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2017-07-27吴克伍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策略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吴克伍

【摘 要】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十分重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因此,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课堂教学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课堂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生活细节中发现数学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分享问题解决的喜悦,从而构建高效且充满趣味的数学课堂。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生活情景的创设,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色彩,使得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如在教学完乘法后,我和学生进行了一节实践活动课。当时,我是这样来创设情景的: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欣赏春天的景色,大家想不想去游览一下,去找一找春天?春游时得带食物,下面是一些零食的单价:面包2元;饮料3元;梨子1元;话梅2元;饼干3元;瓜子2元……让同学们用30元去买。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做一个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主去编题目,自己列式计算,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情景化,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探究中去。针对每一节课的内容不同,教师还可以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游戏和故事,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位学生在谈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有一位学生提问“老师,你今年有几岁了?”我想了想说“5年前我比我的儿子大25岁。5年后的今天,我的儿子已经6岁了。你们算算,老师今年几岁了?”顿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算起来,有的用足了劲在苦思冥想,有的托着腮帮子左右为难。最后还是没有难住他们,很快便有了答案。虽说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而已,但学生们却都是乐此不疲,算得津津有味,还一个劲地相互出起题目来了。请同学猜猜自己父母的年龄。

二、运用多媒体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与过程,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例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学生对“圆锥的高”的认识,显得有些茫然。有的同学把圆锥的“母线”当成了圆锥的高,有的虽然指出了圆锥的高就是“从圆锥顶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可总让人感到明心不明口。这时,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加形象、清晰地看到了什么是“圆锥的高”。学生可以说是茅塞顿开,全面认识了“圆锥的高”及“圆锥高的条数只有一条”。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教学重点得以顺利落实。如在教学《鸡兔同笼》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进行尝试与猜测,利用多媒体把学生的作品都呈现出来,学生加以汇总比较分析,再得出结论。最后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古代人是怎么解答这一题的?”利用多媒体演示古人的解法“金鸡独立法”等。这种跨越时空的转换、直观形象的感受,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穷的魅力,使数学教学的难度在多媒体的运用下得以解决,比起教师在课堂上大量的费用口舌事半功倍。又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常规的实验方法过程比较复杂,不便操作,学生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动态展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使抽象化为具体,化难为易,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结尾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再一次掀起学生学习的热潮,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关系结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明、小红、小兰三人拍皮球。小明拍了11个,小红拍了23个,小兰拍了18个。根据以上情境,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随着生动的、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出现,学生的思维得到再一次的激发。有学生说:“小明拍的是小红的几分之几?”有学生说:“小兰拍的是小红的几分之几?”有学生说:“小明拍的是三人总共拍的几分之几?”同学们议论纷纷,兴趣较为浓厚,既培养了学生的成功体验,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小组合作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習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小组,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按好、中、差平均搭配到各个小组中。要实现小组有效的合作互动,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值不变呢?”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学习。有的学生在研究中取出两条长度相等的纸条,先在第一个纸条上截取二分之一,然后,在另一个纸条上截取四分之二。最后,发现所截取的纸条都是相等的,从而用直观的方法验证了分数的性质定理。我在复习课中,主要以小组探究为主,让学生在小组内画出每个单元的知识网络,并且小组之间可以相互提问、探究。采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优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了帮助的提高,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自学、思维、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公平竞争,促进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学生们分组测量。于是,学生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肖丽萍,李景战.《新校园:阅读版》,2015(12)

猜你喜欢

策略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