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构
2017-07-25江少姬
江少姬
广州市越秀区海珠中路小学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它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素养的培养应该有不同的侧重和载体。
一、校本课程的系统化设计
1. 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开发“润德”校本课程
海珠中路小学结合《小学生感恩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形成《在感恩中成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通过“知恩—悟恩—报恩”的教育模式,采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合力育人途径,运用教师发展策略、课程资源策略、环境熏陶策略、主题活动策略、行为训练策略、实践体验策略、家长辅导策略和榜样激励策略,研究创设活动情境的方式,以体验性和实践性为主要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和行为,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上,引领学生成为一个孝顺父母、尊重老师、关爱同学、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积极所能服务社会的具有良好道德情操的现代公民。同时,学校为学生建立“爱心存折”,“小珍珠”志愿服务社团,每学期中秋节慰问社区环卫工人,为他们送上月饼,重阳节到老人院陪老人们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做力所能及的服务,坚持每周四下午与社工为孤寡老人送“爱心餐”。
2. 以培养学生体育技能为目的,开发“润体”校本课程
海珠中路小学以发挥教师特长为优势,开发“润体”校本课程。如以棋艺文化为载体,开发《国际象棋》校本课程,其中一、二年级每周半节体育课教授国际象棋入门课程,三至六年级选修课,校园棋趣廊和国际象棋教室摆放立体棋盘,学生随时可以下棋,并从棋里悟道:与大师同行,走好人生每一步。“国际象棋社团”的小棋手们勤学苦练,多次获得广州市的各类国际象棋比赛团体冠军、亚军及个人荣誉,学校成为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际象棋)。“阳光体育大课间”校本课程,我们把儿时的游戏——跳橡皮筋纳入大课间,一条小小的橡皮筋创出各种优美的图案,将体育与艺术有机结合。在热烈酣畅的舞动中,师生感受着身与心的融合、力与美的颂扬、灵性与文化的交响、生命与理想的律动。
3. 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为目的,开设“润智”校本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明确提到“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习总书记也提出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祖国文化的根和魂,是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重要载体。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一些文雅气质,学校整合周边诗书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资源,以“诗书漫步”为载体,让诗书文化滋润学生心灵,在班级诗书小导游的带领下同学们定期走进五仙观、怀圣寺光塔、广州公社旧址(广州起义纪念馆)、基督教光孝堂等胜迹;穿街过巷走过光塔路、诗书路、莲花巷、南濠街、玛瑙巷、福地巷、仙邻巷、象牙街、学宫街,了解这些古老街名的典故;探访南宋名臣崔与之、明代状元伦文叙、民国抗日名将张发奎、岭南画派名家黄少强等故居旧地。通过小导游绘声绘色的介绍,诗书地区慢慢揭开了它的迷人风姿,同学们更加体会到人杰地灵的诗书地区历史文化。“诗书漫步”活动,不仅丰富了海珠学子的校园生活,还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与自然亲密接触,与社区文化心心相系。学校以此开发《书香悦读》校本课程,每周一、三、五中午2:10—— 2:25进行午诵古诗词和名言警句等,每月双周还从语文课程中安排两节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安排诵读内容的指导和课外阅读指导,有好书推荐、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分享等形式,撰写读后感、描画绘本、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以阅读考级晋级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一些书卷气质”。
4. 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为目的,开发“润美”课程
广府“龙舟说唱”是粤语曲艺的一个曲种,民间称之为“唱龙舟”或“龙舟歌”。为了使民间艺术得到宣扬,更好地认识、传承、弘扬和发展广府文化,进行《学校广府特色文化之“龙舟说唱”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根据学生的校园生活风采和新时期社会提倡的新风尚素材编写曲目,以舞蹈文化为基础,开发全员参与的普及学习,创编创新的精英传承;编写《“龙舟说唱”校本教材》,介绍“龙舟说唱”的历史、演唱技巧;学校民间文艺“龙舟说唱”社团走进社区,服务社区,每月到诗书街温良里社区“龙舟说唱亭”为社区居民宣传社会文明新风尚,演唱自己创编的曲目:《学习雷锋好榜样》《中国好人李兆廉》《感恩行为要达标》和《垃圾分类好办法》等,其中《泮塘五秀》节目参加广州市越秀区广府文化展演,“龙舟说唱”被评为广州市越秀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项目。
以书法文化为基础,普及“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写字”的以书法教育为核心的“一手好字”书法校本课程,把语文的写字课和书法课相融合,全校学生每周中午两次的书法普及课,以及三个书法班的书法兴趣小组提高学习,有专门的书法辅导老师负责指导和辅导,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每个老师坚持由学校规定《论语》等内容的每周一练粉笔字展示,鼓励每个语文教师都争当书法教师,力求每一堂书法教学都变得生动和高效。
5.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开设“润能”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为此海珠中路小学走校本化之路,提出《利用光塔地区人文资源开发特色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课题,从“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三个方面,以光塔地区丰富的人文资源為依托,让学生走近光塔地区,走进光塔街道,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进行《小学生媒介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引导小学生正确、积极参与到新媒介中,善于利用媒介发展自我。学校成为广州市少先队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示范基地。
二、校本课程的科学化实施
英国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滕豪斯(Stenhouse)曾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指向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科学化实施关键在于教师专业发展。海珠中路小学通过组织开展课程理论学习,引导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激发教师投身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性。
各种校本课程都有学校教师成立小组编写的实施指南以及教师的实施策略,做到时间保证、人员落实。任课的老师能够以此为依据,比较清楚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如“一手好字”有书法教学软件、书写范例等,这些都保证了“一手好字”硬笔校本课程的科学化实施。
三、校本课程的规范化管理
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管理,是切实履行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也是保证校本课程“科学、规范、有序”实施的根本途径。
海珠中路小学采用层级管理以及扁平化网络管理的形式。校长统筹兼顾,行政各负责一线,各种课程通过有专长的老师担当,实施该课程时,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实施、检查反馈、学生评价等由行政和老师做主。通过这种扁平化网络管理,让每个老师体验成功,让每个老师获得发展。
四、校本课程的多元化评价
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跟上科学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程实效,保证长效。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二是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三是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把握三个原则,量化评价和质的评价结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如“一些书卷气质”课程的评价分为日常诵读检查和学期诵读检测。为使学生感受到晋级的特别,确定等级依次设:童生、秀才、举人、探花、榜眼、状元、大学士等,评上各种课程优秀的学生名单或事迹都张贴在校园宣传栏,充分激励学生积极参加校本课程的学习,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海珠中路小学在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的资源,变革课程管理和评价方式,高度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积极开发建设多元化的校本课程,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将课程改革推向深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