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及耦合关系研究
——以湖北湖南为例
2017-08-01郑赤建李兰英
郑赤建 李兰英 刘 君
(湘潭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人力资源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及耦合关系研究
——以湖北湖南为例
郑赤建 李兰英 刘 君
(湘潭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运用脱钩模型与耦合模型,以湖北省和湖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2000-2015年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的协调关系及其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6年间,湖北省的两系统脱钩程度从衰退脱钩跨越至弱负脱钩,而湖南省的两系统脱钩程度从衰退脱钩发展至衰退连结;两省的两系统耦合度在这期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湖北省的两系统耦合度从极度失调衰退成长至中级协调发展,湖南省的两系统耦合度从极度失调衰退成长至初级协调发展。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构建两系统和谐发展模式,加强省际合作,推近协同发展。
人力资源;经济发展;脱钩;耦合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是技术扩散的基础,其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资源[1],最终决定着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性质和步伐[2]。人力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正确审视两者的关系,对于实现区域经济和谐发展尤为重要。湖北湖南古共为楚国,现仍被称为“两湖”,两地相连,一衣带水,民俗习性几近相同。对比近三年的全国各省(不含港澳台)人均GDP排名,两省均有进步,2015年湖北省排名为13,湖南省为16,可见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深入探究湖北湖南地区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合理开发与配置区域人力资源,可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国外关于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研究起步较早。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W. Schultz)于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人力资本才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3]。卢卡斯(R. Lucas)指出,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的增长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4]。罗默(Romer)认为,经济增长率是由人力资本决定的[5]。20世纪80年以来,西方学者对两者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均表明人力资本投资是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国内学者对于人力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周其仁(1996)分析了人力资本的特征,说明人力资本只能激励不能强迫[6]。许彬和罗卫东(1999)认为人力资本积累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功能将会更加关键[7]。侯亚非和王金营(2001)论述了推动未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要素是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8]。进入21世纪之后,很多学者深入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定量研究,证实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机制[9-11]。
目前关于人力资源竞争力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丰富,主要集中于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12-15]、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对比研究[16-18],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比较少。部分学者运用灰色关联分析[19]、多元线性回归[20][21]、协调度与耦合度分析[22][23]的方法,对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湖北湖南两省2000-2015年的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人力资源竞争力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脱钩理论及耦合度模型,分析其人力资源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程度及耦合协调程度,为两省的人力资源合理开发、人力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对策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笔者依据科学性、全面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在参考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17][24],对人力资源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进行考察,并结合研究对象的具体特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可量化的相关指标,构建出人力资源竞争力指标体系和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人力资源竞争力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人力资源竞争力指标体系分为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结构和人力资源投入四个维度。人力资源数量是一个地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规模,用从业人员比例表示;人力资源质量反映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素质,用大专及以上人口比例代替;人力资源结构主要表示人员的分布,用城镇人口比例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口比例来衡量;人力资源投入反映政府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和各地区卫生机构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经济发展体系主要用经济效益来反映,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GDP。研究数据来源于2001-201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湖北统计年鉴》和《湖南统计年鉴》。
