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物流”的物流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2017-07-25黄艳
黄艳
【摘 要】本文分析“互联网+物流”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互联网+物流”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和物流企业等方面探索基于“互联网+物流”的物流人才培养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 物流行业 人才培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57-02
近年来,物流行业有了一些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表现在业务流程上,还表现在组织形式上。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改革高校物流专业教学,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并能满足物流业务需求的物流人才,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各大院校和培訓机构、物流企业共同协作。
一、“互联网+物流”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
“互联网+物流”是云仓储、新物流系统、物联网等加入了互联网元素的物流产业综合体。这要求大量懂操作的高素质的物流人员。
(一)云仓储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高层立体货架和仓储系统的运用已经成了现代新物流的标志。高架立体仓库、高速分拣系统、输送带系统的运作过程是这样的:商品先从收货点发到入库区,通过传送带智能系统传入立体仓库中空的库位进行存放,有出库订单后,再把商品自动从立库分拣出来,然后通过输送带系统把货物直接运送到工人手中或自动打包机下,打包之后送到发货处进行配送。现行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都广泛采取这个技术。与仓储企业合作上,传统的仓储更像是一个临时的仓库,是产品的寄存地,以叉车进行入出库作业,而配套电商的仓储,库存品种多,单品库存少,在库品管理方面要求高。如今电商对物流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快递,而是全供应链的优化,至少也是仓配一体化。在电商模式下,商品出库、入库要复杂得多,这使得电商企业对电商物流仓库以及配套设施的要求非常高,对仓储的信息化、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互联网+”下的物流业需要以下方面的物流人员:高级操作员、仓管员、分拣员、管理员。
(二)新物流系统对单证员、客服员的需求。新物流系统包括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化处理系统。即涵盖了订单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车辆管理系统、客户结算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模块,软件同时部署在云端和库内数据中心,处理能力可以达到每秒一万个订单。这套系统实时对接了各大电商平台和物流运输企业,网购用户下单后,软件自动获取订单信息并控制自动化设备执行出库,直接送到打包员手中,平均订单履行时间只需11分钟。因此,“互联网+”下的物流业需要高级单证员、物流客服代表的输入。
(三)物联网对系统管理员的需求。物流网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连,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提出,也成为现代物流运作的方向。传统的投邮式快递速度远慢于今天的收派速度。如今由于物联网的加入,手机或网络终端机可以实时监控收派路线,随时掌握货物运输的流向,也可以完成远程确认、节点查询、刷卡等物流金融活动。因此,“互联网+”下的物流业需要大量的物联网的物流系统工程师、系统操作员、物流文员的输入。
(四)产业上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互联网+物流”改变了传统的物流产业站点式、人工式的做法,把互联网上可以利用的物流资源进行了重组。因此,“互联网+物流”是全行业的大联合,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多,新物流公司已经不再需要大量购买车辆和仓库,而是大量地利用配送中心进行调度了。因此,“互联网+”下的物流业需要大量的电商物流复合型人才和配送人员。而且,国内有多家物流货物运输公司或运输集团,甚至一些运输代理公司也在做物流运输业务,对各种调度员和司机的需求量很大。物流专业的学生进入运输企业前,必须学习成功企业的先进业务流程和经营方式,如学习电商物流相关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
二、“互联网+物流”下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是重理论、轻实践。学校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课时设置和教学计划上重理论、轻实践,如一门专业课程集装箱运输实务共有48个学时,理论课分配32个,实训课只有16个学时,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二是对“互联网+”和物流信息化的课程开发不够。如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有的学校没有开设,或是虽然开设有,但讲的是比较陈旧的知识,没有涉及云仓储、大数据的运用、高层货架的运用,学生对物联网更是不了解。
(二)公司物流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有的物流公司培训较少,或只让员工学习一些简单的机械操作,对“互联网+”物流技术的培养不足。互联网加速物流产业的发展,几乎所有物流企业都在跟进互联项目。“互联网+”能促进物流有效资源配置,整合线上线下物流的车辆、运输、仓储资源,给管理者提供优化数据。数字物流、精细物流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要需求。客户在评估货物的同时,也是对企业的评比。在企业产品质量、配送过程、售后服务各个环节用互联网进行精细监控,是“互联网+”时代客户都要求做到的。企业要发展,必须让员工接受“互联网+”的主要培训。
三、“互联网+物流”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的对策
