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修复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7-07-29吴丹

魅力中国 2016年48期
关键词:应用分析

吴丹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生活的快节奏发展,人们对河流的开发力度也在逐渐增强,对河道的管理方面也有很多问题出现。河流开发要考虑传统的水利作用,如:发电、旅游、供水等;另外还要考虑河流的生态系统是否能够健康稳步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治理河道的目标就是将生态修复功能和水利功能相结合,在保护河流的生态系统与开发利用河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关键词:生态修复技术 河流治理 应用分析

1、河流治理及生态修复的原则

1.1 生态治理的原则

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大自然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给河道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对河道进行治理时要对原有的生态系统进行保留,最大程度上不去破坏原有的自然状态,需要时可以进行人工修复,以建造河岸的方式来对河道进行治理。

1.2 远近结合的原则

毕竟河流治理工程是长期的事业,关系到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应该进行详细规划,分阶段进行。在城市的地形特征与发展状况要被考虑其中,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确定时间和河流区域。

1.3 和区域規划一致的原则

河流的治理还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各方面发展和生态环境,不能偏激的只考虑一方面内容,毕竟治理河道是为人们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如果出现冲突,要从两方面进行权衡,避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河流治理是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要与城市发展一起为人们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

2、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要点分析

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生态修复技术成功实施的要点主要包括实施前的调查、植物筛选以及检测评价三个方面。

2.1 实施前的调查

对于所设计好的相关建设方案,在选择之前要先对工程区进行周密的勘察,这样就能够确定所采取的生态修复的措施是否科学合理。在实施前考虑的问题主要是否会带来新的生态问题以及相应的补偿措施、施工场地的河流变化趋势以及水文条件和气候条件、工程的管理状况、工程区的关键物种分布和现场比较容易获得或者是可用的施工材料等等方面。在这些影响因素当中,进行水文调查时的重点是要了解当地的正常水位以及最低和最高水位,同时对于季节变化中水位的规律进行掌握;在调查工程管理状况时应该包括是否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来预防动物或者人们的破坏。另外,调查关键物种时,应该将不同植物类型对于河流采光所造成的影响要进一步的明确。

2.2 植物种类的配置

对于项目而言,合理的植物种类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它同时也是河道治理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通过植被进行护岸时,很大程度上不同植物的有效性都取决于它们对于环境的适应性以及水位。在实际过程当中,应该与当地情况进行紧密的结合,按照水位的不同,将河流岸坡分为三个或者更多的区域,然后在不同的区域进行合适植物种类的配置。(1)流水处,选用芦苇以及水葱等水生植物,使得水流通过柔韧的枝叶而得到缓冲,从而将船行波的冲刷减缓。(2)浅水处,选用水紫林及水杉等耐水性比较好的植物,通过发达的根部来固土护坡,同时对于河道两岸土方的坍塌现象也可以有一定的改善。(3)岸坡上,通过野生的地被植物和一些灌木组成复式植物群落,从而将雨水对堤防的冲刷减弱,使得表层土壤流失现象减少,并且对于堤顶冲刷下来的外来土壤进行稳固。

2.3 实施后的监测与评价

完成项目以后,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维护以及监测工作,在工程完成后,应该保证种植植被的成活率。同时对于洪水以及干旱等恶劣天气给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提前的合理评估。同时还应该进行监测计划的制定,其中主要包括有监测对象、监测方案以及目标、数据收集和整理几个部分。

3、生态修复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

3.1 河道形态的修复

人为进行河道修复主要是进行缓坡或低坡的改造,将已经难以发挥作用的拦河坝拆除。同时为了保障河流水体的流动性,需要建设通道,促使河流恢复生态水体流动的连续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建造和埋设沟壑的方式,确保水体流动性更加符合自然规律。为了使河道的泄洪能力得到提升,应当进行堤线和滩地高度的改造,使河流具有更多的流动空间。

3.2 河床断面的修复

人们在进行河床断面的修复时,主要是针对护岸和护坡进行改造。人们之前在进行河道改造时,会在河床上铺设硬质材料,不利于河流生态修复,因此需要将硬质材料拆除,并结合河道实际情况采用石头或鱼巢的方式,进行河床生态修复。另外,还可以根据河道的径流进行河道的拓宽,可以根据相应的分级方式,将河道径流分为多个不同的等级,随后径流级别进行改造。针对已经暴露时间较长的河床,可以通过种植植物的方式,保障河床的生态型建设。通过种植植物进行河床的改造,还可以增加河道的美观性,并对河流水质净化起到作用,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和生态系统修复的要求。

3.3 河流水质的修复

生态浮床技术、河道曝气技术、外流引水稀释冲刷技术及底泥疏浚等都是目前水质修复的常用方法,生态浮床技术主要是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河水水质的修复,即通过水生植物及其它物种的关系,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作用,以达到降低河流污染的目的。河道曝气的主要作用是河流水质实现自我净化的能力,即通过加速复氧过程,提高河流生物的活性。外流引水稀释冲刷技术,主要是通过引入外流,降低河流的污染负荷。但通过外流引水的方式,会导致河流本身水质受到影响。底泥疏浚的主要作用是清除河流底部的毒害物质。在城市的发展中,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对水资源污染效果比较严重,因此在进行河流水质的修复时,还要进行各类废水的控制,避免因为废水过多,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导致河流水质修复无法产生作用。

3.4 河流生态修复材料的应用

植物是最常用的河流生态修复材料,如芦苇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且其对生长条件的要求不高,因此可以通过大范围种植,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另外生物相容型材料具有透气透水等优势,满足多类植物的生长需求,同时其还具备吸附微生物的作用,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因此可以使用发材料进行河流生态修复。

4、生态修复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展望

在进行河流修复工程中,模式的选取主要依据规模和运行成本而定,并综合考虑生态方法,使之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从而在能处理的范围内,可以被相关部门认可,实现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因此,河流修复治理与修复方案需因地制宜,选择适用的技术,满足时空变化条件下的河流治理与修复等多种需求,同时考虑到河流治理技术的有效性、长期性、经济性和生态相容性。所以要加强对今后河流治理与生态修复模式的研究及应用,①开发多种组合技术的工程辅助设计模型,综合考虑目标河段的特有水文水质特性进行量化研究,为不同的技术提供科学依据;②开发低能耗、低占地的河流旁路离线治理模式;③从流域综合治理入手,优化组合河流治理与修复的在线与离线模式及其技术,满足不同治理与生态修复目标的需求。

5、结语

河流是附近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一旦受到污染,必将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所以必须要及时进行治理。对于河道的治理,可以采用基础型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净化法以及水生植物净化法两种;也可以采用综合型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曝气净化法、氧化塘净化法、生物栅净化法等几种。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净化方式,使得治理成本最小化、治理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冯若文.自然过程连续性导向的秦岭北麓太平河生态修复规划策略[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2]黄鑫宗,骆娴,黄文科,李绍森.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2:87.

[3]刘百山.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与实践[J].山西农经,2016,06:74.

[4]段祖利.中小河流治理技术研究及生态修复[J].河南科技,2016,07:139-140.

猜你喜欢

应用分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快乐教学法在提高少儿羽毛球启蒙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1)
试析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