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堂开展层次化梯度教学的对策研究

2017-07-28杨文星

魅力中国 2017年10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分层教学高中数学

杨文星

【摘要】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把学生看做学习主体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本文笔者,就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就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开展分层教学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课堂教学

前言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推广,分层级教学也逐渐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关注了学生个体差异,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采用。那么,具体来讲,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分层教学呢?现笔者就此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良好的分层教学环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而这里的所说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是由教师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是以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转变传统教学中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形式。为了在教学中有效开展分层教学教师要注意的是,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而采取的具有针对性的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成绩,让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都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潜能,而并非是对学生人格的分层,更不是人为的制造等级。所以,在开展和实施分层教学中,教师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要为学生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尽最大努力不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使学生在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环境中共同学习,不断进步,从而为分层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不同学习层次的各类学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学生在分层学习过程中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从而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摸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重新组织,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水平,确立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还可以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具体来讲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的同时,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遵照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基础目标、中等目标、高等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以依次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的是学习相对困难的的“学困生”,但是在教师和成绩优秀学生的帮助学能够掌握课本内容并完成部分简单的练习题。B层次的是成绩中等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课本基础内容,也能独立完成简单的练习,只要教师稍加启发他们的进步就很明显。C层次的是成绩较好的优等生,这部分学生既能掌握好基础知识,又能独立完成练习,甚至对于一些较有难度的题型也能自己解答。教师可以引导这部分学生主动帮助A、B两层学生解答问题,同时不断厘清自己的解题思路,最终实现三个层次的学生相互合作,结成相互促进的学习伙伴,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三、教学遵循分层原则

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且合理有效分层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贯彻落实分层原则。具体來讲包括如下几方面:首先,课前预习分层化。由于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明显增强,所以教师可以在深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已定的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获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其次,课堂教学分层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向交流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实现分层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要以B层次的学生为基准,同时照顾到A、C层次的学生,从而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原则,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换句话说就是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最后,布置作业分层化。作业是巩固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布置分层次的课后作业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模式,转而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作业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这样不仅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而且还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付桂媛.也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A].2016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2]陈丽妍.也谈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11(08)

[3]艾文宇.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体会[A].《同行》2015年10月(上)[C],2015

[4]薛经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初探[J].学周刊,2013(05)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分层教学高中数学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