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探究

2017-07-25周小雪

课外语文·下 2017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现状初中语文

周小雪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容易受到青春期心理问题、学习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影响。针对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现状,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主动承担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如火如荼。在课堂教学中,传统落后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为当前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结合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我们可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已经成了当前教师教学的目标之一。当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缺失,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要求,积极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后备之才。

一、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以笔者所执教的地区为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受到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困扰。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学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难免会遭受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困扰。例如早恋问题。青春期的学生明显的标志就是性发育成熟,性成熟心理与幼稚心理之间的矛盾,容易导致学生对异性产生好感,最终引发早恋问题。此外,青春期的自我封闭心理,学生对外界的封闭和排斥,对情感的表露和內隐,都是处于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范畴。

其次,人际关系问题。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主要体现于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处于青春期,因此,他们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也开始趋显成熟,自我意识也逐渐加强。正是因为这种自我意识的影响,使得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开始会和教师、家长产生对抗的心理。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信任、不理解,这种认知上的偏差,会导致学生产生压抑的心理和攻击性的行为;如果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和谐,也会导致学生出现孤僻、专横的心理特征。

第三,学习以及挫折的适应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的压力逐渐加大,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挫折也开始增多。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抗压能力或者是面对挫折的能力不强,则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最终影响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前面我们谈到的是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在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当前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更加不容乐观。为何这样讲?一直以来我国都是应试教育体制,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几乎所有教师都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之上,凡是考试成绩好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毫不客气地讲,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是缺失的,正是因为这种缺失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影视教育体制的影响,导致了越来越严峻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些问题,正在影响着我国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吞噬着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和灵魂。这无疑是一代教育的悲哀。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考虑,笔者提出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为了解决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问题,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策

(一)设立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目标是指引教师教学前进的基本方向。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而言,教师要想渗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须设立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而初中语文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可以有效地结合新课程改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确保学生在青春期不走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初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设定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一些性格孤僻的学生、家庭环境恶劣的学生以及留守儿童,都应当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

(二)立足教学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息息相关的。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教学的内容,渗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一些名人名篇、彰显人格魅力的片段、典型人物的塑造等等,都是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内容。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让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染学生,培养学生懂得包容、懂得珍爱生命、懂得感恩,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三)加强师生交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语文教师一般都是班主任,而班主任则是学生的衣食父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需要班主任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利用这样的教学优势,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性格上存在的缺陷,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扰。如一些类似于早恋的青春期问题,教师应当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走出青春期的心理困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构建家—校联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这是构建家—校联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这种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可以充分调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习、青春期存在的困扰和问题,积极的疏通和排解,促进初中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教育功能,积极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现状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