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三年全国卷试题看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2017-07-25蒲尚文
【摘要】通过对近三年高考全国语文试卷选材、设题等的比较分析,概括试题总体特点;从题型比较中找出其变化、思考命题思路。建议重视对高考真题和考纲的研究,提高复习针对性。
【关键词】高考;语文全国卷;题型分析;复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每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都是关注度最高的,尤其是作文题更是人们围观,甚至吐槽的重点对象。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看待高考语文试卷,更多的是关注其试题难易、试题变化、题干表述、标准答案等。四川自2016年始,高考语文采用全国卷,如何从全国卷的试题中去感悟到我们高三复习备考需要的东西,是每个有心的高三语文老师要完成的事情。笔者以下试着对2014—2016年三年的全国卷进行分析比较,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试题特征概述
三年来语文全国卷总体特点可概括为整体稳定,稳中思变,注重素质,聚焦时代,弘扬文化。作为全国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试卷,全国卷要保持其整体稳定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改革与创新的理念,在选材与试题设置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随着新课改的完成,语文试卷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选择具有时代特色,体现中华文化精髓的语言文字材料入题,在试题命制思路上引导考生丢掉读死书,死读书的习惯。
不管是教师还是考生,要想让语文复习更有针对性,就要多研究高考试题和其答案,力争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思维和其提供答题的思路,这些对我们复习迎考是大有帮助的。
二、从题型比较看端倪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特点: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年来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材涉及广泛,文字信息量比较均衡,均在1100字内,试题设置干扰项的基本方法仍然离不开常见的如:偷换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答非所问、因果混乱、曲解文意、张冠李戴等,这三个题都考查考生准确理解和分析内容的能力,选项的编排和表达与原来的四川卷明显不同,尤其是2016年三篇文章,36个选项基本都是命题人的重新表达,有的选项甚至有对引文的理解、根据原文信息得出的推论,考生靠机械的信息比对已经无法完成答题,必须在读通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利用筛选、归纳、分析、比对等手段选出答案。
(二)文言阅读命题
2014年卷Ⅱ和2016年卷Ⅲ在当年试卷中文字阅读量大些,这应该与选文内容有关,而非必然。从选材出处看,《明史》《宋史》较集中,因其人物传记部分内容篇幅短小,命题人节选后更易保持内容的完整。
文言阅读变化较明显,2014年第4题考查实词词义辨析,2015年、2016年去掉该题,考察古代文化常识,以传递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笔者建议重点关注古代官制、礼俗、刑罚、祭祀活动等方面。文言翻译中采分点减少到每句2至3个,基本都落脚于实词,但明显超出通常所提的120个实词范围,这就要求考生既要注重积累,还要有根据语境推断实词含意的能力。
(三)古代诗歌鉴赏命题
从选材上看,基本都是让考生读一首诗。三年来的古诗鉴赏试题,我认为有一个现象值得留意:2015年Ⅰ卷第8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2016年Ⅲ卷第9题“比较这首诗与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的情感基调”,这两套试卷把要求背诵的初中诗歌篇目拿来作某个角度的比较阅读,虽然初中老师讲读了,但考生未必吃透了内容,题目既考查了诗歌的分析理解,又考查了背诵积累。笔者建议可以把初中这部分诗歌在复习中让考生作簡要鉴赏。
(四)名篇背诵题
近年均是考查情景默写,初中篇目两句,高中篇目四句。但从2016年的试题来看,要求写出的句子更并不是认知度很高的名句,所以除诗歌外,建议一定要特别重视要求背诵篇目中的文章。
(五)小说阅读命题分析
除了2016年Ⅰ卷,均考查了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2016年Ⅰ卷、Ⅱ卷都考查理解标题内涵的能力。Ⅲ卷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该题虽然只是要求“结合全文”谈看法,但仍然具有明显的现实性,试题本身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是很明显的。
小说阅读优势在于信息量小,利于概括;小说阅读难点在于考生对小说主旨的把握和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主题认识不清,形象把握舍本逐末,丢了关键特点,抓出次要特点。相较而言,考生对传记的主旨把握基本不会出问题,理解障碍相对较小,而实际上2016年四川考生传记得分均分也确实比小说得分均分高约4.4分。以前老师们普遍建议考生选做传记题,但2017年取消选考,小说与实用类文本都成为必考,复习、训练都得高度重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分析
