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与对策研究

2017-07-28薛春尚应娜雷逸群

商情 2017年26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方式中等收入陷阱

薛春+尚应娜+雷逸群

【摘要】中国已于2010年迈入中等收入国家,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也已经越发严峻。中等收入陷阱将使国家经济长期徘徊或停滞不前,造成恶性循环。对比长久陷入陷阱的拉美洲阿根廷,巴西等国家以及东南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与成功跨越陷阱的韩国日本等国家,结合中国现有国情提出,中国未来要从经济发展方式、收入分配、城镇化发展、金融体系构建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革新,确保我国在2020年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发展方式 收入分配 城镇化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

一、论述

进入十三五规划,中国如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更加严峻,中国是否能成功迈入高等收入国家门槛,成为发达国家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因此本文以此热点话题为依据,综合世界银行,各国学者以及国内经济学者对于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相关理论,运用对比各国经济发展特征,以长期陷入和成功跨越陷阱的两方国家为借鉴,结合我国现有国情,提出相应的战略和对策。

二、世界各国面对陷阱实际状况

纵览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拉美国家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以及东南亚国家菲律宾、马拉西亚等国家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都未能实现由中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国家经济增长不稳定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经济增长所表现出的GDP变化往往出现较大的起伏,即在短期内会取得高增长,国家迈入中高等收入经济体,但由于经济制度未跟进改革,GDP的高速增长率难以持续,造成经济停滞不前。

这一特征在拉美国家尤其突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拉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低,阿根廷和智利甚至高于一些欧洲国家。到20世纪70年代,智利、墨西哥、巴西、哥伦比亚等国均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整体而言,1950年至1980年期间是拉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整个地区年均增长5.3%;其中,巴西在1968年至1973年期间,更是取得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但在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阿根廷、巴西、智利片面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速度,忽略了经济发展的均衡性要求。

(二)收入差距加大

基尼系数是测量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阿根廷和马来西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尼系数就在0.45左右。2007年阿根廷基尼系数达到0.51,而马来西亚近年来始终保持在接近0.5的水平上,高于0.4的国际警戒线。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时基尼系数为0.36,而到90年代末下降到0.31,至今没有明显变化。

收入差距的加大显示出国家的财税政策依然不完善,无法起到税收重新分配资源的作用,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利益。

(三)城镇化程度

城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时,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的不对称性减弱,城镇化发展前期,会有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并开始定居在城市,参与工业社会生产与消费,并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对内需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但是城镇化率的提高并不意味着随后经济就会跟着增长。

从1950年到2050年联合国对全球各地区城镇化率的统计与预测可以看到,陷在“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与欧美发达国家同样具有很高的城镇化指标。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体制从第一产业逐渐转变为第二与第三产业,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很好的产业升级,现有产业又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会造成城市失业人口增加,进一步加大贫富分化,降低城市居民消费能力,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同时,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如果城市的市政配套设施不及时升级,容纳不了足够的市民生活,会造成住房紧张,交通拥堵,治安混乱等问题,也会对经济增长形成阻力,因此国家必须制定良好的体制保证城镇发展质量,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科技创新投入

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技术创新起着关键作用,发达国家对科研的投入普遍较高,一国经济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低成本优势会逐步丧失,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在这种上下挤压的环境中,很容易失去增长动力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阿根廷、巴西、智利忽略了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拉美国家长期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上世纪80年代后又受到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大幅削减公共财政预算,研发投入急剧萎缩,丧失了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反观日韩,两国在这一阶段的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均超过2%,而智利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却始终位于0.5%-0.7%的区间。

三、中國国情及经济发展现状

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大幅增加,不断迈上新台阶。据世界银行按图谱法统计,2012年人均GNI为5680美元,2013年达到6560美元,2014年达到7400美元,2015年增加到约7880美元。从1993-2013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可以看出,中国自2010年迈入中高等收入国家就面临了严峻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在2015年进入新常态下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中,中央政府更是将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设为关键问题。

相较于已经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我国则面临以下问题与挑战但也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一)国家经济发展争取“软着陆”

自从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放缓,GDP增速维持在6%-7%之间,显然已有经济增长不稳定的现象,各国经济学家也对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存在争议。但政府不断采取各种经济制度改革政策,主要为以下三点:一是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二是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三是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常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使经济顺利步入“新常态”争取软着陆。

