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群团组织思想的逻辑形成
2017-07-28段治文陈姝娅
段治文 陈姝娅
论习近平群团组织思想的逻辑形成
段治文 陈姝娅
习近平群团组织思想是马克思社会组织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最新运用与发展,展现出社会组织理论的新视野,昭示着社会组织建设的新思维。习近平同志将群团组织置于历史、理论、现实的三大语境中做分析和考察,指出了群团组织内在属性方面的“中国特色”,以及群团组织外部发展方面的“中国逻辑”。习近平群团组织思想的逻辑脉络清晰且完整,是指导新时期中国群团组织建设与发展的科学思想。
习近平 群团组织 逻辑形成
作者段治文,男,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姝娅,女,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云南民族大学副教授(杭州 310028)。
重视并善于发展与群团组织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辉煌成就的重要经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群团组织不仅能够始终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宗旨,坚定不移地跟随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脚步,在政治引领群众、示范带动群众、团结号召群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能够始终围绕中国社会组织的“天然属性”,坚定不移地履行“服务群众”的历史使命,在社会公共事务、社会公益事业、社会志愿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影响。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①《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开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15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群团组织的团结与建设工作,形成了一系列有关群团组织建设与发展的历史性经验。习近平同志在科学继承前几代领导集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群团组织发展的现实考量,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有关群团组织问题的逻辑思路和理论观点。他强调“必须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②《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开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15年7月8日。来审视群团组织工作问题,提出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及“群众性”是新时期党的群团工作的主要方向。可以说,习近平群团组织思想从历史性、理论性与现实性的高度,展示了其形成的逻辑线索,也凸显了习近平关于群团组织建设与发展的“中国道路”策略和主张。
一、历史语境中群团组织思想的形成
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从历史中汲取养分,他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①《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人民日报》2011年9月2日。。因此,对于做现实问题分析与处理的领导者、管理者及研究者而言,厘清具体问题的历史线索是形成现实问题解决思路的必要准备。鉴于此,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的经典论述,有很多是从回顾历史、分析历史、借鉴历史开始的。“政治联合”是一直以来存在于党和群团组织之间的牢固纽带,二者因为政治性的需要而彼此接触、彼此合作、彼此认同,习近平同志提出“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②《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开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15年7月8日。科学观点。
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对群团组织工作的嵌入是从“政治联合”开始的。作为一个新兴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事业的起步阶段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是,隔离在现实体制之外,缺乏左右政治格局的绝对实力。为此,党的“八七会议”通过《党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提出党不但要注意非党的工农群众团体中的工作,还要利用任何机会,不拘形式创造非党的工农组织③参见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1921.7-1949.9)(第八卷·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206页。,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扩大党在群众团体中的影响,争取社会各阶层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支持。此后,利用并新建群团组织网络以加强群众动员与团结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主要先进经验。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群团组织建设迅速获得了民间力量的支持,掌握了革命斗争的群众资源。在城市,中国共产党主要依靠进步的“工人组织”与进步的“左派社团”推进群众工作。通过广泛接触工人群体,中国共产党人发现中国的工人群体虽然人数众多,但是阶级意识薄弱,无法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也就无法坚定革命信念。鉴于此,党决定组建类似工人夜校、工人俱乐部等形式的群团组织,来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以及培养“精英式”的阶级力量。另外,中国共产党人还比较注重对传统工会的改造,使其成为维护工人阶级利益、反对阶级压迫的“赤色组织”。在农村,中国共产党主要依靠农业合作社来推进群众工作。与党在城市的工作策略稍有不同,党主要从提高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来吸引广大农民群众认同党的政治主张、支持党的政治行动。因此,农业合作社的基础性工作是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具有联合性质的农业劳动。鉴于此,党将合作社定位为“目前我们在经济上群众组织的最重要形式”④《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1页。,并解释到“互助的集体的生产形式,可以节省劳动力,集体劳动强过单独劳动”⑤《把劳动力组织起来》,《解放日报》1943年1月25日。。而在此基础上,政治动员成为农业合作社后续开发的功能。由此可见,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群团组织的联合,一方面使工人阶级及农民阶级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革命事业所依靠的两大重要力量,一方面使中国共产党收获了决胜“政治江山”的重要武器——“民心所向”。
