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提问策略研究
2017-07-28李桂英
李桂英
摘要:课堂提问不仅具有技巧性,更具有艺术性,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把握尺度的一种艺术。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阶梯上步步攀升,且能较好地展现课堂教学中疏与密、缓与急、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
关键词:课堂提问;技巧性;提问策略;提问方法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一个好的问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连续进行,能较好地展现课堂教学中疏与密、缓与急、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
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
2、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 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 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
4、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我认为关键问题在于教师应当注意课堂提问的度、量、衡。
一、提问的原则
1、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度”即提出的问题应难宜适中,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该深钻教材,研究学情,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问、发问。提问要避免过于简单,若一味的问“好不好”、“是不是”、”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索然无味。但提问过于宽泛,难度过大过深也不行,一个问题问得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回答不上来不说,反而增大学生的压力,抑制了他们的思维,打击学生的兴趣,致使课堂氛围也陷入尴尬的境地。课堂提问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地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才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量”。我们反对“满堂灌”,但也不赞成“满堂问”,因此课堂提问要避免走入一问到底的误区,要问得适时,问得巧,问得趣,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要想使你的提问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善于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做到有的放矢,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适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3、课堂提问要“衡”。应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差生。如果一味的只顾优生而忽视差生,很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 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现自己。
二、课堂提问的几点注意事项
1、忌离题万里,漫无目的。
提问不是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提实质性问题,而是在细枝末节上绕圈子,为提问而设问。提问零碎,没有按照思维的过程设计问题,使问题缺乏层次。常常是一想起就问,一会儿问东,一会儿问西,这样会问得学生手忙脚乱,穷于应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进行精心准备和设计,忌满堂问。
2、忌越俎代庖,自问自答。
提出的问题中学生有一两个不能回答教师就慌了手脚,怕影响时间和效果,干脆就自己回答,这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学生不能回答的原因很多,有时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理解问题的意思,或没有认真思考,或学生胆小怯场不敢讲;有的教师表达不清楚;有的可能是问题太难,不易回答等。我们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进行周密的思考,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好不同的问题,特别是有些难度大的问题,应设计好一两套帮助学生理解的过渡性问题,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同時,我们在课堂上应针对实际情况,根据获得的信息反馈,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提问。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了解学生,认真分析问题的难易,精心设计提问。对那些难度大的实质性问题,还应认真分析可能会出现几种回答,便于及时地提出一些应变性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3、忌居高临下,语气生硬。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自己的语气,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地,也无论学生的提问是如何简单还是如何深奥,教师都不能有不悦之色,更不能用带有讽刺式伤害的语言加在学生身上,如“你怎么那么蠢。”“上课干什么去了”“无聊之极”等等,而要和颜悦色地加以讲解的说明,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回赐给其他同学加以解答,这样,既回答了该同学的提问,又不伤害其自尊心,同时,又巩固了其他同学已掌握的知识。
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