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肽软胶囊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8-02吴保鑫冯文清张孝良
胡 颖,吴保鑫,冯文清,张孝良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民医院,江苏徐州221600)
丁苯肽软胶囊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胡 颖,吴保鑫,冯文清,张孝良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民医院,江苏徐州221600)
目的探讨丁苯肽软胶囊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95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病历号尾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病历号尾数为奇数的5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范畴,病历号尾数为偶数的45例患者进入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丁苯肽软胶囊进行干预。治疗14天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评价,同时对比两组的MMSE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治疗,两组病情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MMS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肽软胶囊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当前对人类健康威胁巨大的疾病,具有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1]。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进行积极治疗非常重要,可药物的选择也很关键。传统的治疗方案中阿司匹林应用非常多,但是有一部分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疾病复发的可能性较高。据相关资料报道,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在1年的复发率约为20%,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复发率进一步增加,对其预后产生较大的不利。丁苯肽软胶囊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新型药物之一,具有抗栓和明显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的效果[2-3]。本文探讨在常规方案基础上联合丁苯肽软胶囊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改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95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经过CT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发病时间在3 d以内。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多发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合并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NIHSS评分在6分以上的患者或近期使用抗凝、溶栓药物的患者。
根据患者的病历号尾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病历号尾数为奇数的5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范畴,其中有男29例,女21例;年龄49~83岁,平均(62.6±7.1)岁。将病历号尾数为偶数的45例患者进入对照组,其中有男27例,女18例;年龄51~84岁,平均(63.1±6.9)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针对病情给予抗血小板、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改善神经功能等治疗措施,对于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还应当控制血压与血糖水平[4]。实验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肽软胶囊(商品名称为恩必普,国药准字号为H20050299),每天3次,每次2颗口服,两组患者以14 d作为1个治疗疗程。
1.3 研究指标(1)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行评价;(2)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5];(3)定期对肝肾功能进行检查,了解服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21.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与MMSE评分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分别为(20.21± 7.32)分和(10.74±6.03)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0.25± 7.13)分和(15.88±7.09)分,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治疗,NIHSS得分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实验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分别为(19.48±4.55)分和(26.03±3.57)分,对照组分别为(19.31±4.71)分和(22.09±3.42)分,治疗后实验组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比实验组患者中,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患者7例、肾功能异常5例、血糖水平升高患者5例,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对照组患者中,肝功能异常的有4例、肾功能异常有5例、血糖上升4例,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两组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通过干预后缓解,未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与MMSE评分对比(s)Table1 Comparison of NIHSS and MMS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treatmentbetween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与MMSE评分对比(s)Table1 Comparison of NIHSS and MMS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treatmentbetween two groups(s)
?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7]。发生脑缺血再灌注之后,机体中会释放大量的一氧化氮,通过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自由基释放等反应集中炎性症状,从而导致脑细胞凋亡[8]。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该病的发生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具有死亡率高以及致残率高的特点,部分患者即使抢救成功也会留下较为严重的后遗症以及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9]。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之后会出现早期神经功能障碍,做好急性期的治疗,恢复侧支循环,促进半暗区血流的恢复、改善血供不足的现状,是防止半暗区进一步发展、控制病灶进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脑细胞缺血、缓解水肿、促进患者转归的重要措施。临床中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抗血小板、以及溶栓治疗等。但是对于相关的药物的疗效、合理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都没有达成共识[10]。
丁苯肽软胶囊的主要成分为芹菜甲素,是一种从芹菜籽中取出来的物质,属于多八点抵抗脑血类的药物,能够控制体内谷氨酸的释放,降低细胞中钙离子的浓度,在抑制自由基的同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从而起到具有抗血栓、改善脑血流量、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此外还能够保护线粒体、抗自由基氧化,对于保护脑细胞功能具有重要价值[11-13]。研究发现,丁苯肽软胶囊还能够控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水平,控制由于其产物造成的病理性变化、消除自由基,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14-15]。本文中,对实验组患者联合常规治疗措施及丁苯肽软胶囊进行治疗。最终结果提示,对比对照组患者,实验组的NIHSS评分显著下降、MMSE评分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较为轻微,提示丁苯肽软胶囊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1]傅国萍,鲁国建,金国兴,等.丁苯肽软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 (6):495-496.
[2]包纪盛,陈亚萍,林志,等.丁苯肽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8):878.
[3]李通.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中TNF-α、CRP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9):34-35.
[4]曹姗,刘永刚,董辉,等.丁苯酞注射液改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的抑郁状态[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 (5):484-487.
[5]杨致远,段智慧,马聪敏,等.丁苯酞治疗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7):21-22.
[6]陈芸,李海洋.丁苯酞对AD大鼠模型海马BACE及NEP活性含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7):844-845.
[7]张晓红,杜双霞,卢波,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2):270.
[8]潘登,谭军.丁苯肽软胶囊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及含钙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 (2):38-40.
[9]王锦华,韩威威,陈强,等.丁苯肽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6):732-733.
[10]高雪武.脑苷肌肽与丁苯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8):1024-1025.
[11]戴文卓,孔岳南.前列地尔联合丁苯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 (12):1276-1278,1282.
[12]危英,李海军.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79-81.
[13]齐飞.丁苯肽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1):1668-1669.
[14]吴玉杰,梁玉鑫,徐燕玲,等.奥扎格雷联合丁苯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J].安徽医学,2013,34 (8):1066-1067.
[15]戴益斌,零沙.丁苯肽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6,37(4):905-906.
Butylphthalide softcapsule forclinicalobservation of treatmentof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disease
Hu Ying,Wu Bao-xin,Feng Wen-qing,Zhang Xiao-liang
(Peixian people's Hospitalof Jiangsu province,Xuzhou,Jiangsu,2216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curative effectof butylphthalide softcapsule for the treatmentof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Methods In our hospitalbetween January 2014 to July 2015 were 95 cases of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according to the medicalrecord number mantissa is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group and controlgroup.Medicalrecords for 50 cases of odd number mantissa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algroup category,the medical record number ending in 45 cases of even patients into controlgroup.The control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group on this basis,combined with butylphthalide intervention.After14 days oftreatment,the 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to evaluate the incidence ofpatients,compared two groups of MMSE score and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After treatment,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improved,the experimentalgroup of patients with NIHSS score and MMSE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group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the difference is small,no 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 Butylphthalide softcapsule has high value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is worthy offurtherpromotion.
Butylphthalide softcapsule;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disease;NIHSS score;Adverse reaction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1.019
关键词:丁苯肽软胶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NIHSS评分;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