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部脂肪瘤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2017-07-31段世锋李建锋谢萍
段世锋,李建锋,谢萍
心尖部脂肪瘤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段世锋,李建锋,谢萍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0岁。主因“间断性心悸1年,晕厥1次”。患者于1年前因情绪异常或活动后出现间断心悸,伴胸闷、胸痛,未行任何诊治。3天前感心悸、胸闷,之后突发晕厥,伴抽搐,约数十秒自行恢复,门诊以晕厥待查收住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及其他疾病病史。入院后查体:体温36.2℃,脉搏6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1/78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未见明显异常,叩诊心浊音界无扩大,心律齐,心率64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无异常血管征。神经系统(-)。入院后相关检查:血、尿、便、心肌酶谱、B型利钠肽(BNP)、生化、D-二聚体、甲状腺功能、肿瘤标记物、纤溶全套等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伴偶发室性早搏(室早);Ⅱ、Ⅲ、avF导联 ST段下移<0.05 mV,V1~3导联抬高0.05~0.15 mV,T波普遍倒置。超声心动图、头颅核磁共振、脑电图、颈动脉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4 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室早(1 417次/24 h),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初步考虑心原性晕厥。继续完善相关检查:冠状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及右心室造影未见异常;心脏电生理检查: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室早来源多考虑心尖部。再次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 (1)多切面示:左心室腔内可见一大小79 cm×48 cm×52 cm异常回声区,部分边界尚清楚,形态尚规则,内为中等偏强回声,并填充大部分左心室腔,致使有效腔室变小为33 mm×37 mm;该异常区近心尖部与左心室壁内侧膜界限欠清,并压迫部分左心室壁,致使室壁变薄为3~5 mm,该异常区基底部似位于乳头肌水平左心室侧后壁。(2)余心腔大小及大血管内径未见异常。(3)左心室各壁及室间隔各节段室壁厚度正常,运动幅度未见异常。(4)各瓣膜厚度、弹性、开放幅度未见异常,各瓣膜未见病理性反流。(5)心尖四腔等多切面示:心包脏、壁层分离,内可见液性暗区,心尖部厚度8 mm。心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图1):心尖占位,考虑脂肪瘤。初步诊断为:(1)心脏占位性病变,心尖部脂肪瘤; (2)心律失常,室早,短阵室速。转入心脏外科行体外循环下左心室脂肪瘤切除术。常规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降温,阻断上、下腔静脉及升主动脉,经主动脉灌注心停跳液使心脏停搏。经左侧肺静脉切口置入左心引流管。切开左心室后壁,探查见黄色异物,大小约25 mm×15 mm,切除异物,取相应大小涤纶补片,5-0聚乙烯线连续缝合室壁。于外侧将变薄左心室壁加补片连续缝合,逐步缝合左心室切口。开放升主动脉,心脏自主复跳。缝合心脏各切口,逐渐减流量,顺利停机拔管。心脏切片病理诊断:脂肪组织瘤样增生。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实性占位术后;左心室腔内所见考虑残余脂肪瘤;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各瓣膜未见病理性反流。术后未再发生晕厥,多次复查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均未再发生频发室早、室速。
图1 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心尖部脂肪瘤大小约4.3 cm×4.9 cm
2 讨论
心脏脂肪瘤的患者通常没有症状,直到脂肪瘤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心脏功能不全。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呼吸困难、心悸、晕厥和胸痛,这常常是由于冠状动脉或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导致。心脏脂肪瘤引起猝死的病例也有报道。在我们的案例中,患者心尖部脂肪瘤侵入心脏传导系统引起短阵室速,导致心悸、胸闷、晕厥,以前很少有报道,具体机制仍不清楚。
影像学研究有助于鉴别诊断心脏肿瘤。该患者的初次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异常,直到心脏电生理检查发现短阵室速来源于心尖部,再次复查超声心动图才发现异常回声区,进一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心尖部脂肪瘤。增强CT和MRI诊断心脏脂肪瘤准确率高,不易漏诊。目前手术治疗有症状的心脏脂肪瘤已达成共识,该患者手术切除后效果良好,术后1年未出现不适。
2017-02-14)
(编辑:许菁)
733000 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段世锋);宁夏医科大学(李建锋);甘肃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谢萍)
段世锋 副主任医师 硕士 研究方向: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诊治 Email:jianfengli369@163.com 通讯作者:谢萍
Email:pingxie66@163.com
R54
A
1000-3614(2017)07-0709-01
10.3969/j.issn.1000-3614.2017.07.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