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浅见
2017-07-25彭洪华
彭洪华
【摘要】奥地利教育家布贝尔说得好:“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多年来,我在重视对学生智力培养的同时,也注意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和意志、学习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自信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质量;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对学生充满信心
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心理学有一种“晕圈效应”的原理,即以人际关系为原动力,给学生以温暖的爱,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在教师周围产生一种磁场,吸引和感染学生,使他们的心理状态良好,智力获得超常表现。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克服学生的自卑感,与学生交朋友,给他们搭起进步的阶梯;让每个学生向往学习,乐意去学习;让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2009年下学期,有一位叫李剑的学生,以前各科成绩都差。家长期望值又太高,以致经常被责骂,造成他与同学不友好,心理上不喜欢读书,对老师充满敌视情绪,有时甚至在部分同学中讲风凉话,在班上造成不好的影响。于是我经常有意识地从侧面接近他,打消他的反感情绪。同时与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可急于求成。一次班上选举班干部,由于他在班上是“头”号人物,居然票数最多,谁也没料到我真的让他当了班长。渐渐的他觉得老师并不是对他不好,从而认识到自己本身存在的缺点,师生感情渐渐融洽,他管理班级的信心大增,也逐渐地喜欢读书了,他在那一学期语文期末检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件事使我深深地感到与学生友好交往,给每个学生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能跨越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意培养学科积极分子
要应用物理学中的“感应起电”原理,让小圈子影响大圈子。要使全班学生都主动进行学习,除了依靠学校教师、家庭父母等因素外,还要依靠学生之间的相互渗透,注意把个别具有学科爱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影响一些同学,一起研讨、练习。在业余时间内做一些难度较大、综合性强的题,对带头的同学给予积极鼓励,使学生感到钻研、思考问题的乐趣,从而让他们积极地影响全班学生。另外,班级还可以建立多個学习小组,让他们经常性地自主、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学习信息,使一些同学由不感兴趣到也想试一试,进而积极参加。
三、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第一,充分利用电教优势。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挂图、实物、自制课件等进行教学,直观、形象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感兴趣。第二,注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如开展“使用不规范汉字”的调查,带学生去街上亲自体验,让学生不仅懂得了为什么要使用规范汉字的原因,也认识到自己必须要规范地使用汉字,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调查、自我认识的能力。第三,在教学中注意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挥知识内在美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第四,讲科学家的故事,组织学科兴趣小组,出好墙报,进行演讲、写作等比赛。这些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参加。
四、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分析
要消除青少年心理障碍。例如周娟是一个典型的学困生,但她学习态度较好,就是记忆能力差,针对她的情况,我从不因她成绩不好而责备她,经常个别辅导她,还指派一些同学去帮助她,在她埋怨自己学习上下了功夫还赶不上时,给她安慰、鼓励,使她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教学中我经常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与他们探讨改进的方法,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用意志去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五、运用系统论
运用系统论,形成交叉监督网络,互相监督,互相促进,能使学生克服不稳定的情感活动,达到始终如一、自觉学习的效果。
我在班上采用四条管理路线:第一是个别跟踪,指派成绩好的学生带一名学困生;第二是组织辅导组辅导,定时定内容,逐个弄懂;第三是组长检查;第四是教师巡查,了解情况,及时矫正。
六、潜移默化地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放在首位
叶圣陶先生有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在教学中,要培养初中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勤于阅读、勤于积累的习惯;自觉养成开展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每天阅读佳作的习惯;养成每天做阅读笔记的习惯。在具体实施上,从严要求,表扬典型,言传身教。
总之,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形成对求知的内驱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促使人的智能得到发展,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费世龙.语文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J].学语文,2010(2).
[2]金本友.新课程理念与阅读教学[J].成功(教育),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