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及完善

2017-07-25冯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实践教学

(深德技工学校东校区,广东深圳,518000)

摘 要:倉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是物流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此课程开展过程中,目前的教学效果尚不明显,尤其在实践操作能力上的培养缺乏操作性强的教学项目。就此,本文提出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现状,并分析了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及完善,从而提升此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旨在为我国培养出适应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实践型人才。

关键词:仓储配送 实践教学 模式构建

一、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仓储与配送管理是针对物流专业的教学课程,其涉及到商品学、市场营销学以及管理学多方面专业知识整合。并且在其理论知识基础上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运筹学方法与数理统计学方法的知识点为核心,主要传授学生包括货物流通中的“购、销、储、运”等物流操作中的各项环节,以及货物存储阶段的“收、管、发”等内容的经营活动。通过系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掌握在仓储与配送管理中的基本理论,进而在参加工作后通过所学知识服务于现代物流企业,为物流企业的仓储与配送管理提供改善与优化的业务支持。

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其教学效果与实际教学目标的达成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陈旧。多数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略有不足。那么仅以考试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已经违背了此专业课程的教学初衷,对于学生的组织谋划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知识加工能力以及信息获取能力并没有较高的促进作用。从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体系的实践角度分析,其操作能力是主要的人才培养方向,如果仅以书本知识和教师讲授为教学方式,必然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脱节,那么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很难达成。

另一方面,简单的实践教学方式,难以保障明显的教学效果。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以仓储专业知识为主,涵盖了系统规划与设计、管理学、系统工程学、运筹学等诸多专业学科,其交叉课程的综合性较高,而且在实践操作中也涉及到多种类型。而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手法过于单一,实践教学的内容往往流于形式,无法促进学生对此专业学科的深度认识,并且也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兴趣。

三、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及完善

(一)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

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其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重视方案设计的重要环节。针对物流仓储的实际流程进行方案设计,能够完善教学结构,并在完整的知识体系中为学生提供体验真实操作环境的基础,进而完成整体教学框架的构建。那么在课程安排上,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可以借鉴学习的典型案例,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以及明确学习方向与实践内容。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学生自行设计优化方案,并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步完善,不仅巩固了知识结构,而且促进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理解知识点并设计案例实施方案,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

具体构建方式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企业真实案例,就此案例指导学生了解现代物流企业在发展中的诸多细节,引导学生熟悉物流企业的运行标准与流程。另一方面,综合分析案例中的客观问题,从中发掘案例中与理论知识相违背的问题,并对此问题进行研讨,将所有问题进行归类,予以记录。此外,通过企业真实案例的问题分析与总结归纳,解决物流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仓储与配送管理问题,并将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的不足以及优化方向。在真实模拟物流企业的管理方案设计中,必然能够产生实践教学的客观性,进而提高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模式的完善

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提高实践教学中的体验感与参与度。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扮演仓储管理中的重要角色:采购部、供应商、接收部门、配送中心。将配送中心再细分为多个小组,包括流通加工小组与库存检查小组等。学生在不同岗位中扮演特定角色,进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提高学习过程与实践课题的契合度。例如,配送中心收货入库的操作,供应商接受订单并将货物整理发出,采购部设计采购订单与物流信息,配送中心进行补货信息的设置与拣货作业流程的部署,以及分店验收与装车配送等重要管理环节。进而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从而形成更为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在轻松与真实的环境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点。

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必须在仓储与配送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并对真实的操作环节进行完善,可以由学校出面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可以实地演练的管理平台,并从工作实践中掌握各部分管理细则,进而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再进行全面的改进,以便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实践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针对此目标设计实践方案。然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予以应用,并由学生做出总结和实践报告。再根据企业的反馈信息,结合学生的实践报告,做出综合评价。在完整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操作中,实现对知识结构的真实掌握,完善了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

参考文献

[1]蔺赟,马文君,林鹏.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设计与思考[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59-62.

[2]廖日卿,孙浩.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案探究——以上海海关学院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储运,2011(07):112-114.

作者简介:冯涛(1966.02-),男,河南新县,汉族,大专,职称: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物流教学。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实践教学
航空集团公司共享式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构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模式的建构及相关问题阐述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