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僧与白龙马形象之比较

2017-07-28杨晓莉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1期
关键词:白龙马沙僧比较

摘 要:在取经的成员当中,沙僧和白龙马处于几乎被忽略的位置,很少有人问津,被看作无足轻重的角色。实则都不可或缺,在二者身上有着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沙僧;白龙马;比较

作者简介:杨晓莉,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02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以其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尤以取经五圣最为经典,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五人之中,沙僧与白龙马最默默无闻。沙僧由于寡言少语,也很少有什么特殊的表现,以致很少引起研究者的注意,而白龙马的遭遇更是如此。二者在书中都属于几乎没有浓彩重笔式的正面描写的角色,不像孙悟空、猪八戒那样被塑造得突出,性格鲜明,显得重要,因此,人们往往对其就很少予以关注,认为他们都属于无关重要的、可论可不论的搭配角色,认识不到他们的作用。其实,细分析之,他们不但在取经过程中都起着自己的重要的作用,是取经集团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二者还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一、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在取经途中,沙僧一直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自己的得失,对工作可谓尽职尽责。他所担负的工作是大量琐碎的事情,比如准备吃的、喝的,牵马、看行李、照顾师父等等。这些琐碎之事对于降妖除魔的悟空来说是无法顾及到的,八戒则是不会尽心的,而他却一一承担,任劳任怨。

白龙马也是如此。他的任务是西行途中充当师父的脚力。此任务既单调,又沉重。在此情况下,他还常常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如孙悟空虽然知道他的出身,却仍然一点也不体恤他,还常常拿他逗乐,用金箍棒吓得他狂奔不止。再如猪八戒,他遇到烦心事常通过对白龙马踢骂来发泄,完全把他当一般畜牲看待。更甚之,一提到散伙就要把他拉出去卖掉,如此等等。而白龙马对于这些长途跋涉的辛劳以及所受的一些不公平待遇,从没有抱怨过什么,只是默默前进,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很少受人关注,却在无形中起着重要的隐性作用

在取经集团中,沙和尚和白龙马由于着墨不多,似乎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很少受到研究者的青睐。殊不知,这两个最不起眼的角色,无形中对取经事业的最终成功却均起着自己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隐性作用。

相对于个性鲜明的唐僧、悟空、八戒,沙僧显得有些平庸,作品对他没有过多的描写,似乎显得无足轻重,但是仔细阅读作品就会发现,取经队伍中他是不可或缺的。由于个性等方面的原因,悟空、唐僧、八戒之间矛盾冲突不断,通常都是沙僧在中间协调、周旋,使這个取经队伍团结一致。而要想到达西天取回真经,取经人的内部不团结是不行的。所以,不起眼的沙僧恰恰是取经队伍中最关键一员。

白龙马的工作是负责驮唐僧的,看似简单,但正如观音所说:“你想那东土来的凡马,怎历得这万水千山?怎到得那灵山佛地?须是得这个龙马,方才去得。”[1]唐僧也在唐王面前称赞他“亦甚赖其力也”。我们可以试想,即使有三个徒弟的降妖除魔,却没有白龙马的忍辱负重、跋山涉水,单凭一匹普通的马或者唐僧的徒步行走,能走得过深涧陡岭吗?怕很难历经十万八千里,抵达灵山雷音寺取得真经吧!其作用表面上很难注意到,实则无人可替代。

可见,不起眼的二者对取经事业均起着重要的隐性作用,不仔细分析是很难发现的。

三、信念坚定、心诚志坚

在师徒一行四人中,沙僧可以说是取经之心最坚定不移者。相对于信念坚定的沙僧,唐僧面对种种困难,不断产生畏难情绪,动不动就哀叹流泪。悟空因唐僧善恶不分,人妖不辨,多次误会自己,心中颇有意见,多次表示愿回花果山逍遥自在。而八戒则是取经队伍中意志力最不坚定者,一有困难就想着散伙。如作品第四十回红孩儿抓走唐僧后他们三人的反应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时悟空因唐僧不听劝告,人妖不分,一怒之下就说要散伙,八戒是立马赞同,而沙僧则是苦口婆心地好言相劝。可以说,在取经过程中,沙僧信念坚定,谨守佛规,时刻不忘观音菩萨的劝化,以求取得功果来赎自己的前罪。

而小白龙对取经事业的执著和坚定也不亚于沙僧。在整个取经过程中,白龙马担负的任务最累最苦,却从来没有要散伙的念头。即使像第三十回,唐僧被诬,悟空受逐,八戒无踪,沙僧遭浮,在这种眼看取经事业就要破产的、十分危急的关头,他也没有过打退堂鼓的念头。为救唐僧,他主动显身和黄袍怪大战一场,受伤后并没有弃师父而去,而是极力说服了要散伙的猪八戒去请大师兄孙悟空出山,使得取经事业得以继续。可以说,自始至终,它从不抱怨,从不退却,有着坚定的取经信念。

