的烘托下,将语言化了妆,全身心投入,将课文读得声情并茂、入情入境,读出了不同姿态荷花的美。老师一边朗读,一边加上传神的面部表情和得体的形体动作,把课文中几种姿态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台下的学生在“看”老师范读时,神情非常专注。一张张小脸上的表情随着老师的表情变化而变化,眸子里闪着渴望学习的强烈愿望。当老师在范读时,一个个学生就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以身试读。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自己朗读,学生的朗读劲头十足,朗读特别动情、特别有味儿。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