针对上述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下我们从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一)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对策。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教学模式改革。基于“互联网+”,应建立一套适用的新型物流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业务下单、完成任务的形式进行课堂和课后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在课上在线学习,在课下可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即上岗,缩短岗前培训时间,与企业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这也需要教育机构给教师提供一个互联网教学平台,即“互联网+高等教育”或“互联网+物流教学”。教师通过这一平台,掌握到最新的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企业的需求,在教学中加入新理念,指导物流学生更准确地进行学习和就业定位。
2.高校可以设置物流创业、“互联网+”物流信息技术、“互联网+”货代等新培训项目或课程,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实训中提高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学习更加先进的物流技术。例如,在课堂教学上,多采用讨论案例和小组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源,完成PPT,完成企业的构建等业务。在实践教学上,可以在具体的实训教学中强化物流运输流程训练,并指导物流学生的实习期工作,在顶岗实习公司或企业中进行追踪,从企业中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真正实现物流专业教学做一体化。
3.学习运作物流营销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广告业务运作过程:如何打开市场,达到全国知名品牌,但要注意进行保本的营销。在购买广告上要有侧重点,有的企业重点放在购买电台、电视、电梯广告上;有的企业侧重购买校园广告和平面广告。其中,有新意的广告设计也成了学生设计的要点。揽客业务:练习如何与顾客有效沟通,学习内容包括传统的电话沟通、上门拜访、会议面谈及现在的商务通、阿里巴巴、微信和QQ方式。给出具体的问答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角色演练。在实训中,注重对物流客服工作的训练。学生只有保证回答问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才能确保客户满意度。
4.使用一些相关的运输软件进行业务过程的模擬和操作。根据物流类别区分,有三种类型的物流软件操作性和实用性比较强,通过这些操作能让学生更加了解和掌握现代运输经营流程。首先,物流经营管理沙盘的学习和对抗赛。各大高校都比较注重这个沙盘比赛,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要及时关注企业现金流和订单执行情况,充分体验物流公司经营的优胜劣汰和运输业务的经营过程。表现优秀的学生,除了在竞赛中可以获奖,在将来公司的运营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其次,运输经营实验。基于公司运输工作业务的经营实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讨。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运输经营的风险,如何有效判断并规避风险,如何在运营中买到足够的车辆,如何满载运输,如何报运价和打价格战,如何保本及争利。这个软件是网络版的,侧重考察学生的运作和计算能力。最后,3D运输实训。可以引进先进的3D物流软件系统,让学生在实训中担任货代员、报关员、关务员、文员、司机、报检员、运输经理等职位,完成一系列仿真任务(如进出口、物流仓储、配送)。此实训案例使用的是真实企业的案例,能够逼真地完成运输动作,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学生在实训中对整个运输流程有了全面的认识,对他们进入实习岗位有较大帮助。
(二)物流企业的人才培养改革对策。在以往的招聘中,物流企业看重的是文凭、工作经验和各种职业技能证书。企业对物流人员的要求一般是:能满足和适应现代工作特点,熟悉电脑制单;必须有一定的打字速度,录单速度高。而在传统企业的培训中,往往是采用简单的企业认识与安全培训,再加上计算机培训的惯常作法。员工在进入公司的前三天,必须认知公司的概况和全部工作内容。这种做法常常会忽略企业员工业务水平的提高。所有部门的新员工都放在一起培训或是同样场合下培训,往往新员工只认识到公司的名字和概况,整个培训就结束了。
现代物流公司都是做精细物流培训,以提高员工对“互联网+”的认识,并且通过做项目和开展业务小组评比的形式与员工绩效挂钩。第一条,安排员工参加物流师考试培训,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获得专业上岗证书。对系统单据进行统一归档和整理,实现电子化档案。第二条,安排以老带新,由有经验的人带着新人做单据,这样上手比较快。第三条,要求员工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如相关业务的员工可以学习商品管理对货物的安全管理、学习物流管理对仓储运输等相关的优化管理等。第四条,加强公司的团队建设,进行矩阵式业务管理,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完善奖罚机制,杜绝铁饭碗。
在上述培训完成之后,超过85%的物流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比较容易融入公司工作中,许多学生的业务能力比较强。特别在物流车辆的选择、经营过程、路线设计上,有较好的可执行选择和设计方案,月报告书写重点突出,业务量有所提升,能给公司创收,企业反映良好。
【参考文献】
[1]拉特利夫.物流运作优化十原则[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8)
[2]杨华俊.加强企业物流资源整合再造企业物流流程[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S)
【作者简介】黄 艳(1982—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