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
2017-07-29卢明峰
卢明峰
(铁道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3)
摘 要: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各项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思想。因此,思政教学必须始终围绕学生来设计和优化教学内容与模式。教师应全面分析、把握时代发展需求,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尊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革新与发展。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围绕以人为本理念改革创新,主要是指一系列教学设计与组织优化都要从学生角度思考落实,并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视为重要落脚点。教师在教育改革创新中,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还要给予足够的尊重、理解和关心,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各项实际问题,为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以此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
在思政教育中,以人为本主要强调的是要始终将学生视为教育培养主体,对在校大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需求做出全面考虑,并将其视为所有工作安排落实的着手点。因此,当前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遵循分层次教育原则
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成长、生活环境,认知水平、个性特点也存在一定差异,对此在思政教育革新发展中,应对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做出充分的考虑,真正尊重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分层教育指导。分层原则主要是强调高校思政教师应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需求,凸显教学内容、目标等方面的层次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但要注意这里所知分层并非是绝对的,不能出现“一刀切”的情况。
2.遵循“三贴近”原则
一是要贴近学生,一切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都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做出全面了解,所有教育工作的开展都要有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真正营造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二是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生活安排各项教学活动,不仅能真正理解、解决困扰学生的各类难题,而且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要贴近实际,各项思政教育工作必须基于学生实际情况落实,真正有助于学生切身利益的维护,而要想帮助学生真正解决各类难题,必须从实际入手设计组织,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如就业、创业及购房等都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现实压力与特殊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索、尝试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指导方式。
3.遵循學生主体的原则
大学生是各项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主体,所以要获得理想教育效果,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有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化、内化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真正解决各类现实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思路
1.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
良好教育理念的实施是学校管理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主要是以文化氛围、价值期望及精神力量等形式对院校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全面地强化、说明学校办学方向与发展目标,只要全体教职工一直坚持这种理念就能不断提升凝聚力与向心力。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革新发展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真正遵循、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首先,要注重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在中国传统理念中,师道尊严一直都处于根深蒂固的状态,作为封建社会的一种产物,虽然在当时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但在教育不断发展中其显现出的各种弊端不能忽视。从法律层面而言,师生都是公民,处于平等地位,对此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相互交流,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教师应先达到相应标准,且只有在此背景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
其次,注重单一纪律向法制教育层面转变。不论是对于哪项学习工作来讲,纪律都是其开展的重要前提保证,也是学生正常教学秩序维护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要获得更理想的记录教育效果,就必须从单一纪律教育向重法制教育方向的转变,在法律的有效规范下制定出各项纪律,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理念,进而遵纪守法的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最后,由家长式逐渐转变为公仆服务型。一直以来,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或者是为各项教育工作提供便捷,教师经常采用命令的语言要求学生完成某项任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应着重考虑到沟通服务的不断完善,真正树立公仆理念,对现有工作理念与方法做出不断优化。
2.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首先,在理想道德教育层面。当前,我国已经初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及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弘扬中国优秀传统美德的公民道德规范体系。对此,各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积极引导大学生真正形成为人民服务、诚实守信,且热爱集体的良好品德。教育内容不仅要涉及家庭、个人方面,而且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内容,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遵守法律法规、节俭自强、团结友爱等道德规范,更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将这种思想、理念落实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实现知行合一。此外,相关教育部门还应对各项道德规范准则做出进一步的优化,着手于外部环境,为大学生构建更理想的道德环境,对其意识行为产生相应的约束,使其真正懂得从学习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全面落实良好道德品质,积极追求更高层次的思想道德境界。
其次,在精神文明教育层面。现代大学生要正视学业、就业与情感等多方面带来的压力,除了身体素质方面的培养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与社会适应能力,面对大学生群体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尽可能地做到及时发现、妥善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对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做出一定考虑,还要真正顾及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各项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帮助其构建积极健康的心理意识、调整好心态,将内心存在的消极理念及时去除,使其可以更理性地面对、分析和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避免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被一系列物化思想腐蚀,使其产生强烈的追求高层次思想、人生境界的欲望,时刻保持精神层面的纯洁性,正确认识、发挥自我价值,不断完善精神家园。
最后,在爱国政治教育层面。在全球思想文化的不断融合、冲突下,为了攻克各项困难与曲折,往往都离不开强大民族文化、精神的大力支持,在此背景下广大高校应将优秀民族文化视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加大推广力度,落实好民族精神的弘扬工作,逐渐将其完善为全民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积极向高校青年传递各种正能量。为此,在高校思政教育革新发展中,应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给予精心筛选,将其中的精华内容提取出来,广泛传播,以此将其在建设发展现代社会、文明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逐渐形成一种具有显著时代性、民族性特点的文化内容,并通过思政教育这一路径想广大青年群体推广。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是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言教主要是指通过口头、书面等形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传授给学生,以此启发、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而身教强调的则是要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在实际教育中要积极为学生树立最生动、直接且贴近的榜样,将自身的导向、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此增强思政教育的说服力。通过发挥人格力量,可以真正将教育融入日常學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通过获得学生的尊重、爱戴吸引更多学生自愿学习教师的行为理念,懂得规范自身言行,或者是在主动请教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受到全面熏陶,真正实现预期教育目标。
二是统一用情与说理。人不仅具有理性分析的能力,拥有的情感也是复杂多变的,这不仅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更是落实思政教育工作需要考虑的重难点内容。人的理性与情感,不论是对思考方向还是结果都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就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在实施说理教育中要全面关注、深入研究学生情感,并将自身真实情感投入其中,以此不断增强思政教育感染力。反之,若在教学实践中,一味忽视学生思想情感,将学生视为没有情感、活力的学习机器,那么怎么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要实现以理服人先要实现以情感人,要认识到请与理的作用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且在具体实施中是相互依赖的,教师应给予充分重视与准确把握。
三是有机整合灌输与引导。在传统思政教育中,一些教育者因为专业素质不高,经常会采用一些较为生硬、单一的方式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不仅难以获得理想教育效果,而且易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抵触与厌烦情绪。对此,在理论灌输中,教育者应对灌输对象的差异性及灌输方法应用的灵活有效性做出综合考虑,并促进灌输过程中互动性、艺术性的不断提升。要正确认识到灌输并非是强制性的,或者是让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掌握,而是要重视灌输、引导的有机整合,并对单一、多样灌输,直接、间接灌输,以及集中、分散灌输的灵活运用与科学整合作出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阙亚冠.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4.
[2]罗丙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把握“四个根本”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5):61-62.
[3]郝少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0.
[4]杜艳美.“以人为本”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武汉七所高校为例[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5]张颖.文化传承创新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36(1):118-120.
基金项目:2015年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即“高等院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XGXDJKT.GH-201510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