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从“育分”走向“育人”
2017-07-26
近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四所沪上知名高校分别公布了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办法,具有标杆效应。今年年内,沪上其他高校也将公布相关使用办法。2017年起,上海将全面实施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反映了人才观和质量观的变化。而人才观和质量观的变化,同时也对深化高中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人才观的转变。将推进高中教育深层次变革。教育质量不只是体现在最后的学习结果上。而是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体现在学生的活动和行为表现上,是远比分数更丰富多样的学生能力和品质。我们应该重新定义所谓“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一定不是那些听话、安静、记忆力强、解题能力强的学生。而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提问和质疑。喜歡与他人讨论和分享,能形成自己的理解并且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困难能够坚持,善于合作和解决问题的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传统高考”的重大突破。破除了“唯分数论”。既然要参加综合素质评价。那么就要“真评价”,而不是“走形式”。四所高校率先公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办法,让综合素质评价落到实处。体现了上海高考改革的细化和深化。只有大学真正参与了。才能引领中学教育的改革。大学和中学需要紧密结合,中学要确保记录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是大学想要的,大学要将需求说明与培养目标结合起来,高中应根据大学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和课程调整。
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两依据一参考”,切实推动了中学的素质教育,打破了文理分科的界限,提升了中学生凭借个人兴趣和特长自主规划、选择学科专业和发展目标的意识。高校可在“两依据”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特长,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变以往单一的“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结果”的评价体系。高校以此更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表现,有利于选拔与高校学科专业培养目标相符合的学生,推动了高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改革。
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存方式。对我们教师来说,今天的教育方式也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教育工作者肩上的责任都很重,从育分走向育人,做有未来的教育。应成为我们的教育信念和理想。四所高校公布综评信息使用办法,只是开始,高考史上崭新变革,即将开始。(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 薛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