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竖笛教学持久性趣味学习之方法
2017-08-02鲍鸣慧
鲍鸣慧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强大推动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力量。趣味学习就是要把“学会”变为“会学”,用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以及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长久地保持下去。
【关键词】竖笛;兴趣;小学教学
竖笛,以其音色柔和、温润,易吹奏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然而,竖笛训练的重复性和简单性,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用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1. 与识谱教学相结合
在歌唱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视、读、唱谱的练习并不能完全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竖笛学习中,学生必须要用眼、手、脑、耳等多个器官同时协作,才能够实现演奏。如《乔伊乔伊》一课中(谱例1),首先请学生聆听范奏,找出相同的乐句;用柯爾文手势唱准si、la、sol,并与老师接龙吹奏三个音符组成的简单乐句;熟练后再与老师吹奏的句子进行交换。
谱例1:
2. 与歌唱表演结合
竖笛被称为“像鸟歌唱的笛子”,其音色具有歌唱性。将竖笛与歌唱相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演唱时的音准节奏。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事情》中合唱部分多以三度和声音程进行,较难唱准。通过竖笛的吹奏,学生形成的内心觉悟有助于演唱时的音准和声部间的融合。这类可进行吹奏的歌曲,采取吹唱交替的形式可以消除重复练习的枯燥感。
3. 与打击乐器结合
合奏是器乐演奏中最常用的演奏形式。竖笛作为欧洲古老乐器,作品中适合儿童演奏的不多。不妨考虑与打击乐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合奏。新编苏教版教材在一二年级的内容中,有对打击乐器长期训练的内容板块。根据不同乐曲的风格,加入适当的打击乐伴奏,能够带动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高效地进行竖笛演奏。
二、别有风趣的训练方法
1. 形象的气息训练
竖笛的吹奏最难掌握的技巧是气息,通过教学中不断摸索,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身边的小道具进行形象有趣的气息练习。
拧瓶盖:学生模拟开饮料的动作,同时伴随“si——”的声音,吸气、吐气、收气要与拧瓶盖的动作在同一瞬间发生完成。学生眼看教师实物的操作跟随,练习快吐、慢吐、连续间断地吐等多种形式。
2.有趣的声音模仿
高音竖笛中比较难吹奏的是中央C,对于刚学习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可以让学生模仿救火车的声音:“2/4 1 4 1 4 | 1 4 1 4 |”,还有警报的声音:“2/41 5 1 5 | 1 5 1 5 | ”。在《顽皮的小杜鹃》的歌唱教学中,一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53”模仿小杜鹃的叫声,加入到另一部分学生的歌声中。还有长音训练可以让学生模仿微风的声音,短音模仿乒乓球的弹跳感等等。
3.无声胜有声的指法练习
对于新学的乐曲,在没有熟练指法的情况下就吹奏,很可能破坏原有的气口、节奏。这时无声的指法练习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形式可多样,如教师演奏,学生将笛口放置下巴处,指法跟随,学生们风趣地称此练习为“唱双簧”。遇到跨度较大的、变化指头相对较多的音符,便会启发学生思考:“mi、#fa只需要动哪根手指?”以引导学生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联系,观察指法变化的规律等等。
三、饶有兴趣的学习模式
1. 范奏的激趣
生动形象的演奏不仅能给学生带来美的熏陶,还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老师首先要能够背奏作品,面对学生演奏,给学生呼吸、姿势等直观的示范;其次要对作品的曲式、乐句、旋律等进行分析,用合适的情绪演奏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2. 合作的妙趣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竖笛的学习也不例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水平会出现参差不齐。一些方法如:组内“照镜子”式的演奏、接龙演奏游戏、组内创编小曲等等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甚至在课间也能看到三五个学生围在一起排练竖笛,这已成了他们的一种休闲娱乐交流方式。
3. 创作的情趣
给学生一些固定的音符,让他们编创不同的节奏进行演绎。例如:给初学竖笛的学生sol、la、ti三个音,让他们用“Χ—,ΧΧ,ΧΧΧΧ,Χ.Χ,ΧΧΧ”等节奏型进行创编。可以创设一个情景,启发学生想象自己的创作效果,先描述,再与实际音响对照,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内在听觉,还可以用竖笛创造生活中的节奏、用竖笛创编音乐故事、用竖笛为简短的儿歌创编旋律等等。
四、富有特色的评价机制
音乐课程的评价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建立自信。
1.评价类型的多元化
笔者尝试了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组内评价、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相互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对于器乐教学最好的模式应是一对一的指导评价,虽然一个个听、一个个评耗费精力和时间较多,但得到的效果却是可喜的。当然音乐教师一般学生较多,这时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互帮互助互评的模式,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评价过程的艺术性
教师要用一颗爱心和宽容心去接纳每个学生。笔者想到了用爱迪生成果卡记录学习点滴,学生学习练熟一首乐曲后,可以在教师或“小老师”处进行过关演奏,乐曲基本流畅、指法正确便可在卡片上盖章,集满一定数量给予奖励。
3.评价结果的人性化
教学评价的结果不是将学生分成几个等级,而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单凭期末的一支竖笛曲作为一学期的成绩显然不科学,因此期末测评的成绩会根据学生的平日常规、爱迪生成果卡记录和表演演奏几个方面给予最终的评价。
竖笛器乐的学习是一个持续性的、长期的过程,其真正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个个成为竖笛演奏家,而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能够受到美的熏陶、发展音乐学习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因此,不断探索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是我们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徐怡.闻乐心悦——竖笛进课堂带来的可喜变化[J].儿童音乐,2010(08).
[3]陈心玉.竖笛走进小学音乐课堂[J].云南教育,2009(10).
[4]邱婷.浅谈竖笛在小学课堂合唱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2009(09).
[5]何伟.用音乐育人[J].中国音乐教育,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