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具体作用

2017-07-31张红梅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护理

张红梅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具体作用,为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社区治疗的腦梗塞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并依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共17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案上应用康复训练,共13例,对两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比于干预前,两组的症状得到明显好转,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改善更好,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训练;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具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01

脑梗塞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治疗与护理不合理或不及时,会导致患者的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形成功能障碍,值得关注[1]。本文对比常规护理与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讨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社区治疗的脑梗塞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并依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共17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案上应用康复训练,共1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为(55.21±1.26)岁;观察组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为(56.24±1.2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基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案上应用康复训练,措施为[2]:①心理指导:定期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一旦发现负面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同时,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心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②肢体功能恢复指导:在患者身体能够承受的条件下,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实施运动锻炼,提高患者的躯体功能恢复。③康复指导: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加快康复速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5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症状越严重,反之,表示患者的症状改善越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程度越好,反之,表示改善程度越差[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各项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42.51±1.54)分和(63.24±3.24)分,对照组为(43.02±1.04)分和(64.04±3.05)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20.14±2.14)分和(91.21±1.24)分,对照组为(32.11±1.85)分和(80.14±2.45)分,相比于干预前,两组的症状得到明显好转,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改善更好,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脑梗塞又称为“脑中风”,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病症,其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发病机制主要为患者的脑部动脉粥样硬化,使得组织形成缺血、缺氧的状况,极易引发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形成偏瘫症状,对患者的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影响[4]。

临床上,针对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质量非常的重要,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各项体征的恢复能力,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心理状况,进行合理、科学的运动恢复性锻炼,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同时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愈率,因此,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非常高[5]。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静,杨立.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6):651-655.

[2]罗学英,沈娟.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B04):60-60.

[3]江燕丽,甘小莉,肖展翅.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在脑梗死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24-27.

[4]张晓英.早期康复训练与延迟活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差异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133-135.

[5]郭春花,闫玮娟,纪晓娜,等.自信心及康复技能训练对中青年脑梗死抑郁期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B05):13-14.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