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互动式“先学后教”

2017-07-25宋冬青

师道·教研 2017年7期
关键词:先学后教中职课文

宋冬青

广东省新闻出版高级技工学校

语文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复杂的思维活动,复杂的情感活动,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这是教师无法单方面的理解和讲授所做到的。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养成,是一种主体的训练过程,能力是无法简单授予、灌输和传递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放弃“包办”,而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行自主性语文教学与学习,然而当今中职语文课堂对于学生的语文教学与学习训练更多的是侧重于教师对语文教学与学习过程的掌控,总认为学生文化基础不牢,达不到教师期望的、设定的语文教学与学习效果,最终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自主性不强,因而语文素养也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那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文教学与学习训练呢?

一、摆正学生、教师在语文课堂教与学的位置

1. 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从一开始就要逐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自我为主的主体地位”形成正确的认识。积极培养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去参与每一篇课文作者的创造,去对文学作品中的“未定点”与“空白”进行创造性的补充与组织,从而形成自己的、新颖的、独创的见解,而不被前人、专家或者教师的定论所束缚。

2. 变“教学”为“导学”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才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真正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活动主要源于个人内部动机。而语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死教”,而在于指导学生“活学”,不能简单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真正的“会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应是消极的听众,而应是主动的求知者、探索者。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要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二、突破传统方法,根据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特点,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互动策划、设计

1. 做好课前

没有激发便没有发展,天资也就停滞不前,教育就是激发,教育理论就是激发理论”——第斯多惠如是说。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如学习古诗时,课前五分钟竞赛活动,看谁背的古诗多,看谁知道的诗人最多,看谁讲的有关诗人的故事最多。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强大的内驱力,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2. 做好课中

我们提倡学生语文学习多读名著,为什么学生不感兴趣?原因当然有很多,例如作业繁重,平时业余时间看电视、上网等,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如历史知识、文学史知识、生活知识等等也是重要原因,所以我们教师在这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引导得当,即引得有法、引得得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认为:开放导入,可采用情境激发式、引趣式、悬念式,或者教师引导,让中职学生自己引入,或根据某一事件、某一问题、某一画面切入,注重在导入中,积极培养中职学生发散思维。故此,教师应从多角度去考虑,或多种切入点来选择,充分体现导入的开放性,培养中职学生的开放意识,激发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3. 做好课后

我们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有关学习方法的理论,变为学生进行学法实践的具体操作步骤。把视野从课本扩展到其他文本,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语文学科扩展到其他学科,从校园扩展到家庭和社区,极力为学生创设大语文学习环境。以广泛的读写时空、大量的课内外语文活动,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来丰富课程资源。比如,课外阅读书目和读书竞赛、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写日记随笔等。比如,组织文学社团,记者团、演讲协会、创办校报校刊;比如,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通过作文综合运用各学科的有关知识,并在写作中使这些知识进一步得到升华。比如,走出校园,向大自然开放,向社会开放。参观访问,调查研究,采访新人新事,调查社会热点问题。力图使学生体验和丰富社会生活,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形成阅读能力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与学习中探究性学习把握好一定的度,有的放矢,真正起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1. 掌握好阅读深度

这里所指的阅读深度,是探究性学习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脱离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又不能设计引导得过于浅显;既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脱开阅读文本,又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实践。这样说来,确实有些不易控制,但只要把握了两个原则还是可以做到难易适中的。一是因地制宜原则。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尺度应根据阅读内容、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平均水平而定。

2. 循序渐进原则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室编写的语文课本《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语言朴素,人物也很普通,但课文的感人之处究竟在哪里?对这一问题是值得探讨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真正的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爱之情。在探究学习中,再让学生围绕故事情节,体会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体会出“贝尔曼的杰作”的意义。还可以引出他的另一小说《麦琪的礼物》意外的结局。

3. 控制好阅读广度

“阅读广度”即指深入浅出,游刃有余,根据探究学习的内容,类别适当拓展、延伸、渗透。可考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内联外引,丰富探究的内容。学生依据文本的内外联系,前后关联度扩宽探究的范畴。新课程提出其它学科也能成为语文的课程资源,尤其语文这样的工具学科,人文学科,包罗万象。学生在预习学习中,肯定会接触到其它的知识,教师只要适度点拨、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黄鹂》中,作者抓住太湖与黄鹂这相得益彰的美的事物间的关系,从叙事转到说理,水到渠成,并据此得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结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学生打开记忆搜索一下,会找出很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创造,无意之间,科学的伟力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当中感同身受。

四、坚持先学后教,让学生自主地欣赏品味,质疑解疑

开展预习阅读,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消除学生的思维惰性,打破其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坚持“先学后教”,建立阅读教学课堂自学、讨论、质疑、点拨的新格局,确保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以往的整体感受,就是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这就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剥夺了学生自由欣赏品味的权利,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对作品的独立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篇文章,教师真的没有必要先设计几个“陷阱”,引学生入套,而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朗诵、去感悟、去分析、去体会。让学生自己去“挖井”至于在什么地方挖,该怎么挖,挖到什么阅读深度,可以先给他们一点自主权,教师只须作出宏观的导向就可以了。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和感悟文章的能力。教师应该放心地把大量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和充分的信任去读课文,悟课文。在这个自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大大提高了,他们重视相互间的交流合作,重视通过互相对话来解决问题,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在认知过程中敢于和善于评判。

总之,教育就是唤醒,学生的爱好语文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每一篇课文作者的心灵相沟通,和课文内容产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著,走进语文学习,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学生主动、教师带动、师生互动互动式“先学后教”这样的教学方式引导下,相信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将不断增强,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职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先学后教中职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正视“先学后教”教育理论的弊端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