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2017-07-28李志霞

魅力中国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

李志霞

摘要:书籍是人们观察社会的窗口,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作为国内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灵活性和人文性等特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阅读教学,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是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语文与阅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语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普及,现行阅读教学在改善传统阅读教学在内容范围狭隘、方法陈旧等不足的同时,受应试教育机制的制约,在高考大棒的指挥下,仍表现出明显的应试色彩。特别是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大部分老师、学生过于重视阅读教学的答题技巧、分数成绩,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的培养。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能力发展等四个方面,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的简要分析。

1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地位及必要性

语文是人文、社会知识及历史等学科的基础传承学科,是人们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因为任何知识传授都与文字有关。高中语文是初中语文的升华,对文章及文学的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学习者能够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并能有效运用写作手法将自己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通过阅读的方式,学生能够积累到更多词汇及写作手法,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经过长期的阅读学习后,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语感,并形成一套自己的阅读理解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加自身文化底蕴。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

2.1阅读教学根本目的不清。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考语文阅读只考课外内容,因此,教师与学生将阅读的重点放在课外内容上,忽视了语文教材上的内容。目前,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一个误区,只关注所谓的“知识点”与“考点”,而忽视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的积累性和连续性,教师将阅读教学分散成一个个的考点,程序化与格式化的阅读教学只会导致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

2.2阅读教学的载体单一化。近年来,随着新课改进程的逐步开展,高中语文教学也开始注重创新教学的重要性,然而阅读教材却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都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载体,阅读教材的内容要经过重重审查,可以说任何一篇课本文章都是精品,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精华。但是现在的学生对课本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阅读的兴趣,对此,教师需要在教材内容的教学上学会取舍与创新。

2.3教师课堂教学提问形式化。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思考,这种提前设计好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如果问题设置不当则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僵化。学生在阅读时会带着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范围,使学生将课堂阅读看成一项任务,而忽视了阅读过程中的乐趣,也无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感悟。因此,在教学时设置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要适当,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合理提问,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引导学生的阅读学习。

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3.1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并不容易。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让学生阅读一些资讯新闻,了解时事,关注最近马航事件、世界局势,可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或每天令学生坚持阅读一首诗歌,或一篇简单的哲理散文等,长期积累下来,才能起到厚积薄发的效果。语文本身就比较灵活,不像数学、物理等公式较为固定。所以,在阅读时,教师应尽量根据学生的爱好加以引导,使其每天能够坚持下去。

3.2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古典诗词中。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意境,讲究“意在言外”,意境是难以用具体语言描绘出来的。如贾岛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其中“敲”字用的非常传神精妙,若用“推”字,意境便不足,其中的韵味只有在多次阅读中才能体会。纳兰容若在《梦江南》中借用了顾贞观写梅的词句: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凭借良好的语感读出了作者之间的高贵的品质及深厚的感情。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等诗句应是一种高呼,而“美人卷珠帘,深坐整娥眉”是一种感伤,“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是一种平淡。

3.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便会事半功倍。教师在教学中,务必要把握好这一点,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如在韩愈《师说》一文,理解文章意思是基础,更应通过此文了解古人对教师、对教育的感悟。并将之与当今的教育对比,发现其不同点,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等,为阅读教学更好地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可将其与《沁园春·雪》相比较,只有结合当时的革命状况,才能读懂词中深意。《瓦尔登湖》是世界散文中的佳作,作者将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细腻地描写出来,对高中生而言,是一种精神享受,值得细细品读。此外,现代文阅读理解是考试的难点,教师应重视教学方法,带着问题阅读,先通读文章,然后锁定范围再细读,最后将答案总结概括。

3.4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能力发展。新课改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有效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并充分发挥主动积极性。教师在指导时,除了知识,还应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实现知识、技能和实践相统一。学生的能力发展十分重要,阅读带有很强的综合性,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增长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格,提高其綜合素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死书、死读书”的情况是必须禁止的,通过阅读,学生还应积极将其用于实践,以提高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翟红花. 改进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J]. 太原科技. 2015(01)

[2] 乐红霞.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 电大教学. 2013(04)

[3] 侯玉丹,于长泓.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静与动[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