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耿马傣族民族文化研究

2017-07-27杨军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制作工艺傣族民族文化

杨军

摘 要:民族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文化一般以生存技艺的方式承传下来,但在多元文化交融和相互渗透的新形势下,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成为关注的焦点和难题。耿马县勐永镇城子村的傣族红陶制作工艺承载了古老的民族技艺,也是傣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为研究当地傣族陶艺文化提供了现实的例证。因此,研究傣族红陶技艺对传承和保护当地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傣族;民族文化;红陶;制作工艺

中国是最早制造陶器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陶器的出现大约在距今1万年左右,我们的祖先进入新时器时代,开始了定居生活,因盛水、储物、烹煮食物等日常生活需要,促使了陶器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傣族制陶工艺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以前,傣族先民便学会使用泥巴烧制土碗、土锅[1]。在元代,勐永傣族能制作陶象、陶马、陶灯等陶艺品,这些陶制品形象逼真、妙趣横生,令人爱不释手,是朝贡耿马土司的地方特产。耿马县勐永镇城子村的傣族制陶工艺由来已久,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勐永傣族紅陶制作工艺主要以土锅为主,因烧制出的陶器呈红色,固称为红陶,也称为“勐永土锅”。勐永红陶制作工艺至今还保持着慢轮加泥条盘筑的制陶技艺[2]。普遍认为,傣族制陶工艺已成为了解中国新石器时期制陶技艺的突破口,也是我国最古老的陶艺制作的代表。勐永傣族红陶技艺对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生产生活和宗教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勐永傣族红陶的制作工艺

傣族人民自古喜爱用陶,制陶在傣语中称之为“磨令”,当地人俗称为“土锅”。按照传统,勐永傣族红陶制作工艺在分工上由女性来担任,制陶技艺传女不传男,是由傣族妇女世代相承的,遵循婆传媳的承袭制度,代代相传,无一例外,尤其不得外传。这项工艺的学习,是通过口传、身教,靠自己边看边学,积累经验,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练就出来的。

(一)红陶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红陶的制作工具由当地傣族自制,简单实用。主要工具有:一块长方形小木板(长约33厘米、宽约22厘米)、筛子(用来筛泥土和山沙)、竹片、鹅卵石和木拍。制作原料为当地的黄胶泥土和原生山沙,简单说,这些原料在傣族人的田间地头就可以寻找到。

(二)红陶制作的工艺流程

傣族的红陶制作工艺按以下步骤进行:

1.取材。制陶的材料颇为讲究,一般就地取材,以当地的黄褐色胶泥土和原生山沙为原料。原料须用细筛子筛过后才能使用。

2.舂拌泥沙。将黄胶泥土和细沙按3:1的比例混合舂拌,掺水和舂拌的程度需要认真把握,一般需要经过反复舂捣,使粘土和细沙融为一体,以达到粘性好、可塑性强的陶泥要求。

3.制坯。首先在木板上撒一层草灰,使泥土不会粘在木板上,然后利用傣族泥条盘筑技艺将陶泥搓成条状置于木板上,制作时把方形小木板置于膝上,将陶泥捏成陶器底盘,在用手转动膝上木板的同时,把泥条围绕陶器底盘层层堆叠,无论器型大小,陶坯都先从底部做起,所制陶器大小,凭经验而定。

4.打坯。根据需要堆出要制作的陶器雏形后,用鹅卵石和木拍内外拍打、打磨(图1)。打磨时,用打磨光滑的鹅卵石和竹片内外用力,轻轻拍打内外器壁,使之成型,再用湿布沾水抹陶坯边沿,使之光滑匀称。

5.晾坯。把做好的坯子放在阴凉处晾干,一般在10天以内。

6.烧坯。烧制工序是整个制陶的关键,须掌握好时间和火候。一般在清晨和傍晚少风的时候烧制,根据陶坯的多少在地上铺好干树枝和稻草,然后将陶坯口对口平行垒放在上面(图2),再用稻草覆盖好后方可点火,约一小时后撤火降温,火灭后扒开灰烬取出陶器,最后在接口的地方涂上紫胶加固[3]。所烧制的陶制品可用作生活、建材、赕佛用具等。

(三)红陶制作的工艺特点

制陶技艺因地域和文化的不同而有差异,勐永傣族红陶制作工艺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红陶器具为手工捏制,采用手工泥条盘筑技艺,技术简单、工艺古老、产品精良,锅身没有任何的纹饰图案,显得简洁素雅。

红陶土锅外型古朴,美观大方,虽然器型会因用途的不同而有差异,但总体变化不大。红陶土锅基本形为圆底敞口,锅身沿椭圆锅底向上作圆曲延伸至锅口,但都控制在椭圆范围内,锅口略小于锅身,呈圆形向外敞开。红陶土锅大致可分为盛水、烧水、煮药、煨茶、普通烹煮锅具以及造型复杂的炊锅和赕佛插花的小花陶瓶。其中,盛水陶具形似陶缸,形体矮小,无提把手和出水陶管;烧水、煮药锅具的外形大致相同,只是因用途而有大小的差别,这类锅具的前端有个长约10公分的弯曲陶管,用于出水,锅口上连接一段弧形陶制手柄,可提放锅具,锅盖形似倒扣的土碗,只是碗底显得有些厚实,整个造型与老式烧水铜壶相似;煨茶用具为小陶罐,无盖,出水口形似鸟喙的下颌,弧形手柄;普通烹煮锅具无提把手和陶管,但左右两端有对称的弧形把手;炊锅造型与铜制炊锅一致,只是制作材料为土陶;赕佛插花的小花陶瓶为平底、脚细口宽的高脚花瓶。