2.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原始数据的量纲不同,不能进行地区之间的横向对比和纵向比较,需要对各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笔者选择阀值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其公式如下:
(1)
式中:Zi为标准化之后的指标数据,Ci为被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值,Cmax和Cmin分别为该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通过此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可将原始值标准化映射成在区间[0,1]之间的值。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为便于计算人力资源竞争力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将所选指标进行权重处理。参考单良和宋关东(2016)[23]、王成利(2011)[24]等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大专及以上人口比例指标赋予0.2的权重,其余5个子指标权重均为0.16;经济发展的两个子指标权重均为0.5。由此可计算出地区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
表2 地区人力资源竞争力指数与经济发展指数
注:表中数据出现0和1的情况,并不代表其实际指数,只反映其发展趋势。在数据标准化的过程中,当原始数据是该系列的最大或最小值的时候,就会出现1或0的情况,一个系统的多个子指标同时出现这种情况,导致指数中有0和1出现,不影响后续的分析。
3. 模型构建
(1)脱钩模型
脱钩(Decoupling)起源于物理学领域,指存在响应关系的多个物理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再存在[25],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城市扩张和资源环境等领域。研究成果集中于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26][27],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25],能源消费[28]、交通量[29]、废物排放[30]、资源环境[31]、资源消耗[32]与经济增长等方面。笔者将脱钩理论运用到人力资源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中,剖析两者长期以来的相互关系,其理论模型为:
(2)
式中:W为T时期的脱钩程度,参考Tapio(2005)[28]、单良和宋关东(2016)[23]的研究,将脱钩程度划分为八种状态(见表3)。ΔHRC和ΔED分别表示T时期该地人力资源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变化程度,HRCTE和HRCTS分别表示T时期该地区末年和始年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指数,EDTE和EDTS表示T时期该地区末年和始年的经济发展指数。
表3 人力资源竞争力与经济发展脱钩程度判定标准
(2)耦合模型
耦合本是物理学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耦合涵盖发展与协调两个方面,发展表示系统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协调指系统各组成要素在发展过程中的和谐一致。耦合度用来测量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33],能反映出系统发展的“量扩”与协调的“质升”[22]。笔者参考逯进和周惠民(2013)[22]等学者的成果,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将发展与协调的运算表示为:
T=φ·HRCθ·ED1-θ
(3)
(4)
式中:T为发展程度,C为协调程度。(3)式中φ为外生参量,θ为待定系数,参考尹鹏等(2015)[33]等学者的研究,考虑到人力资源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对于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将θ赋值为0.5。耦合度是基于两系统“发展”与“协调”两个维度的综合考量,其公式为:
(5)
其中,D表示耦合度,详细的耦合度等级如表4所示:
表4 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等级分类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1. 基础数据分析
将湖北湖南两省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指数与经济发展指数进行简单的时序对比,分析在2000-2015年两省各自的人力资源竞争力与经济的发展程度。比较图1和图2可发现:首先,湖北湖南两省的人力资源竞争力与经济发展都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其次,湖北省的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大致比较吻合,而湖南省的这两个系统吻合程度相对较差。具体的情况根据脱钩模型与耦合模型深入分析。
图1 湖北省数据
图2 湖南省数据
2. 脱钩程度及其时间演变
将2000-2015年划分为T1(2000-2001)、T2(2002-2003)、T3(2004-2005)、T4(2006-2007)、T5(2008-2009)、T6(2010-2011)、T7(2012-2013)、T8(2014-2015)八个时间段。分别对两个省份的人力资源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程度进行判定,进而得出两系统之间的脱钩状态及其时序演变。
表5 2000-2015年湖北湖南人力资源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程度
湖北省在T1-T5时期均处于衰退脱钩的程度,此阶段人力资源开发指数较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但政府始终更加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人力资源的开发,所以地区的人力资源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呈现衰退脱钩的状态。到T6、T7阶段,湖北省的脱钩情况稍有好转,从衰退脱钩发展成衰退连结的程度,该阶段地区的人力资源竞争力与经济发展虽然仍然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但是两系统已互相产生作用,人力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地区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提高。T8阶段的湖北省脱钩指数已经发展成弱负脱钩的程度,这是一种较良好的状态,说明该地区的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连结更加紧密,已经达到相辅相成、共同增长的关系。
湖南省在T1-T6时期都处于衰退脱钩的程度,也就是一直到2009年,两系统之间的发展关系都还无法产生连结。到T7、T8阶段,进入到了衰退连结的阶段,两系统已开始互相产生作用。湖南省的两系连结程度虽然一直在进步,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达到负脱钩的程度,只是停留在连结阶段。
对比湖北省与湖南省这八个时间段的脱钩指数,湖北的平均脱钩指数为3.35,湖南的平均脱钩指数为2.45,即都在衰退脱钩的范围,所以两省的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在研究阶段整体都处于欠协调的水平。但是到目前为止,两省都得以快速发展,两系统的脱钩程度都有很大的进步。就研究得出的脱钩指数而言,湖北省的两系统关联程度比湖南省的要理想,详细的两系统协调程度通过耦合模型进一步分析。
