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新趋势
2017-07-26黄敏乐
黄敏乐
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浙江杭州 310000
摘 要 从2015年开始,在传媒行业当中悄然流行起了一种全新的新闻采编方式,即使用无人机进行新闻采编,并由此诞生出了无人机新闻,成为新闻界乃至整个传媒界一项“开天辟地”般的壮举。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开始出现了专门的无人机频道,并且在新闻领域当中能够看见越来越多的无人机的身影,人们也大胆推测无人机新闻将成为未来新闻采编的新趋势。基于此,文章以无人机新闻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利用无人机采编新闻的重要优势和现存问题两大角度对其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 无人机;新闻采编;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9-0051-02
所谓的无人机其实指的就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以及自备控制程序组合而成,并受此操控的无人飞机。由于其不载人,因此体型相对小巧得多,成本也相对比较低廉。将其运用在新闻采编领域当中,不仅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新闻采编受制于时间与空间的弊端,同时其能够利用更加多元的拍摄视角和新闻视角,以更加快速、精确的方式完成各种突发事件、灾难现场等环境下的新闻采编和报道工作,为广大受众群体提供更加全面、真实的新闻场景。
1 利用无人机采编新闻的重要优势
1.1 增强视觉效果的震撼性
在无人机尚未出现之前,新闻采编人员在面对新闻现场时往往需要绞尽脑汁寻找出独特的报道和拍摄视角,从而有效增强新闻报道的新颖性和独特性,避免其与其他同行的新闻报道相互雷同。而通过利用无人机进行新闻采编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无人机能够轻松地完成新闻现场各角度拍摄工作,且拍摄画面比较清晰,加之其运动方向具有较好的灵活性,能够在宏观展现新闻画面的同时完美地捕捉到其中的细节内容[1]。譬如说在之前的天津仓库火灾事故报道当中,当时火情异常凶猛,常人根本无法接近起火点和爆炸仓库,而央视通过调用无人机飞入核心区域进行航拍,不仅全方位地展现出火灾区域的整体情况,为现场的指挥救援提供巨大帮助,与此同时其拍摄的画面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性,使得受众群体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灾情的具体情况。而在同年广东省的山体滑坡事件当中,地方台同样通过运用无人机进行航拍的方式,利用其拍摄到的清晰画面,使得人们能够准确了解山体滑坡的范围、严重度等,同时也为相关救援工作提供重要帮助。
1.2 有效控制新闻采编成本
通过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的方式完成新闻采编,能够彻底改变以往通过申请调用直升机的方式,进而节省了原本需要等待有关单位批准许可的时间,为抢拍第一手的新闻图片,获得最新鲜的新闻资讯赢取了更多的宝贵时间。不仅如此,无人机本身体积比较小、重量比较轻并且具有可拆卸的巨大优势,工作人员可以将其拆卸成若干部分进行随身携带拍摄,尤其是无人机的地面显示器能够利用无线网直接与手机相连,工作人员能够随时了解无人机拍摄的具体内容和视野、角度等;相比于直升机以及其他航拍工具,无人机的操作比较简便,价格也相对低廉,因此能够有效完成控制新闻采编成本的目的[2]。
1.3 保障新闻的客观真实性
在新闻采编工作当中,为了能够使得广大受众群体能够获取更加真实、可靠的新闻内容和新闻资讯,工作人员通常会采用实地调查走访或是安排与新闻事件有关的当事人、旁观者等采访工作,主动了解其对于新闻事件和新闻发生全过程的描述用以对新闻事实的重新还原。但在此过程当中,由于当事人主观隐瞒或是旁观者出现记忆偏差等原因,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闻事实的客观真实性。但使用无人机进行新闻采编则能够拍摄整个新闻现场,从而有效保障新闻的客观真实性,避免因二次加工而对新闻客观性与公正性的影响。譬如说在北京多次的PM2.5爆表的新闻报道当中,北京电视台通过使用无人机进行航拍,拍摄到包括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等在内的众多地标性建筑物全部“消失”,进一步验证了气象台给出的能见度不足5米消息。在无人机航拍之下,从多个不同角度对笼罩在雾霾下的北京进行全景拍摄,而一幅幅清晰的图片也使得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雾霾的严重程度。
1.4 提高新闻传播的实效性
