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2017-07-25邬森平
邬森平
龙川县紫市镇中心小学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予以规范,即“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教师在常规教学中,通过课外阅读训练的方式,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前提下,拓宽其知识面与视野,以促进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提高自身阅读能力。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成为教育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 过于注重教学结果
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是当前制约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首要原因。而在此过程中,以语文教师为核心的小学教师群体,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教学思维的影射,过于注重教学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意义。长此以往,学生则会产生“重理解、轻感悟”“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学习状况。
2. 课内、课外衔接不当
纵观多年教学工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课外衔接不当问题相对较广,即未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规律,忽视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仅依靠“书本中学习”教学导向,未对“生活中学习”理念加以高度关注,使其在探究与体验不足、实践缺失的条件下,对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对策
1. 阅读能力培养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阅好书”“选好书”,以此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学生兴趣的来源取决于心理需求满足感,而通过刺激新事物的选择,可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其产生揭示“面纱”的愿望。农村小学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以“一言式”教学为主,使学生长期处于教学被动地位,教师若要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则应从“思维碰撞”的角度入手,当学生存在思维误区时,教师可利用适当引导的方式,对其予以启发。例如:教师在讲解《为了五美元的礼物》课文时,可通过“母亲节”的引入,康乃馨是适合母亲的花朵,在本文中,鲁本为表现对父母的热爱,以仅1年的时间,通过捡麻袋的方式,换取硬币,实现愿望。该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学生思维经教师的引导,不仅有助于学生积极性、兴趣度全面提升,还可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2. 阅读能力指导
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能力指导工作的开展,可从情境创设的角度入手,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对学生语感能力予以锻炼,使其在情感融入的基础上,实现阅读能力提升的目的。例如:在《种瓜得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新闻发布会”召开的方式,要求学生对“基因是发号施令的大管家”观点进行阐述,即转基因即为“大管家”与“搬家”的融合,其是否成功决定于“新家”居住状况。其中“新闻发言人”的职责为阅读全文,对转基因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总结,并以口述的方式,清楚且明确的将其表达;而“记者”利用向“新闻发言人”提问的方式,解决课文阅读问题。该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合理化、科学化教学情境创设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度,以此实现学生阅读能力指导的作用。
3. 阅读能力运用
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课文仿写、改写与扩写等手段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构段、表达手法、修辭方法的内化,不失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方法。
首先,重点片段仿写。如《少年闰土》课文教学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少年闰土外貌”为参照,通过自己、伙伴或父母的外貌进行仿写。其次,精美诗歌扩写。从整体上来看,诗歌具有短小、精炼的特点,针对事物描写相对形象化。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事物特点的把控,利用扩写的方式,将其特点进行详细剖析。最后,省略号补白。如《莫高窟》中详细表达多种飞天形象后,以省略号的形式对课文留白,教师利用相关资料查阅的方式,要求学生对其他飞天形象进行想象与记录,用以实现课文内容感知的目的。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知识点获取的首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存问题,如过于重视教学结果及课内、课外衔接不当等,结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运用三部曲,遵循“授人以渔”的教学观点,不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进而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责任编辑 王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