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2017-07-31刘进孙晓洁
刘进+孙晓洁
【摘要】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6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为56例肝硬化患者,对照组:收集我院同期体检后身体健康人群56例,对照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结果:观察患者血小板计数(67.85±15.02)X109/L,大血小板压积(0.18±0.05)%,低于对照组(201.80±36.44)X109/L,(0.47±0.04)%;其中血小板计数t值P值( t=25.3082,P=0.0000),大血小板积压t值P值(t=33.8922,P=0.0000)。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20.77±2.14)fl,及凝血酶原时间(21.38±2.46)s高于对照组(11.92±1.77)fl(11.55±1.82)s;其血小板分布宽度t值P值(t=23.8473,P=0.0000)凝血酶原时间t值P值(t=24.0390,P=0.0000);对照两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数量能够有效地诊断肝硬化患者,对于其临床诊断意义重大。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检验方式;肝硬化;诊断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肝硬化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不健康的生活规律如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等能诱发肝硬化。出血是肝硬化临床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该疾病致死率的主要并发症,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2]。因此,临床中能否尽早诊断给予救治及其重要,也是控制病情的最佳方法。本文对血小板检验及凝血酶原时间在肝硬化临床诊断中价值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经诊断观察组患者,病情稳定、无出血现象,且近期未使用过任何具有对凝血功能影响的药物;其中男40例,女16例,年龄37~66岁,平均年龄(51.5±14.5)岁,病程1~7.5年,平均病程(4.25±3.25)年;对照组:收集我院同期体检后身体健康人群56例,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1±1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医师需嘱咐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人员,血液样本采集前夜禁食、禁饮,采血当日保持空腹,给予所有人员真空静脉采血。对于两组人员凝血酶原检测采集全血1.8ml,将采集的样本放入浓度为0.1mol/l的枸橼酸钠溶液0.2ml血凝试管中,颠倒混匀。血小板检测采全血3ml,操作者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血浆分离,使用日本光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Coatron 18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需2h内完成,并做好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分析,评估其诊断价值。
1.4 数据统计方法 检测结果以(±s)表示,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设P<0.05时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患者血小板计数(67.85±15.02)X109/L,大血小板压积(0.18±0.05)%,低于对照组(201.80±36.44)X109/L,(0.47±0.04)%;。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20.77±2.14)fl,及凝血酶原时间(21.38±2.46)s高于对照组(11.92±1.77)fl(11.55±1.82)s;对照两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具有储存肝糖、合成分泌性蛋白质、去氧化等作用,同时也是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场所,能起到凝血与抗凝血系统的动态平衡作用[3]。研究表明,肝脏发生硬化,造成患者肝细胞严重坏死、受损,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增加,凝血因子数量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估人体肝脏功能的一个重要标准,凝血酶原时间越久,则说明患者肝脏受损严重,在Child-Pugh分级中肝硬化分级结果越差,肝细胞损伤严重,肝脏功能急剧降低,导致 出现并发症,引起肝脏出血危险系数升高。骨髓巨核细胞是血小板主要来源,其实际体积、实际大小,可对骨髓中血小板生成情况直观反映 [4]。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及血小板功能存在一定关系,可通过血小板进行检测,若血小板各项参数出现异常,则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障碍,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异常的主要因素:(1)肝炎病毒抑制骨髓巨核细胞,导致骨髓中血小板增生效果变弱,使血小板计数降低;(2)肝硬化患者体内血小板易发生不同程度的释放反应,使血小板出现衰竭现象;导致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压积等各项指标异常。(3)肝硬化患者脾功能较为亢进,生成免疫复合物,使单核巨噬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使血小板减少异常、寿命缩短等;而骨髓巨核细胞增生异常,从而导致新生血小板增生异常。因此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中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標[5]。本组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学时间及血小板参数对比对照组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能有效监测肝脏异常情况,可作为肝硬化的诊断标准,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侯会香.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6):86-87.
[2]向小红.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4):510-511.
[3]李松岩.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患者诊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9):41-42.
[4]展文彬,代丽娜,孙正山等.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患者诊断[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7):74.
[5]赵金栓.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价值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