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浅谈

2017-07-25李素莹

课外语文·下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中学

【摘要】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重点,也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从汉字学研究角度出发,运用六书理论知识,通过带领学生分析古文字字形结构,推测得出字本义的方法,有助于领悟重点字词的含义,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中学生阅读文言文及掌握重点字词的能力。

【关键词】汉字学;中学;文言文教学;字形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而且学习文言文,对于提高中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自身文化素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中,文言实词又因其数量大,意义繁多,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不能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便不能很好地理解古文内容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将是我们阅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因此,探求更好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汉字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汉字学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甲骨文、小篆等古文字的途径,去辅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字词的意思。中国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所表达的意义可以根据其古文字的表现方式表达出来,因此,在教学中,能恰当地板书古文字,并适当运用“六书”理论知识,对学生解释然后分析字形构造特点,增强汉字的形象性,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对字词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在讲授过程中,生动地讲解,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文言文学习中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此外,根据古文字字形,了解该字本义后,在此后的阅读中,可以根据上下文内容,推出该字的引申义。运用这个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开阔他们的思路,也方便他们理解记忆同一字词的不同意思,而不是像以往一样死记硬背,费事费力且效果不明显。

如“有牧人御众之才牧”,“牧”是会意字,右为“牛”(泛指牲畜)左为“攴(pū)”,表示一手拿着鞭正在赶一头牛,本义是“放牧牲畜”,根据文意,将牧的对象换做人,进行引申,就有“统治、治理”之意了。

二、通过古文字具体分析文言文中的实词

“六书”包括象形、形声、指事、会意、假借和转注,其中,具有表意特征的主要为象形、指事、会意。象形字是对事物的形象描绘;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事性符号,通过这些符号显现其字义;会意字则是联合几个象形字来表达新的字义。这四种造字方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表意成分,因此,了解他们的甲骨文字形对理解字词本义有非常大的帮助。

具体例子说明如下:

1.象形字

(1)儿(兒):字形像一个婴儿的形状,上部是婴儿的头,囱门尚未闭合,(见图一)这是初生儿的特点。《说文》:“儿,孺子也……像小儿头囱未合。”故“儿”的本义应为小孩子。《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

(2)非:像飞动的鸟的两个分张翅膀,会分张相背之意(见图二)。《说文解字·非部》:“非,违也,从飞下敢,取其相背。”故“非”的本义是违背。如《论语·颜渊》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指事字

(1)天:《说文》:“天,颠也。”甲骨文中在人字上刻方形或横划,借以突出头顶(见图三),故“天”本义为头顶,如:“刑天舞干戚”中“刑天”即为被皇帝砍下头颅而得名“刑天”。

(2)甘:外形是个口,当中一小横即是指事符号,表示嘴里含着美味的食物(见图四)。《说文解字·甘部》:“甘,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段注:“食物不一,而道则一,所谓味道之胶也。”故“甘”的本义就是“味美”。《孟子·梁惠王上》:“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3)正:上端原为一个方形的城邑,下面是一只脚,正向着它前进(见图五),故本义为“征服”,乃“征”的本字。如甲骨卜辞:“王来正人方”;《墨子》:“天下失义,诸侯力证。”在教学过程中,则应提醒学生注意区别与现代词义的不同。

3.会意字

(1)北:古文的字形是两人背靠背站着(见图六),因此本义是相背、違背,是“背”的本字。如《战国策》:“士无反北之心。”教学中可以板书出“北”的古文字,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北”的本义,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从:古文字形为一个人在前面走,另一个人跟在后面 走(见图七)。字的本义为“跟随”。如《论语》:“子路从而后。”意思即为子路跟随在后面的意思,甲骨文字形很形象地表达出了跟随的意味。

(3)比:字形像两个人一前一后并靠站着(见图八),因此本义为“并列”。

如《尚书》:“称尔戈,比尔干,立尓矛。中“比尔干”即为将盾并列的意思。

由以上例子可见,一些简单的字词可以通过想象,或者从甲骨文等古文字形中看出它的本义,进而能更准确理解到它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主题的理解。

同样,分析汉字的部首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该字的意思。如一般带“页”部的,多跟身体部位有关,如领、项、颌、额等;带“月”旁一般与肉有关,如肝、胆、肺、肠、肥等。这些词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便可以通过部首来猜测它的字义了。

三、通过古文字分辨古今异义字及易混字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总会发现很多文章都存在着古今异义字,这类古今异义字的本义或在发展过程中因引申义更常用而被忽视甚至消亡,或被其他字借用他的意义而被取代,因而没有流传下来。由于今天的白话文与古文历史间隔较长,加上本来古文特别是早期的古文比较晦涩难懂,现代人不自觉地用当今白话文直接去翻译古文肯定会翻译不通并闹出笑话。因此,了解这些字的古文写法,学会分析他们的本义,便能有效区分出哪些是古今异义字,学生在翻译时便不至于仍用现代的理解去翻译古文。

古今异义字:

如贰:金文写作,《说文》:从貝,弍聲。造字本义为背叛天子,武力挟迫,二分国土,双君并立。故而引申出有副职意义(如:其内任卿贰以上。《少年中国说》);离心,背叛(如: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再,重复(如: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不专一(如:贰则疑惑。《荀子·解蔽》)。因此应与现代汉语中一般用于发票、收据、银行存储中金额的书写大写“二”不同。

鄙:从邑,啚聲。本义为农村边邑。后引申出其他四种意思:边疆,边远的地方(如:蜀之鄙有二僧。《为学》);庸俗,浅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谦词,谦称自己(如:鄙臣不敢以死为戏。《战国策》);周代基层行政区划,五百户为鄙(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周礼》)。不能与现代汉语中“轻视”的意思相同。

易混字:

如:“即”和“既”。这两个字在字形上虽有相似,但意义却是大不同,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下面结合篆书分析:

“即”字形的左边是一个盛食物的器皿,右边是一个跪坐着的人,面向食物(见图九),故本义是“就食”,引申为“接近”、“靠近”。

“既”与“即”字正相反。跪坐在食器旁边的人把脸部向后转过去(见图十),表示“吃饱”。引申为“完”“尽”“已经”等义。《左传》:“宋人既阵列,楚人未既济。”

结合字形分析后,学生便能够更容易去理解了。

四、小结

综合以上例子,在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文言文特别是实词作为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若能运用汉字学知识,结合字形分析字义,便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加深印象和对字词的理解,而且如果能经受长久训练,学生想象力也能获得提高,这也是教学方法上的一大亮点,对中华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承也必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慎,徐铉,虞若.注音版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李乐毅.汉字演变五百例[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3]晏丽.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4]连志斌.简论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李素莹,女,1995年生,广东台山,本科在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专业。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