选文均为人物传记,传主基本都是国内各个领域有突出贡献或重要影响的人。试题均要求考生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相关信息,具有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分析、综合的能力。
阅读人物传记要特别留意作者在叙述中对传主的评价性短语、句子,要能按照时间或事件梳理传主经历。
(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分析
1.成语考查
2014年、2015年均考查一组三个近义的成语辨析,2016年3套试卷均是判断6个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这样命题,可以更多地考查考生对成语的积累,预计明年应该会保持。
2.语病辨析题
个人觉得没有明显变化,仍然集中考查考生对结构性语病的辨别能力。
3.句子(词语)衔接题
该题型三年来一年一个花样,2014年是6个句子的排序,2015年是选择最恰当的一个句子复位,完成衔接;2016年是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虚词。因为近年来高考虚词因轮考未考,所以考生在积累上会忽视,尤其是关联词语搭配上可能混淆,因而在复习中要补上这一环节。
4.语句补写题
该题近年相对稳定,根据语境写出句子,要求每个补写的句子不超过15个字。在该题应考上,考生要有通读语段、理清层次、抓准关键的意识,这样才能保证补写的语句和整个语段吻合。
5.画图解说题
2015年是徽标类题型,要求写出“构图要素”和“图形寓意”,2014年、2016年都是树形结构的“构思框架”图,相较而言,2015年的难度高点。而2016年较2014年的树形结构图中,命题人故意在图中加入解说性的信息,看考生在表述中是否能把这种解说性信息自然融入叙述语言中。
(八)作文试题分析
作文试题分值大,也最吸引人们眼球,从三年来的全国卷作文试题来看,还是比较稳定,难易适中的,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命题上的一些探索。
可以看出,因2015年出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如何认识上存在一定的争议,2016年在作文要求上已经回避了,让考生可以从更大的空间去思考。Ⅰ卷的漫画类材料需要考生仔细观察图中人物遭遇的变化和不同,并提取观点进行立意。
预测明年作文仍然应该是形式方面的题型,依然会以材料作文为主;内容上会沿袭全国卷的一贯特点,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主流思想。从阅卷场反馈的信息看,在作文训练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作文立意的训练,注重立意的多角度,重视角度的灵活选择;注重学生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性内涵,贴近核心价值观。
三、重真题和考纲,复习有的放矢
高考涉及千家万户,各方都高度重视,师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要多研究高考真题和考试大纲,使复习切合高考方向。
首先,熟悉考纲,明确考纲要求,吃准变化和关键信息,少做无用功。考纲就是指挥棒,因其纲要性强,教师可借用“考试说明”做深入解读。
其次,多做高考真题,提高训练有效性。尤其是阅读部分,笔者认为做好真题,研究命题,同时研究参考答案,模拟题尽力仿照真题模式,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
以上是我对近三年语文全国卷的一点认识和体会,有欠妥或认识肤浅的地方还望各位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1]梁红.2014年全国高考真题超详解[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石磊.201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卷总汇及详解[M].北京:光明出版社,2015.
[3]杜志建.201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汇编[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6.
[4]薛金星.2017考试说明全解[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7.
[5]陈凯林.紧扣文本“找”情感 把握情感“析”手法——诗歌文本的解读方法[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4(2).
[6]梁世能.认识“概括”“分析”,培养文本阅读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2017(4).
[7]王磊.把握考情,留心暗示——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备考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7(4).
[8]焦文林.2017年高考語文高频考点分类扫描(中)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J].试题与研究,2016(28).
作者简介:蒲尚文,1971年生,四川泸县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大学本科,任职于四川泸州高级中学校,教学之余注重对高中教学教育的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