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的高职院校全面型人才体系构建研究
2017-07-27范果
范果
摘 要:在高职院校開展通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而人文素质教育又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方向,大力推动通识教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满足高职院校的教育需求。然而在我国高职院校中,由于过多地关注于专业课的设置,并没有有效开展通识教育,推动通识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必须从思想上开始转变观念,积极开展通识教育,运用一定的发展策略,使学生能够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发展策略
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研究不断推陈出新。高职院校主要是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学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学校、家长、学生和社会的普遍看法是主要进行专业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本领来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对学生在社会上的其他生存能力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很多处于心理素质差、缺乏人文素质和必要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虽然现在很多的研究型大学已经意识到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能够发展通识教育的学校寥寥无几,更别说是高职院校,基本在通识教育领域处于空白。如何在高职院校推动通识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通识教育的目标
通识教育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博雅教育中,主要是为了能够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整体素质的一种非职业性的教育[1]。在世界教育历史的发展长河中,通识教育一直以来都很受教育学家的青睐,它是一种需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为社会培养符合需求的人才的教育。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教育目标首先应该具备足够的广度和深度,所谓广度就是要进行多元化的教育,正确处理与他人、自然之间的关系;深度就是要充分发挥出人文化的精神,实现人的能力、发掘人的潜力,从而实现人的价值。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方面,要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设置一些多元化的课程,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起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态度;其次,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目标要具备一定的宣传性和指导性,因为通识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学生,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自身有所认识,使学生具备人文精神,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合理地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生存能力,使学生更适应市场的需求,更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价值[2]。
二、通识教育的内容
为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就要在教育内容上有所改变,因此,在课程规划上,要将通识课程分类,将基础的必修课程和拓展的选修课程分开,可以设置经典的文学课程,满足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需求;可以设置社会科学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需要设置自然科学课程,让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还需要设置一些人文艺术课程,来提高学生的气质和修养,达到教育的目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人格和价值观。
三、通识教育的实施
与普通的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资金投入、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上都有所欠缺,特别是一些民办的高职院校,在资金的投入上更是有限,导致基础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通识教育的实施。民办高职院校中,有大量的接受技能教育的学生,他们将来承担着主要的社会生产力。因此,在这些民办的高职院校中,开展通识教育,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虽然通识教育的理念在我国并不是刚刚兴起,但是却没有被真正实施,一直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一时无法改变只重视技能教育的观念,所以,要想真正推行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发展,首先就要从改变观念入手,在组织和制度上下功夫,实现教育目标和教育课程之间的统一,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一,要改变固有观念。
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在研究性大学被普遍认可,但是在高职院校的认可程度并不高,对于很多高职院校来说,通识教育还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甚至有一部分人认为,通识教育即是以前的公共科目,没有正确意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改变高职院校的观念、使高职院校意识到通识教育所具备的特殊教育意义是至关重要的。举个例子,可以利用校园这个环境,开展讨论活动,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们广泛参与进来,就能有效地宣传通识教育的理念。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校园内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例如学生自杀、深陷校园贷圈套等现象让大家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其对人的价值观的重要指导作用[3]。
第二,要设置相对独立的组织。
高职院校推动通识教育的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单独的组织来负责,但是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通识教育的实施都是由各院系自己负责的,难以保障通识教育的顺利实施。这一点在国外就有很好的例子,国外的很多大学都设置了专门的管理通识教育的部门,其地位与其他部门都是平等的,在经费的分配上也足够充足。因此,我们在推动通识教育的发展时,可以设置专门的通识教育部门,或者是将公共教学部门的职能转变一下,使其为通识教育服务,从而真正达到在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的目的。
第三,要建立相应的制度。
在课程上要建立审查制度,对课程设置的内容、目标等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所设置的课程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达到通识教育的目标。另外在工作上也要建立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要给出相应的评价,评价制度可以是自我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模式,给出综合的对通识教育结果的评价,以便日后进行改进。
第四,要掌握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水平。
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通识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什么技能,而是要学生对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所涉及,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一批动手能力强而不仅仅是具备专业科研能力的教师,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4]。
第五,要设置专门的资金。
与专业能力教育不同,通识教育对教育资源、教学设备都有特殊的要求,例如专业教师的聘请、通识教育活动的开展等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要设置专门的可供通识教育使用的资金,从而保证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的顺利推行[5]。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在高职院校推动通识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建设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在这方面的确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将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起来,在目标的制定上、课程的设置上和最终的实施上来真正落实通识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人际处理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学东.新思维,新课程——斯坦福大学通识教育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5).
[2]朱长凤.高职院校推动通识教育的发展策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2(04):460-463.
[3]卢惠兰,谭翰哲,李翠霞等.功利化思想影响下的高职通识教育[J].成人教育,2011,31(09):43-44.
[4]张利平.作为通识教育的高职教育:国外经验及中国观照[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29(03):91-95.
[5]谢匀.通识教育视野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以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9):18-20.
作者单位: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