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市幼儿园性别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

2017-07-25何立邱菊吴晓宁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教学途径幼儿园

何立+邱菊+吴晓宁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1)

摘 要:成年人的社会角色、性别取向、家庭关系皆可追溯到幼儿时期的性别教育,科尔伯格的性别角色理论同样论证了幼儿园性别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幼儿园性别教育的意识、目标、内容和途径等四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指出当前幼儿园性别角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试图为幼儿性别角色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 性别教育 教学途径

当幼儿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因生理的差异而区分出了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父母以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待不同性别的孩子,同时受到社会环境和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在行为习惯、生活方式、道德准则、性格特征、社会分工等方面,都朝着各自的性别角色发展。这是一个既定的社会远景,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性别教育蓝图。在性别知识不断普及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今天,在同性恋等群体不断冲击传统性别观念的今天,性别教育从幼儿开始势在必行,在幼儿处于性别意识形成的阶段引导幼儿形成合理的性别角色观念,有助于幼儿发展健康的人格,为幼儿今后形成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研究对象、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贵州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贵阳市中心实验幼儿园、金阳世纪城现代幼儿园、博观幼儿园等十余所幼儿园的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基本覆盖贵阳市的观山湖、云岩、南明、花溪、乌当、白云六个区。以自编的《贵阳市幼儿园性别教育开展现状调查问卷》为测量工具,发出问卷200份(含电子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64份,有效率为82%。问卷的数据使用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主要运用描述统计和卡方检验等方法。

二、贵阳市幼儿园性别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幼儿园开展性别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基本一致

如表1所示,在认为幼儿园开展性别教育的重要程度问题上,不同学历的教师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两者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Sig=0.405,远大于0.05。无论教师的学历高低,都认为性别教育在幼儿园很重要。

(二)幼儿园开展性别教育的活动目标与内容

在教师确立幼儿园性别教育活动目标的依据上,93.90%的教师选择“幼儿发展的需要”,41.46%的教师选择“家长的要求”,51.22%的教师选择了“本园的教育教学目标”,51.22%的教师选择了“社会期望”。

在教师对幼儿园性别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占比最高的两项是帮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和不窥探他人的隐私(如图1所示),教师更注重幼儿的性别安全教育。

(三)幼儿园开展性别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幼儿园班级与幼儿园性别教育的主要途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如表2所示,开展幼儿性别教育的途径当中,小班的教师大部分选择生活活动,到了中班和大班,集体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呈现上升趋势。对班级开展幼儿性别教育的主要途径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Sig=0.01,说明二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小班的教师强调入园幼儿的生活习惯养成,在性别教育上主要规范幼儿如厕,较少开展性别教育集体活动,难以为幼儿心理层面的性别教育打下基础。

2.幼儿园的等级与开展性别教育集体活动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如表3所示,幼儿园的等级越高,开展过幼儿性别教育集体活动的比例越高。对幼儿园等级与开展幼儿性别教育集体活動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Sig=0.007,远低于0.01。由此可见,幼儿园等级与幼儿园开展性别教育集体活动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3.幼儿园性别教育的主要途径以生活活动为主。

由图2可知,生活活动占了52.4%,游戏活动与集体教

学活动同占20.7%,而环境创设仅占3.7%,区域活动占2.4%。由此可见,生活活动成为幼儿园性别教育的主要途径,而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成为被忽略的渠道,教师更多地注重幼儿的性别安全教育,忽视了幼儿的性别角色教育,但是区域活动的角色扮演区和表演区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性别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表明幼儿园性别教育途径单一。

4.幼儿园等级与通过环境创设渗透性别教育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由表4可知,幼儿园的等级与幼儿园是否通过环境创设来渗透性别教育之间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幼儿园的等级越高,通过环境创设开展幼儿性别教育的比例越大。通过显著性差异检验,得出Sig=0.001,远低于0.01.说明了幼儿园的等级与通过环境创设渗透性别教育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幼儿园的等级与它在通过环境创设的途径渗透性别教育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5.幼儿园性别教育的方法常规单一,没有创新。

调查结果显示,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当中,性别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幼儿如厕时的语言提示和通过男女分开列队来促进幼儿的性别认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讲绘本,看挂图的形式进行。在区域活动中,主要是在角色扮演区投放材料和为幼儿选择性别角色分明的表演主题来发展幼儿的性别角色意识。在游戏活动当中,教师主要通过语言评价来强化幼儿的性别意识。

三、调查结果原因分析

1.性别观念陈旧,内容理解狭隘。调查显示,教师对幼儿园性别教育内容的选择大多为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对性别角色发展的认识不足。心理层面的性别角色意识教育同样是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由于认识的缺乏,教师在开展性别教育活动时选择的内容偏向于生理层面,同时在教育途径上以生活活动为主。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依旧会影响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内容选择。