(二)收入分配差异大但人民绝对收入均增加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基尼系数2009年为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2013年0.473,呈逐步回落趋势。2014年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创下自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我国收入差距依然保持在基尼系数0.4的收入分配差距“警戒线”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差距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后扩大的趋势,但在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全社会各群体的收入水平都呈现了增长的态势,这种绝对收入的增长使得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的风险有所下降。

(三)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

2016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表示,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城镇数量发展缓慢,受到户籍等制度的限制,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虽然这种滞后的城镇化进程使经济增长失去了一些机会,但也使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了可持续性。而且,我国还存在因城镇化不平衡所带来的潜在经济增长跟进效应。从这个角度来说,城镇化问题所带来的风险也被大大消减了。

(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依然严峻

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是劳动和资源密集产业。但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劳动力成本提高和资源价格上涨,经济进一步增长要求产业结构必须升级。

(五)我国频繁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冲击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和紧密。随着对外经济关系的扩展和加深,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因此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持续吸引外资投入,建立独立坚强的国家金融体系,成为重中之重。这种对外经济关系地位的改变,既加大了对外部经济的依赖,也孕育着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

四、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体对策

对于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而言,在一些促进人均收入提高的因素发挥作用之后,由于此类因素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持续性,其他制约因素又会将其作用抵消,因而人均收入增长陷入停滞,既丧失了与低收入、低工资经济体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优势,也没有能力同发达经济体在高技术创新领域展开竞争,经济无法由依靠廉价劳动力或资源能源类自然禀赋向依靠高生产率导向的增长模式转变,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这也说明,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是不同的,在低收入阶段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到中等收入阶段很可能失效。可见,能否在中等收入阶段成功转换增长动力机制、调整发展结构,是一个国家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因此我国应主要从经济发展方式、收入分配、城镇化发展、金融体系构建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革新。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内需,解决产能过度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改善收入分配,推动社会公平。一些拉美国家的社会发展事实证明,“贫富分化”是“腐败多发”、“社会公共服务短缺”的必然结果,也可能成为“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社会动荡”的原因。收入差距过大如果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将成为可持续增长的“陷阱”。目前中国居民收入的不平等恐怕主要是因为机会不平等。其中首要因素就是腐败,另外一个就是垄断。(2006吴敬琏)因此,我国必须首先完善政府反腐制度,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反腐,坚持“老虎”和“苍蝇”一起打,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其次是健全工商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反垄断法》,推进“营改增”等财税体制方面的改革的,促进企业、行业转型升级,保障低收入人群利益。

第三,循序渐进发展城镇化,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支持。在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首先要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實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展流域水质污染防治。强化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建设和监督执法。其次是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

第四,构建独立的金融体系,扩大和完善国内市场。健康的金融市场体系就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不对实体经济构成负外部性的金融市场体系。(2016朱鸿鸣)因此要实现“统一”,需避免监管分割、市场分割,对具有相同法律关系和金融属性的业务采用统一的监管标准,建设统一的金融基础设施。

第五,增加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克服技术创新瓶颈。劳动力成本的下降与尖端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竞争力的差异是造成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两大主要因素,而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人口红利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目前,中国教育支出仅占GDP的4%,而美国长期稳定在5.5%左右,韩国也超过5%,芬兰更是高达7%。此外,中国应继续推进教育公平。其次,在研发方面,中国政府和企业的研发支出仅占GDP的2%,相比美国的3%、日本的3.4%、韩国的3.36%、芬兰的3.84%,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应借鉴一些国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加大教育和研发投入,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力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五、结论与展望

总结以上论述,可以通过对比各国经济发展情况得出结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但不是必然,不同国家应对此陷阱相应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改革,因此所经过的时间长度也各有不同。在经济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压力大的世界现状下,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必然经过“中等收入陷阱”,因此为了保证成功跨过此陷阱,需要从经济发展方式、收入分配、城镇化发展、金融体系构建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等五大方面进行革新,完成阶段性动力改革,结合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孔径源. “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背景、成因举证与中国对策[J]. 改革, 2011, (10).

[2]关丽洁.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D].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论文:吉林大学, 2013.

[3]林硕. 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D]. 广西大学硕士论文:广西大学, 2013.

[4]段雪梅. 我国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师范大学, 2009.

[5]张菀航, 高妍蕊. “十三五”时期着力构建现代金融体系[J]. 中国发展观察, 2016, (9).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方式中等收入陷阱
以机器人为载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培养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
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提升基于文化引领的企业软实力推动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怎样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