红陶器具的制作原料为当地原生态的泥沙混合物,烧制出的素面夹砂红陶,造型多样,用途广泛,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傣族特色。

二、勐永傣族红陶的工艺价值

制陶技术是人类的一项重大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陶器的制作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勐永傣族的红陶制作技艺成为傣族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当地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实用价值

陶器在人类生活中应用广泛,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勐永傣族土锅的优点是用它来做熟食,煮饭烹菜汤沸而不溢,味道鲜美,能够留住食物的香味。此外,还具有保鲜、保温耐用的特点,是一种经济实惠的烹煮锅具。傣族人民历来喜用大型陶罐挑水和盛水,陶罐盛水长置不腐,劳作之时饮用,清凉爽口十分惬意;小一点的陶罐用它来煨茶,也有的人用它来煮药。

由于就地取材,而且生产成本相对来说也比较低,一个土锅的成本在1~2元之間,市场价格在5~15元之间,可谓物美价廉,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同时也是富有傣族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品,受到很多外来游客的青睐,也远销外地。

(二)文化价值

傣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和东南亚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傣族生活在云南省南部、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思茅、德宏、孟连、临沧、耿马。傣族的起源、迁徙、发展的历史和传说,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傣族的文化和社会生产生活状况。傣族文化是本民族文化、中原文化和佛教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在傣族居住的地区,陶器不仅是用于物质生产生活的器具,更是一种反映傣族传统精神面貌的文化。勐永傣族的红陶文化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勐永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傣族先民经历了原始宗教中敬鬼和佛教传入的驱鬼历史演变过程,有用陶罐滴洒圣水的习俗,即使现在改用银钵给人滴洒圣水,祝福吉祥如意,但在本质意义上二者没有根本的区别,洗佛用的盛水器还是家中不可轻易挪作他用的陶罐[4]。

三、勐永傣族红陶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民族民间艺术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其传承、沿袭下来的精髓部分承载着一个民族固有的、特定的思想与情感,是某一族群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瑰宝。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民族民间艺术若脱离了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艺术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族民间艺术是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

(一)勐永傣族红陶的发展现状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出发点。目前,傣族人民正在将陶艺产品由日常生活用品向工艺品方向转变,这种思想方面的转变虽然对于傣族制陶工艺的保护和传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勐永傣族制陶技艺因其生产规模小、耗时费力、效率低、利润少等主客观原因,从事红陶制作的人越来越少,只有极少数老年妇女还在坚守,年轻女性对此并不感兴趣。另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傣族逐渐接受了许多先进的外来文化,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开始异化,傣族红陶的制作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

(二)勐永傣族红陶工艺的传承对策

勐永傣族的红陶器具是傣族人根据生活的需要而设计制作的,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最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回归,成为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让勐永傣族制陶工艺得到传承和发展,建议采取如下保护措施:

建一个陈列馆,用以展示独具特色的红陶制作工艺,展示内容除了陶艺品外,还应展示附有文字说明的,包括原料和制作过程的宣传展板,使之成为一个对外宣传、对内进行学习教育的陶艺文化基地。

聘请专家加强红陶文化的研究整理,把傣族红陶文化以著作的形式科学规范地整理出来,并用现代科技建设红陶技艺的基因库,用摄影和摄像的手段以专题片的形式把红陶制作工艺完整地纪录下来,做成方便学习交流和保存的现代数字媒体“标本”。

政府下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经费,鼓励从事红陶制作的傣族陶艺人坚持陶艺生产,培养红陶技艺传承人。

当地政府应从宣传和销售两个层面,打造傣族红陶文化的品牌和红陶制品的销售渠道,构建红陶品牌的市场体系,给予从事红陶生产制作的傣族艺人更多引导和帮助。

四、结语

勐永傣族红陶制作技术完好地保留了傣族原始制陶泥条盘筑技艺,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是傣族原始制陶的活化石。同时也是研究远古制陶文化的重要物证。在重视健康环保和原生态的现代社会,红陶的生产和使用充分反映出傣族人民的生态理念。随着人们对土陶制品的认识和使用,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将深入人心,勐永傣族红陶文化也将以独特的方式和魅力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罗燕.云南傣族红陶艺术鉴赏[J].大众文艺,2012,(23):176.

[2]陈月青.傣族慢轮制陶的文化价值与审美[J].民族艺林,2014,(04):64-67.

[3]李明.戛洒傣族制陶工艺研究[D].云南大学,2015.

[4]朱曼.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工艺的生存与发展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4.

作者单位: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制作工艺傣族民族文化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过山瑶“鸡公鞋”文化初探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