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2017-07-25尹有礼
尹有礼
(重庆市永川区五间镇五间小学校,重庆,402189)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保证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进行论述,希望可以给广大人们教师提高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
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打好数学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教师应意识到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真正热爱学习数学。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浅谈一些自己的观点,以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以拓展他们的思想,使其具备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生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就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数学学习中最为基础的思维方法,它能够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也具备很大的优势。在科学家进行发明创造时,逆向思维也是一种常用的、重要的思维方法,经常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训练,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
(二)培养学生的纵横联系思维
纵横联系的思维方法就是将所需解决的问题与其他的知识相互联系,从中得到启发。这种思维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探究思维与活动,使他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进行“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时,我就在课堂上为学生出示了这样的例题如图: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看看以上的式子有什么规律,随后让学生在观察和比较、归纳中说出自己的猜想过程。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的思维具有关联性的特点,他们能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对某些单一的信息进行探索,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让他们能够产生不同层次的思考,展开触角,去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寻求[2]。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要多多进行,因为它是学生进行更高层次学习的基础,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逐步优化,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更是具有极大的优势。
二、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对于创新,小学生都有很多的向往,同时,他们还具备很强的好奇心与好胜心,这些素质都是进行创新所必需的一些心理特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地利用起来,为他们创设一些能激起好奇心的情景,使他们对于创新充满了热情。如进行“平年与闰年”的学习时,我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年份,随即就告诉他们这是平年或闰年。学生一边报年份一边查万年历,对于教师脱口而出的正确答案他们都感到非常惊讶,也很好奇教师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探索,看看其中有没有简便一些的计算方法。
(二)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
小学数学的应用性非常强,基本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都能用小学数学来解决,而问题的作用就是引发学生的探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使思考成为学生的习惯,养成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3]。利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创造性,还能使学生发现自己能够通过问题获得更为深刻的知识记忆。如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相关内容时,我为学生出了两道题,让他们看看算式两边的结果是否一样:
4.2+0.6 0.6+4.2
(3.6+4.2)+5.8 3.6+(4.2+5.8)
随后我引导学生对这两组算式进行探索,并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概括得出结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不仅轻松地完成了练习,还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活。
(三)以富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教学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习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成绩,就会给学生设计大量的习题。因此,教師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通过为小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就设计习题的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
1.设计开放性的解题策略。
教师所设计的习题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探索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解题策略进行比较,进而选择最优的一个,逐步从思想上树立策略优化的意识。
2.设计开放性的题目条件。
对题目条件进行设计时,教师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对所给出的问题条件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探索,让学生能够结合不同的条件给出不一样的解释,促进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3.设计开放性的提问方式。
教师要不断更新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去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并对他们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性。
4.设计开放性的答案。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直面问题和条件的机会,以开放性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进行数学加减法估算的学习时,笔者就利用了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还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对自己或他人的问题进行探索,看看依靠不同的估算方法,会有哪些不同的解题方向。
三、结语
小学是为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小学的数学课程,摆脱固有学习方法的桎梏,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和改善,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辛秀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探究[J].教育,2015(48):252-253.
[2]钟永华.新课改理论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困境与应对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6(10):359-361
[3]刘顺民.探究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贵州教育,2015(02):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