此外,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与群团组织的“政治联合”关系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进一步地加强中。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现实情况是,中国的政治包含有强烈的不稳定因素。一方面,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反对势力,但是仍有少部分反动分子潜伏在普通群众中,准备伺机而动妄图破坏社会秩序、颠覆人民政权。另一方面,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消灭了敌我之间的阶级矛盾,但是人民内部的矛盾仍需妥善处理,社会各阶级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尚显不足。鉴于此,中共中央决定“将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组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其他各种组织里,克服旧中国散漫无组织的状态”①《毛泽东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8页。,由国家统一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集体化、纪律化、组织化的生产和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群团组织的政治联合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从革命时期的群众战斗动员转向建设时期的群众思想引领。在城市,中国共产党主要依靠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来加强党对城市居民的政治领导,增强城市劳动者的政治觉悟。中国共产党人清晰地意识到,无论在任何时期、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②《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由于中国经济的恢复以及中国政治地位的提升,都必须依赖于中国工业的自强与振兴。那么,工人阶级作为中国工业的主要建设者,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力及先进的意志力,而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政治学习是获得战斗力与意志力的主要途径。在这里,工会是组织城市工人开展思想政治学习的主要阵地,党的政治意图与政治主张通过工会组织顺利传达至各个工厂的各个工人群众中。此外,城市中还有其他类型的群众个体,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则主要依靠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来负责具体实施。在农村,中国共产党主要依靠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基层组织来实现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政治团结。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基层组织网络深入到村一级单位,通过搭建“农村青年中心”及组建“农村妇代会”来实现对农村青年、妇女的政治教育与意识培养,使中国农村的政治力量始终牢牢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中。
正是基于上述历史事实的考量,习近平同志提出“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这意味着,“群团组织要始终把自己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③《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开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15年7月8日。。因为,只有这样党与群团组织之间的“政治联合”关系才能愈加稳固,群团组织才能获得其存在之必须的政治价值。由此可见,习近平群团组织思想内涵有特定的历史逻辑。
二、理论语境中群团组织思想的形成
除历史学习外,习近平同志在实际工作中,还十分重视理论问题的研究。他不仅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④《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势,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学会用先进的理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要求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强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并以“问题导向”为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⑤《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强调: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人民日报》2016年5月18日。。鉴于此,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的经典论述,有很多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析、引用及延伸开始的。在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总有一些社会组织适时地出现在时代的关键性节点上,成为吸纳先进生产力关系的主要组织形式。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认为每个个人的内心都天然地保持有一种先进性的目标追求,即实现人生的全面解放与终极自由。“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他们就开始用一定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生命,只是“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决定“个人是什么样的”是“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由此可见,影响个人目标达成状态的直接因素是现实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与此同时,“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7、184页。鉴于此,马克思进一步考察了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工情况,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7、184页。。而作为此次“分离”的结果,“工商业劳动”与“农业劳动”实现产业分割。在马克思看来,此次分割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原因在于,工商业劳动促成了城市中的个体由于“共同占有某种手艺而形成的联系”,特别是全国性的封建组织——行会的广泛出现,不仅增强了各行各业手工艺人之间的联合,而且增强了城市在现有政治格局中的影响力;而城市优势地位的确立,则在后来成为推动社会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推论,具有群众性质的行会组织是封建经济条件下内涵有先进生产力关系的群团组织类型,客观上反映了特定时代语境中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
此外,马克思还提到过分工扩大的另外一种形式,即生产和交往的分离。而作为此次“分离”的结果,“商业劳动”同“工业劳动”实现产业分割,“雇佣劳动”取代“人身依附”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劳动生产关系。在马克思看来,这种变化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原因在于,雇佣劳动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和雇主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在行会中,帮工和师傅之间通过“宗法关系”而发生联系;而在工场手工业中,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则通过“金钱关系”而产生联系;相较于“宗法关系”,“金钱关系”是更加广泛也更加易于达成的关系。事实是,基于金钱关系而维系的资本主义生产,最终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性,将资本主义的商品与服务推广到世界的几乎每个角落。与此同时,基于金钱关系而维系的资本主义交往,最终突破了身份上的局限性,有关自由的自我意识复苏开始在个人脑海中形成。由此推论,具有私人性质的“物的”生产与交往部门是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内涵有先进生产力关系的群团组织类型,客观上反映了特殊时代语境中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