3. 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时间演变
通过公式(3)-(5)计算出湖北湖南两省2000-2015年人力资源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指数,参考脱钩模型中的算法,每两年分一个阶段,计算其平均值,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2000-2014年湖北湖南人力资源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
总体来看,湖北湖南两省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的耦合度在2000-2015年期间呈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反映出两省的人力资源竞争力与经济发展趋于逐步协调发展。
湖北省的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从T1阶段的极度失调衰退发展至T8阶段的中级协调发展,湖南省的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从T1阶段的极度失调衰退成长到T8阶段的初级协调发展。两省在2000-2015年期间都成功将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的耦合程度从失调衰退转变为协调发展的程度,这是很大的突破,预示着两系统的发展与协调都达到了较和谐的水平。
对比湖北湖南在2000-2015年期间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的耦合程度,可以发现:首先,在2000-2015年期间,湖北省的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的耦合程度高于湖南省的两系统耦合程度。一方面,从各个阶段数值对比可以看出,大部分时间段湖北省的耦合度都高于湖南省的耦合度,只有T2、T3阶段两省的耦合程度持平;另一方面,在这16年间,湖北省耦合度的均值是0.38,湖南省耦合度的均值是0.37,虽都处于轻度失调衰退阶段,但数值不一样,反映的程度也就不一样,湖南省的两系统耦合程度比湖北省更加严峻。其次,分析这八个时间段的两省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的耦合度的平均增长率,湖北省的耦合度平均增长率为43%,湖南省的耦合度平均增长率为48%,可见湖南省的耦合度增长率高于湖北省,但是到最后一个阶段湖北省的耦合度仍然高于湖南省,说明湖南省的两系统耦合度的基础较弱。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笔者从协调发展的角度,运用脱钩模型和耦合模型对湖北湖南两省的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的协调度进行研究后发现:第一,在2000-2015年期间,湖北省的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的脱钩程度从衰退脱钩发展至弱负脱钩,两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有很明显的提升,但是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与经济的发展程度都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在同一期间的湖南省的两系统协调度从衰退脱钩发展至衰退连结,虽然进步没有湖北省的明显,但是两系统已经形成了连结的关系,朝弱负脱钩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第二,湖北湖南的两省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的耦合度在2000-2015年期间呈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湖北省的两系统耦合度从极度失调衰退成长至中级协调发展,在2010-2011年阶段成功突破失调的困境走向协调;湖南省的两系统耦合度从极度失调衰退成长至初级协调发展,也是在2010-2011年阶段走向协调发展。整体来看,湖北省的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高于湖南省两系统的耦合度,到最后一个阶段两省的数据已非常接近,但是湖北省超前一步跨入中级协调的阶段,两省的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正在逐步趋于更高程度的协调发展。第三,由脱钩模型和耦合模型共同得出结论,湖北湖南在2000-2015年期间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协调度保持稳定持续上升的趋势,湖北省的两系统协调度高于湖南省的两系统协调度,但是两省的两系统协调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建议
分析湖北湖南两省在2000-2015年期间的经济发展增长率和人力资源竞争力增长率,得到湖北省的经济发展年均增长率为15.4%,湖南省的为14.7%,同时期湖北省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年均增长率为5.5%,湖南省的为7.6%。由此可见,一方面,两省的经济增长速度都高于人力资源的开发速度,另一方面,湖北省的经济增长快于湖南省,但是湖南省的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强于湖北省。因此应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第一,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对人力资源的重视,两省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适宜性为基础,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并构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模式[34],达到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和谐发展的目的。第二,湖北湖南两省不管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人力资源竞争力水平,在全国各省份中都只处于中间位置,又因两省的历史渊源深厚,地理位置相近,且同属于中部地区,有中部崛起政策的促进,两省更应该加强交流合作,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等方面,推进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获得共同进步。
笔者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脱钩模型与耦合模型对湖北湖南两省的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的协调程度进行分析,为地区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但是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受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与经济发展的内涵与联系也是很复杂的关系,未来的研究可在指标体系中加上人力资源流动方面的指标,也可创新更先进的理论模型来解释人力资源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复杂的内在机理,为地区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1]高其勋,许 良.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62-65.