四、情深义重

沙僧此人重情重义,在取经过程中,对待师父及师兄都情真意切。他敬佩对佛教无比虔诚的唐僧,对唐僧忠心不二,关怀备至。他服侍唐僧上马下马,毕恭毕敬;负责唐僧的饮食起居,可谓尽心尽力,细心周到。书中第86回的一个细节就很有代表性。当时山中的豹子精为了让师兄弟三人相信唐僧死了,好早点离开,刚开始做了一个假的唐僧的头骗他们,结果被识破。后来干脆弄了个真人头,这次三人都信了,放声大哭。后来悟空、八戒去找妖怪报仇回来时,“见沙僧还在哭呢”,虽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却由此可见沙僧对师父的一片真情。

白龙马也是有情有义。在第三十回中,三个师兄走的走,躲的躲,被俘的被俘。当白龙马得知唐僧有难时,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前去救师父。即使最后受伤而回,但仍不放弃,又去苦劝八戒去救师父。当八戒不愿意前去相救时,“小龙闻说,一口咬住他直裰子,那里肯放。止不住眼中滴泪道:‘师兄啊!你千万休生懒惰!八戒道:‘不懒惰便怎么?沙兄弟已被他拿住,我是战不过他,不趁此散火,还等什么?小龙沉吟半晌,又滴泪道:师兄啊,莫说散火的话……”[1]他话语不多,但语词中满含情义,满怀忠义。

五、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功果

沙僧西行取经可谓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功果。这一点,对比其他师徒三人便能看出。在取经途中,当遇到重大挫折时,猪八戒便嚷嚷着要回高老庄,悟空也起过回花果山的念头,怕回到花果山被手下的小妖们笑话,才没有走;唐僧取经的念頭虽没有动摇过,但也常起乡关之思。可以说,在四人之中,唯一心无杂念,一心只想西行求经者是沙僧。再如,孙悟空一路降妖除魔,图名不图利;猪八戒一路所作所为,图利不图名。[2]即便是唐僧,其之所以矢志不移地西行取经,亦“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而沙僧在取经途中,大多数情况下都在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3]他一心一意,既不为名,也不为利,只求取经成功后能修成正果。

白龙马也是如此。在第30回中当白龙马听说师父遇难时,他的反应是“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1]最终悟空救出了唐僧。唐僧对悟空可谓感激涕零,并说回到东土后要告知唐王悟空的功劳最大。而他们对白龙马的功劳即只字未提。但是白龙马却没有因此有任何气愤的反应,而是仍旧继续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可以说,白龙马也是不为名和利,只求修成正果。

可以说,在整个取经队伍中,只有沙僧和白龙马全心致志,不为名和利,只求修得正果。

六、小心谨慎,驯顺服从,循规蹈矩

在取经队伍中,经常惹是生非闯祸的是悟空和八戒,沙僧则守规矩少闯祸。比如在第50回,孙悟空要去化斋,为了安全起见,他在地上画了个圈,要唐僧四人坐进去。[4]等待多时,不见行者回来,唐僧欠身张望,坐不住了。沙僧却是毫不动摇,老老实实地坐在圈内。最终在八戒的怂恿下,唐僧和八戒一起走出了圈子。此时,师命难违,沙僧只能跟着师父走了出去。对于他来说,就是遵从菩萨的劝化,忠心地跟着唐僧,凡事少出头,安分守己,谨慎地、规规矩矩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到达灵山取得正果。可以说,从始至终,沙僧都是驯顺服从,循规蹈矩。

而白龙马呢!他犯了天条,被观音求情点化后,遭受万般痛苦化为白龙马。此后他便安守本分,循规蹈矩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路跋山涉水,西去驮圣僧,东去驮圣经,驯顺服从,尽职尽责,不曾有一丝儿怨言。在遭遇妖魔,有三位师兄出头应付的局面中,他绝不强出头。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沙僧和白龙马在取经过程中有着他们的不可缺少的作用,有着他们的闪光点,他们之间存在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不应该被冷落,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徐巧真,芸芸众生形象的初期典型—论《西游记》中的沙僧,宿州学院学报,2008年2月.

[3]伍林光,美德与奴性的结合—浅析《西游记》中沙僧形象, 娄底师专学报,2004年12月.

[4]彭新竹,说“白龙马”,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年12月.

猜你喜欢

白龙马沙僧比较
你是白龙马,还是小毛驴?
浅谈《西游记》中沙僧的大局观
沙僧套路最深?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被猪骑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安全第一
文身我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