相比于其他传统的新闻采编方式,无人机新闻最大的优势特征之一便是具有极快的新闻资料回传速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新闻采编人员搜集和获取最新鲜的新闻资訊与新闻内容。考虑到当前我国正处于互联网时代,以微博、微信等为典型代表的及时通信工具层出不穷,移动通信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广泛普及使用,使得人们对新闻的实效性要求越来越高,而利用无人机进行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将其拍摄到的视频或是图片资料等上传至各大新闻门户网站以及相关微博、微信公众号当中,方便广大受众群体能够及时掌握新闻的发展动态。譬如说在之前的北京雾霾的新闻报道当中,新浪网通过转载无人机拍摄的各角度的北京“雾霾图”,其阅读量突破了50万,点击量也超过10万大关,人们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了解雾霾对北京造成的实际影响[3]。
2 利用无人机采编新闻的现存问题
2.1 安全问题
虽然使用无人机进行新闻采编具有众多优势作用,但现阶段其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其中安全问题便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根据相关测试数据显示,最高时无人机可达到千米的飞行高度,此时人眼难以对无人机进行有效识别,因此一旦无人机出现意外事故譬如说坠机等,极有可能影响社会公共安全。譬如说之前曾经引起热议的无人机与战斗机于500米高空“偶遇”的新闻,根据相关视频显示,当时一架正在准备降落的喷气式战斗机差点与一台无人机相撞,无人机不等同于无人管的问题也迅速得到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相关立法也正在积极制定和出台当中,相信未来无人机市场以及相关安全问题等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
2.2 隐私问题
无人机通过高空飞行拍摄,利用其灵活的运动方向和多样的拍摄角度往往能够拍摄到普通新闻采编中难以获取到的新闻内容,譬如说拍摄常规情况下难以触及的角度与区域等,但与此同时极有可能涉及公民隐私的问题。另外,无人机小巧的体型和高空的拍摄角度,也难以引起普通人的注意,当前有部分“狗仔”正是通过利用无人机对艺人们进行无死角拍摄,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不仅如此,在高空飞行拍摄时,多数情况下私人领域与公共场所之间并无明显的分界线,因此在日后运用无人机进行新闻采编的过程当中还需要重点解决好隐私问题[4]。
2.3 时间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无人机的性能已经得到较大优化和完善,但其仍然存在一定欠缺。譬如说眼下的无人机普遍受困于时间限制,具体来说,市场上大多数无人机缺乏较强的续航能力,根据相关测试数据显示,无人机的平均飞行时间在20到30分钟左右,而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之下,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也同样会受到相应影响。例如在极端寒冷或是高原等特殊环境之下,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将更短,而操纵人员本身的技术水平和操纵能力等也会直接影响无人机新闻的采编质量与采编效率,尤其是应操纵不当而导致的无人机坠机事件屡屡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新闻采编的正常进行,同时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社会公众安全,如果是在人群密集的区域出现无人机坠毁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使用无人机进行新闻采编时还应当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的同时,还需要对无人机自身的性能等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利用无人机进行新闻采编,能够有效增强视觉效果的震撼性和新闻传播的实效性,同时可以有效保障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对于控制和减少新闻采编成本也同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在利用无人机进行新闻采编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包括安全问题、隐私问题以及续航能力不足、待机时间较短等问题,相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无人机还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使其能够更好地帮助完成新闻采编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嘉敏.试析未来新闻采集的标配——无人机[J].新闻研究导刊,2015(2):38-40.
[2]余贞.无人机航拍在气象新闻的应用与展望[C]//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3“互联网+”与气象服务——第六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16:5.
[3]于海清,董瑞海.新闻采编工作思路的角度与创新分析[J].科技传播,2014(13):31-33.
[4]吴胜华.新闻采编未来发展刍议[J].新闻前哨,2016(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