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研究

2017-07-28康蓉花

魅力中国 2017年14期
关键词:新课导入主体性兴趣

康蓉花

摘要:主体性教学是在现代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精心设计多种学生主体活动,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本文笔者从小学语文新课导入为出发点,强调了新课导入在发挥学生主体性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导入;课堂教学;主体性;兴趣

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能动性、选择性、批判性、独立性、自主性与创造性。怎样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谈谈观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常采用游戏、角色扮演、实验演示、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针对学生对威尼斯异国他乡独特的地理风貌十分陌生的情况,笔者在导入环节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威尼斯的风光录像。通过录像直观地将水上城市的奇特风貌,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对威尼斯有了大致的感性认识,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为下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使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水平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保持畅通,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绿色生态环境”。教师要有与学生平等的角色意识,努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一进入课堂,教师就要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消除学生的拘谨心态。同时,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的学习活动时,要照顾到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尽量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不能一开始就把学生问倒了,一开始就把学生难住了。学生一开头就碰了壁,要让他再进入积极参与的状态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例如一位教师借班执教观摩课,上《鸬鹚》第二课时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听课,大家的心情有点紧张吧?老师带大家来做几次深呼吸,把这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带学生做深呼吸)怎么样,心情平静下来了吧?(学生点头)我们四年级同学的心理素质真不错!下面哪位同学把刚才自己心理变化的过程简单地说给老师听听? ”这样教师把导入新课与“课前预热”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有很多老师听课,学生心情有点紧张这一特定情境,找到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言语交际训练”,并巧妙地抓住了“恢复”这一关键词,课始就营造了一个小小的教学高潮,为课堂教学创设了轻松的氛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三、引导质疑,以疑促思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是发挥其主体性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教师首先要创造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在学生敢疑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善疑,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点提出来。在教学中对学生敢于质疑作出肯定后,我们可以再通过启发学生分析哪个问题提得好?为什么?来使学生逐渐把握住紧扣主题或重难点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课题、文章关键词句、标点符号处等方面引导学生质疑,如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怎样和时间赛跑?结果是什么?”等问题,从课题入手,层层深入为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可贵的沉默》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学生围绕这个句子提出了这些问题:“现在教室里因为什么而热闹?”“沉默前的热闹是怎样的?”“两次热闹有什么不同?”笔者根据学生的提问相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哪些自然段在写沉默前的热闹场面?哪些自然段在写沉默后的热闹场面?从而使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

四、 小结

总之,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变以教师的“讲授”為主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变以学生“洗耳恭听”为主为学生积极思维为主;变“师—生” 的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艳梅.巧妙导入新课 发挥学生主体性[J].北京教育(普教),2012(04)

[2]孟永霞.浅谈语文教学导入新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成功(教育)。2011(06)

[3]林玲玲.导入新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小学语文教学,2012(02)

[4]黄玉红.导入新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江苏教育,2004(08)

[5]苏楠.三类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05)

猜你喜欢

新课导入主体性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