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
2017-07-25王燕
王燕
【摘要】初中阅读教学在语文课中占有很大比重,教师应该从体味关键词、梳理情感线索、拓展文化背景等方面來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阿长与《山海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课中很大比例的时间都用在了阅读教学上,尤其对课文的分析讲解最为耗时,几乎占到语文总课时一半以上的时间。既然如此,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让花费时间最长的阅读教学发挥出与之相匹配的效果,力图使学生每学一篇课文都能从中收获到一些阅读的经验技巧,甚至收获到超出阅读本身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本文,笔者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收录的鲁迅先生的名篇《阿长与〈山海经〉》为例,谈一谈初中语文阅读训练的一些思路。
一、品味词语之下的感情色彩
阅读文章与查字典不同,字典中的词汇释义是标准解释,不带感情色彩;而写在文章中的词汇就很可能被作者加上各种各样的潜在态度,而这些暗含的情感态度,往往正是一篇文章中的主旨所在。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可能在阅读中体会到某些微妙的感情,却说不清楚这些感情到底是从何而来的,也就是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找到带有强烈情感暗示的词汇,体会出词义的褒贬、词体的轻重。比如有一次在讲到《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我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作者写到阿长的一些颟顸的举动,是不是代表作者很厌恶他的这个乡下保姆?”同学都纷纷表示不是这样的,相反,这些看似嘲笑的语气中流露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看来,学生都能体会到作者的真实用意,但是这样就足够了吗?我并没有满足于这个答案,继续追问:“文章中明明使用了‘憎恶‘讨厌‘不耐烦等词,大家为什么说作者并不真的讨厌阿长呢?”学生们陷入了思考当中,我请大家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有人说:“这种表示厌恶情绪的词汇都是从一个小孩子的视角来写的,小孩子的看法不算数。”有同学进一步补充:“正是通过小孩子的‘我表达出对长妈妈的‘厌恶,才能体现出隐藏在背后成年的真实的‘我对长妈妈的怀念。”又有人接着说:“这种怀念不只是怀念长妈妈,还有对作者自身那一段纯真童年的怀念,这其中既有‘我的天真,又有长妈妈的善良。”我只是点拨了一下学生,引导他们找到含有情感色彩的关键词,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说,学生自己就在讨论中生成了这么多精彩的新思路,这就是点拨关键词的妙用。
二、梳理文章中的情感线索
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如果不能理清思路和线索,就有可能陷入断章取义的误区当中。尤其是含义比较丰富,情感变化比较频繁的文章,找到其中的感情线,就能够牢牢把握到文章的核心思想,反之就会出问题。在《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中,就出过这样的现象。我记得当时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对阿长的态度发生了几次变化?”同学们有说两次的,有说四次的,大都是前期不屑、轻视、嘲笑,后期产生敬意。当我问到有没有别的意见时,大家答不出来,这说明同学们没能完全找到文章的感情线索。我请同学利用上文讲到的关键词法,找出“我”情绪变化的词汇,并将它们区分开来。大家找到最开始的“不佩服”“无法可想”,到后来的“磨难”“恨”,有一个明显的情感加深的变化,这一点大家基本都能找到。接下来还有“特别的敬意”“空前的敬意”等,这说明“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同时这次转变也有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这一点大家也都能够分析出来;关键是很多同学就到此为止了,这样一来,“我”的情感就简化成了一个“讨厌—愤恨—敬意—空前敬意”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而最后的升华部分,也就是“真的我”的感情就被忽略掉了。我请同学们找到结尾处的“新的敬意”这个词,请大家体会这个“新的敬意”与之前“空前的敬意”相比有什么区别?这样一比,大家好像都看出点什么,觉察出“空前敬意”中的小孩子口吻和作者微嘲的意味,同时也认识到“新的敬意”中蓦然而出的敬意与崇高,由此我们可以找到感情线索的第三段—升华敬意,如果没有最后的这一点升华,文章的寓意就要差得远了。
三、从文化中延展思维
文章不仅是词语的简单排列,好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是需要知识积累和经历验证的,有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经验还不够丰富,知识积累也有限,作为教师,就应该在必要的时候为其补充一些文化常识,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在《阿长与〈山海经〉》当中,有一个著名的句子:“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他的魂灵!”这么抒情的句子在鲁迅的文章中确实比较少见,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句子才更值得我们关注。当时有一个学生提问,问得非常好,他说:“为什么这里要用‘黑暗来形容地母?又为什么要加入地母这个形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提到东西方传说、神话、哲学当中对于“大地之母”这个概念的理解了。在西方,大地之母为力量之源;在东方,黑暗与起源相关。我当时专门花了半节课的时间介绍了东西方关于大地和黑暗的文化,学生了解了这些之后,对于“仁厚黑暗的地母”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大家就这一句话展开了探讨,有人说:“地母形象就是阿长这样平凡又伟大的女子的象征,她们具有的品质是一致的。”有人说:“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正有一种落叶归根的含义,是作者对长妈妈的祝愿和祈祷。”还有人在此基础上引申:“归根,也有一种生命循环的意味,带有着生生不息的哲学意味。”应该说,学生的理解是到位的,如果没有之前的文化铺垫,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存在困难,但是普及了一些文化常识之后,以初中生的能力,是可以对这样的句子进行合理分析的。
参考文献
[1]张玉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3).
[2]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