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社会风险控制策略
2017-07-26陈旭
陈旭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摘 要 新媒体作为广大民众日常生活重要的信息传播及接收平台,其在传播过程中所带来的风险已成密集性和爆炸性。文章从制度、政府、民众和媒体四个方面介绍了新媒体的社会风险控制策略,以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平台服务民众、提高政府形象、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 预警机制;媒体素养;意见领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9-0079-02
当前,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让我们周围的风险因素与日俱增,加之公众对风险意识认知的增强,促使我们用全局的视角来考虑和探讨治理风险的策略,以此来削弱风险为人类生活带来的种种危机。
1 制度层面
制度是一种行为准则,它能够约束人的行为,规范人的行动。现阶段,加强社会风险的预警机制有利于化解社会各阶层利益主体的矛盾,同时还可以降低社会风险。
一是建立涵盖风险的监测、预警、处理等较为完备的社会风险预警机制。在风险未来之时,能够第一时间敏锐地预测风险的潜在性,注重风险教育和预警;在风险来临之时,能够注重传播告知,妥善高效地应对风险;在风险过后,能够注重动态监督,进行全面深刻总结经验。
二是重视专家队伍的建设。如今,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及个体精力的有限性使得各行各业中专家的存在不可替代。在风险发生时,专家的专业身份和第三方立场往往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往往可以消除民众的恐慌心理,减少谣言的滋生,避免社会不安定成分的出现。
三是重视风险预警信息传播平台的建设。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信息传播扩散的速度成病毒式发展。在突发事件发生之时,政府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出官方的声音,表明态度,采取有力措施,快速高效地处理好危机事件,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2 政府层面
良好的政府形象、切实有效的政府措施对提高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发展有助推作用。
2.1 提升政府的舆情理念和媒体素养
新媒体环境下,身处海量信息及社情民意挟裹中的政府领导干部只有及时了解到社会舆论热点,掌握舆情发展趋势,诚心实意听民声、察民意,懂得媒体的运作规律,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才能提升自身的公信力。
作为领导干部,一是要具备媒体知识和善于利用媒体的能力。要了解新闻媒体信息传播的规律,乐于与媒体合作,充分尊重媒体,善于利用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是要掌握信息传播方法策略。领导干部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熟悉信息传播过程,严把信息关,选用恰当的语言,选择合适的时机来传播信息,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三是要注重传播效果。政府作为权威信息的发布主体,应该充分了解到公众的情绪、愿望和要求,使得传播的信息真正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提高公众的认知,影响公众的行为决策,使得政府工作能够在公众中间良性开展。
2.2 时刻关注公众议题,做好舆情预警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每个传播者都提供了一个麦克风,無形中让公众所关注的事情,能够凭借新媒体平台迅速地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一人上贴,万人跟帖,个人议题变成了公众议题,这些议题往往会对政府形成压力,蕴含着一定的社会风险。新形势下,政府如何去关注公众议题,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愿景,做好舆情应对,成为目前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面对网络舆情,首先要正确看待舆情。政府要以开放的态度看待网络舆情,认真分析舆情产生的原因,把握舆情发展的动向,通过研读舆情内容了解广大网民的呼吁请求。其次要做好舆情预警工作,把握主动权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建立健全处理网络舆情的应急预案,及时关注网络媒体及网民议论的关键和热点问题,不断提高组织部门舆情预警能力。在日常工作中,畅通舆情上报渠道,快速了解整个事件的概况、涉及人员、散播态势及影响,并及时上报领导,让领导以便及时做出决策。
2.3 抢占热点事件话语权,合理引导舆论
面对突发事件政府应快速熟悉状况,迅速分析舆论走向,积极主动与媒体相互配合,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工具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抢占话语权;能够敢于表达,表明政府直面问题的态度,赢得群众理解;能够善于表达,用强有力的正面舆论引导占领新闻宣传舆论阵地,不给谣言和小道消息传播空间。
此外,尽快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危机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的新闻发言人要在第一时间内,召开新闻发布会,积极配合媒体,通报相关情况,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此类事件的舆情收集与研判机制,研究对重要舆情的应对处置措施。
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应将处置工作和舆论引导相结合,抢占热点事件话语权,把握舆论引导权,满足民众知情权,降低社会危机事件的消极影响力。
3 民众层面
3.1 加强信息把关的意识
公众作为新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其文明的信息传播行为、高尚的网络道德观念、理性的感言建议对构建和谐的网络舆论氛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广大民众要加强道德自律意识、信息把关的意识。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要加强自律,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道德意识,自觉加强网络法规知识的学习,在便利的信息传播环境下行使知情权、表达权的同时,也要担负起其中的责任,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2 提高甄别信息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提高甄别信息的能力可以在接受信息时不要盲目相信,而要依靠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信息来源的途径多渠道去验证信息,继而获取真实信息,还可以通过向权威机构进行求证核实等途径来甄别信息,这样才能使所获得的信息真实有效,最大限度消除负面影响。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多学习、勤阅读、多观察、勤思考,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及时发现涉及社会常识的虚假信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尽量将丰富的经验教训分享给周围的亲朋好友,增加他们辨别真假信息的相关知识。
4 媒体层面
4.1 及时传递信息,避免引起恐慌
作为政府与公众沟通桥梁的媒体。一方面,向公众传递着党和国家的方針政策,传播着政府的权威声音,表达着自己的立场和观念,引导着公众的价值观,培育着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另一方面,媒体还将公众的信息需求、观点意愿及时反馈给政府部门,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最有利的参考资料,为政府顺利开展日常工作提供最有效的传播平台。
新媒体因其及时性、便捷性的传播特点,避免了传统媒体审稿、排版、发布等繁琐程序,成为突发热点事件发生后最便利的发布平台,但是,在缺乏理性判断和严谨审核的情况下,公众会对话题进行转发和评论,这便促使大量未经核实的信息在极短时间内急速传播扩撒,严重影响着信息质量,给社会信息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一旦前后矛盾的信息发布出去,不仅会加重受众的心理负担,还有可能影响到政府的信誉和形象,因此新媒体在快速传播信息的同时也要严把质量关,做到负责任地传播。
4.2 扶植意见领袖,调控传播节点
“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s)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又无名号的人。研究者认为,大众传播的信息通常并不直接传输给受众,而是首先传达给意见领袖,接着,由意见领袖将之传递给接受其影响的追随者,从而影响社会舆论。
在新媒体传播平台上,往往一条信息由意见领袖转发后,都会引起众多粉丝的关注转发,形成多个舆论中心,转移着大众的兴趣关注点,推动着大众积极参与。
重视对新媒体“意见领袖”的扶植与培养有利于促进社会热点事件的圆满解决,安抚公众恐慌心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具体来说,就是要对粉丝数量和转发数量较大的新媒体用户引起足够重视,关注他们的网言网语,了解他们的关注领域、发现其专业特长,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沟通,在突发热点事件发生后,能及时与这些意见领袖互动,使得他们能从专业角度对事件进行正面地引导,消除社会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风险。
参考文献
[1]路向峰.利益均衡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J].汉江论坛,2011(5):44-46.
[2]陈晋胜,安明贤,王俊海.群体性事件的文化成因分析[J].理论探索,2005(6):11-13.
[3]沃纳·塞佛林,等.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华夏出版社,20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