[2]托达罗(美).第三世界经济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88:99-102.
[3]西奥多.W.舒尔茨(美), 吴珠华等译.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0:1-17.
[4]R.Lucas, R.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3 - 42.
[5]Romer.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102-103.
[6]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71-80.
[7]许 彬,罗卫东.人力资本增长模型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1999(1):134-140.
[8]侯亚非,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人口研究,2001(3):13-19.
[9]詹新宇.市场化、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效应——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2(8):166-177.
[10]孙东生,易加斌.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基于国际比较视角[J].商业研究,2013(9):7-15.
[11]刘 儒,孟书敏,姜 军.贫困县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基于陕西省44个县统计数据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4(2): 124-125.
[12]刘小英,韩建民.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竞争力计量评价[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2):107-111.
[13]韩喜明.河南省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分析及对策[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43.
[14]王 奕.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实证评价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改革与开放,2012(22):131-133.
[15]姜海滔.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3-27.
[16]何雄伟.中部六省人力资本竞争力水平研究——兼与东部发达省份比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4):194-196.
[17]夏建刚,李 敏.我国省际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J].商业时代,2010(27):120-121.
[18]邹俊伟,黄海军,王 素.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研究[J]. 教育研究,2013(11):143-152.
[19]杨敏杰,翟丽丽,王 威.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耦合度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1(24):54-57.
[20]陈 璐,王贯中,李成标.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评价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3(3):56-59.
[21]田 静.山东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5):117-118.
[22]逯 进,周惠民.中国省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9):3-19.
[23]单 良,宋关东.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分析——以环渤海地区为例[J]. 人口学刊,2016(4):103-112.
[24]王成利.人力资源强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以山东省为例[J].东岳论丛,2011(12):176-181.
[25]宋 伟,陈百明,陈曦炜.常熟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9(9):1532-1540.
[26]白忠菊,藏 波,杨庆媛.基于脱钩理论的城市扩张速度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13(8):52-60.
[27]黄木易,程志光.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 经济地理,2012(2):77-81.
[28]Ayres R.U, Ayres L.W, Warr B. Energy, power and work in the US economy[J].Energy,2003(3):219-273.
[29]Tapio Petri.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 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e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1[J].Journal of Transport Policy.2005(12): 137-151.
[30]杨 嵘,常烜钰.西部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脱钩及驱动因素[J].经济地理,2012(12):34-39.
[31]盖 美,胡杭爱,柯丽娜.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3(2):185-198.
[32]王鹤鸣,岳 强,陆钟武.中国1998年-2008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J].资源科学,2011(9):1757-1767.
[33]尹 鹏,李诚固,陈 才,段佩利.新型城镇化情境下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关系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 经济地理,2015(1):61-67.
[34]王希元,杨 璐.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J]. 财经理论研究,2016(2):59-65.
(编辑:周亮;校对:余华)
Research on the Decoupling and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Resource Competitiven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Hubei Province and Hunan Province
ZHENG Chi-jian LI Lan-ying LIU Jun
(SchoolofTourismManagement,XiangtanUniversity,XiangtanHunan411105)
Using the decoupling model and coupling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and its tempor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resources competitiveness syste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ystem from 2000 to 2015 in Hubei and Hunan provin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during the past 16 years, the degree of decoupling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in Hubei province has gone from recession decoupling to weak negative decoupling, in Hunan province has gone from recession decoupling in Hubei province has gone from recession decoupling to recession link; the coupling degree of the two systems in the two provinces showed a steady increase during this period among them, the two system coupling degree of Hubei province grew from extreme maladjustment to intermedia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the coupling degree of Hunan province's two system grew from extreme maladjustment to primar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region should strengthen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development model of two systems, strengthen inter-provincial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uman resources; economic development;decoupling; coupling
2017-03-16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劳动力素质研究”(项目编号:2014ZK2008)
郑赤建(1963- ),男,湖南湘乡人,湘潭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10.16546/j.cnki.cn43-1510/f.2017.03.008
F272.92
A
2095-1361(2017)03-006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