2.教师经验欠缺,专业素养不高。性别教育在中国向来是一个隐晦的话题,在教师入职以前受到的性别教育很少,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教法课都是五大领域,专门开展性别教育的学习几乎没有,大专学历的教师在专科学习期间重视技能课的训练,理论积累薄弱,入职后性别教育大多通过生活活动,不需要教师写教案,写总结反思,教师的经验得不到丰富,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3.幼儿好奇好问,发展水平不足。学前儿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好奇好问、好模仿。在网络发展的大染缸当中,信息纵横交错,幼儿自身经验不足,对信息没有甄别能力,盲目模仿,产生错误性别行为和观念,因此大部分幼儿园教师认为在幼儿园开展性别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小班的幼儿刚入园产生入园焦虑,加上小班幼儿注意力、记忆力、纪律性都尚处于发展阶段,集体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小班更注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所以性别教育以生活活动为主。

4.社会风气影响,网络媒体普及。现如今,虽然中国仍存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但是总体而言,社会风气开化了许多,心理健康、性别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教师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把幼儿园的性别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一些侵害幼儿的案件被曝光,引起社会的重视,幼儿园性别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导致教师更加关注幼儿的性别安全教育,相应地弱化了幼儿性别角色教育。

5.家园合作缺乏,主体责任不清。家园合作开展频繁,却很少与性别教育结合。不仅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沟通难以实现,同时教师的观念认为这是不用说家长都会做的事,家長存在同样的心理,双方之间出现空白区域,使得幼儿的性别教育恰好处在空白地带而被忽视。据统计,有78.05%的教师认为父母是幼儿性别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心理上存在懈怠。但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对儿童的性别角色认同起重要作用的是同伴群体,所以幼儿园的性别教育对于幼儿有着特殊的意义。

6.资料文件匮乏,教学资源不流通。研究表明,37.42%的教师认为开展幼儿园性别教育最大的难点在于国内的研究不多,相关的书籍、资料较少,同时很难找到相关政策和文件的支持。目前网络资料参差不齐,不能整齐划一地应用,国内关于性别教育的研究少、起步晚,在文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提及内容完全不能为教师开展相关活动提供支持。同时,幼儿园之间交流少,教学的方法、经验、资源缺少交流,尤其是不同等级幼儿园之间在教学理念和资源上没有相互流通。

四、幼儿园开展性别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1.出台文件政策,强化意识培养。教师的教育观念影响着教学行为,教育部门应当出台相关文件,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引导教师主动关注、学习幼儿性别教育有关知识,转变、完善性别教育观念,明确教师是幼儿园性别教育主要承担者,要了解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内容、方法。政府应当支持幼儿园之间互通有无,结对学习,促进教学资源有效流通。同时,幼儿园可以开展讲座、经验交流会、教学技能比赛等等,促进教师性别教育能力提升,丰富经验,帮助教师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2.合理利用网络媒体,正向引导幼儿行为。幼儿在电视或者网络上会看到男女结婚,生儿育女,也能了解到男女的社会角色分工,教师应当合理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性别教育,同时皮亚杰提出儿童早期属于他律阶段,教师的评价引导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和性别角色定型化有极大的影响。通过网络媒体开展性别教育可以丰富教育形式,同时发挥“师释”作用,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

3.了解幼儿发展规律,合理平衡教学途径。小班的性别教育以生活活动为主是幼儿年龄阶段特点所致,但是偏向于生理层面的性别教育难以为幼儿到了中班、大班发展性别角色教育打下基础。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在小班下学期,幼儿度过了入园焦虑,对幼儿园的生活有了了解,行为习惯初步养成时,加入集体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通过娃娃家扮演妈妈爸爸,让幼儿有一定的性别角色意识。

4.家园协同合作,拓展教育方式。幼儿园的性别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教师应该主动寻求家长的支持,向家长普及性别教育在学前阶段的重要性,请家长参与教育决策,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利用家长资源,比如请医生家长来为幼儿上性别概念教育课,根据家长的建议丰富性别教育的方式,对幼儿在家和在园提出统一的性别教育要求,共同关注幼儿性别角色意识发展水平。

5.利用环境创设,渗透性别教育。环境隐藏着许多教育契机和探索空间。在美国,幼儿园的厕所不仅有如厕的标志,还会用鲜明的颜色区分男厕、女厕,但我国大多数幼儿园在环境创设方面欠缺较大。一些幼儿园没有区分男女厕,甚至男孩没有专门的小便池。在活动室,关于性别教育的环境创设很少见,但可利用空间很多,比如在表演区分设男女更衣室,美工区开展关于男孩女孩差别的主题绘画活动,用幼儿的作品进行主题墙布置等。

6.丰富区域材料,创新区域延伸。区域活动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完全可以与性别教育结合起来,比如在图书区投放相关绘本《男孩女孩不一样》等,同时可以把书本延伸到语言区,通过开展辩论赛等形式让幼儿大声地说出自己关于性别的看法。通过表演活动,让幼儿认识到男女衣着的差异等;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获得不同的性别体验。打破活动区的人为分割,创造便于幼儿异性合作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蔺志敏.幼儿园性别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桂林市A幼儿园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6.

[2]盖秀灵.角色游戏中幼儿性别角色认同和教师介入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2.

[3]王峥.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性别知觉能力和行为水平[J].学前教育研究,2014.

[4]戴莉.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启示[A].中华女子学院,2016.

作者简介

何立,贵州六盘水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吴晓宁,陕西西安人,贵州师范大学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途径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开展新途径,创造多元化
数学教学多角度,激发学生参与度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分析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途径探索
当前语文教学创新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