综上所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语境中,群团组织这一名称始终与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关系相关联,群团组织这一形式经常出现在历史变迁的关键性节点中,这在根本上决定了群团组织具有先进性的内在性质。正是基于上述理论逻辑的思索,习近平同志提出群团组织建设“必须把保持和增强先进性作为重要着力点”,这是顺应群团组织发展的合规律性要求。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内涵有先进生产力关系的群团组织类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要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走在时代前列,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党执政的坚定依靠力量、强大支持力量、深厚社会基础。”③《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开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15年7月8日。由此可见,习近平群团组织思想内涵有特定的理论逻辑。
三、现实语境中群团组织思想的形成
对于现实问题的探索,是习近平历史与理论学习的落脚点。习近平同志在安排、布置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任务时,要求全党同志学会在“新的矛盾中前进”,不断提高自身发现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鉴于此,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的经典论述,均以同“世情、国情、党情”有关的实际问题为讨论对象。习近平同志在阐述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变化时,指出新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而且重建了人们的社交网络。新的网域空间以及新的社会阶层,已经明显地游离于现有的群团组织网格之外。这是新时期党的群团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解决不好将会严重影响群团组织的群众基础。
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不是资源也不是科技,而是人。因为,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还是现实的制造者。世界上,任何一个成功的国家都因为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而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而与之相对的是,任何一个失败的国家都因为违背人民群众、忽视人民群众而被世界所抛弃。因此,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不仅是我党的历史经验,更是我党的现实总结。然而,中国目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的经济社会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情势,其中“新区域”、“ 新阶层”的出现,使得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更具复杂性与挑战性。
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借助网络平台获取新闻咨询并利用虚拟社区表达个人观点。可以这样说,当前中国社会中的许多个体,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与改变在很多时候会受到网络空间信息及氛围的影响与限制,他们对网络空间的信任程度在某些时候甚至超过了对现实的认可程度,他们中的部分人似乎已经显现出游离于传统社会以外的某种情绪化特征。毫无疑问,这是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所要面对的崭新领域。面对这部分人群,党和政府以往的沟通渠道与联络平台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不适用的一面。为此,党和政府采取了新措施、新策略以应对这一新领域、新变化。其中,有一项关键性的举措就是开发群团组织的孵化与培育功能,鼓励群团组织吸纳和打造自下而上的基层社团,其中包括由广大网民所组织与参与的网络社团和虚拟社团。这样一来,这些基层社团就此成为群团组织基层网络系统中的重要部分,而党和政府也通过群团组织的扩展功能实现了对“新领域”民众的掌握与引导。
此外,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深化,市场体系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社会结构,社会上出现了划分人群的新的认知标准。现实是,社会中的个人不再因为阶级属性的不同而隶属于不同的群团组织,决定他们结合程度与交往范围的主要因素是那些与市场发展相关的经济要素,如收入水平、专业技能、工作环境、教育经历等。相较于有阶级身份限定的人群,这部分“经济化”人群由于工作地点的无限制性,分布广泛且散乱,沟通联络起来较为困难。此外,由于需要依靠市场体系来谋生与发展,这部分人群极易受到经济变动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安抚、解释起来较为困难。因此,面对“新阶层”的群众工作,党和政府必须果断采取新的方法、新的手段。其中,有一项关键性的举措就是要求工会、妇联及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有针对性的吸纳并接收新阶层成员加入。2016年1月1日,《北京市实施工会法办法》正式施行,意味着今后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等特殊群体可以依据该项规定依法入会。如此一来,工会等群团组织就此实现了社会各类人群的全覆盖,在增强群众代表性的同时使其合法性基础得到巩固。
综上所述,从现实性的角度出发,无论是面对“新领域”还是针对“新阶层”,党和政府都需要通过有效网络及渠道对其进行联络与沟通,以此确保“特殊人群”的思想与行动始终同党和国家的意图与主张保持一致。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努力方向。正是基于上述现实的思考,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群团组织要着眼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同时立足职责定位、立足所联系的群众,寻找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推动群团组织职能与时俱进。”①《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开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15年7月8日。由于“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因此,新时期的群团工作要“高度注意群众的广泛性和代表性问题”②《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开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15年7月8日。,特别要重视新领域新阶层的群团组织建设工作,重视新领域新阶层优秀人员的培育与发掘工作。由此可见,习近平群团组织思想内涵有特定的现实逻辑。
总之,习近平群团组织思想包含了习近平同志对群团组织发展的历史事实、理论依据以及现实变化的深刻关怀与精确判断。从历史事实的角度出发,习近平同志对群团组织的本质属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近代现中国群团组织的发生与发展均以其政治性价值因素有关。另外,从理论依据的角度出发,习近平同志对群团组织的内在性质进行了剖析,认为先进性是群团组织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现当代中国群团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应始终包含有先进性目标。最后,从现实变化的角度出发,习近平同志还对群团组织的发展策略进行了安排,认为“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新时期中国群团工作的改进与提高应始终围绕群众代表性问题进行。由此可见,习近平群团组织思想的逻辑理路清晰且完整,是习近平同志在融会历史与现实,贯通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群团组织发展道路进行的精准描绘与科学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责任编辑:凌 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