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消费与中国成年居民肥胖相关性的研究

2017-07-25谢向英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年6期
关键词:肥胖者饮茶体重

管 曦,谢向英,林 畅

(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州 350002;3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科技与经济研究所,福州 350002)

茶叶消费与中国成年居民肥胖相关性的研究

管 曦1,3,谢向英2,3,林 畅1,3

(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州 350002;3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科技与经济研究所,福州 350002)

利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和多元回归模型,以身体质量指数(BMI)衡量肥胖程度,从是否饮茶和饮茶量两个方面定量分析饮茶与不同肥胖程度中国成年居民肥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是否饮茶与中国成年肥胖者的BMI指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769;饮茶量与中国成年超重者的BMI指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02。基于大样本数据的分析显示:茶叶的减肥功效针对部分消费者有效。从公共健康和减肥视角推动国内茶叶消费的政策,需要考虑茶叶消费的二阶段和饮茶居民的多元化,以采取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茶叶消费;身体质量指数;成年居民;相关性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与防癌、长寿、减肥的关联性得到越来越多研究的关注[1-4]。作为茶叶主要消费国,中国城乡消费者的饮茶率分别达到46.5%和33%[5],2006—2011年间中国的饮茶者数量共增加0.4亿,从3.88亿增加到4.28亿[6]。中国国内茶叶消费总量已达到106.11万t,占同期全球茶叶消费总量404.28万t的26.25%,茶叶消费总量和茶叶消费者数量均位居全球第一。

茶叶的减肥功效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从已有的文献来看,一方面,现有研究开始梳理茶叶减肥的机理机制[7-12];另一方面,大量的研究通过动物实验或者临床观察,来分析茶叶的减肥功效[13-17]。目前的研究大多采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统计学描述对比,分析实验组饮茶前后的体重指标变化,这种基于个体自身对照的分析,大多忽略年龄、性别、区域、城乡、教育程度等人口特征因素在人体体重变化中发挥的作用,可能会导致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偏差;其次,已有研究较少区分消费者的肥胖程度,没有考虑到饮茶对超重者和肥胖者体重的影响可能会存在差异;再次,基于数据的可得性,目前的临床试验主要从质的维度(是否饮茶)考察茶叶的减肥效果,而较少从量的维度(饮茶量多少)茶叶的减肥功效。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数据,将消费者按照不同肥胖程度加以区分,重点考察是否饮茶和饮茶量多少与消费者肥胖程度的关联性,以期从更为全面的视角观察茶叶的减肥功效,为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数据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CHNS,该国际项目由中国疾病中心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合作展开,主要涉及中国居民的家庭食物消费和营养情况调查。该营养调查样本量大,且为跟踪性调查,2011年第9轮调查获得约1.4万个样本,涵盖全国12个省份,人口覆盖达到6.29亿,占当年全国13.47亿人口的46.79%,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基本上反映中国居民家庭食物消费和营养的基本概况。在调查问卷中,有调查项目询问居民是否饮茶、饮茶频率和饮茶数量,可以作为界定居民茶叶消费的主要指标。由于是追踪调查,除了2011年新增加的3个省份外,其他9省的数据都可以向上追溯到2009、2006或2004年,从而一定程度上保证本文所讨论的饮茶行为是自然状态下的长期消费行为。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OLS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饮茶行为与BMI指数的相关性,其通用方程为式(1):

y=α+βixi+e

(1)

式(1)中,y是因变量、xi是自变量、e是误差项、α是常数,通过回归后得到的是偏回归系数,反映的是在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的时候,xi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化量。

1.3 相关指标

在因变量的选择上,本文主要使用身体质量指数作为衡量中国成年居民肥胖的指标。BMI是目前国际上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卫生部2003年根据我国人口特点,提出了依据BMI指数判定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程度的临界值,认为BMI≥24的时候为超重、BMI≥28的时候为肥胖。由于本研究中体重偏低样本较少,仅占样本总量的0.87%,且本研究关注的重点在于茶叶的减肥功效,因此,在本研究中将其归入体重正常类。

在自变量的选择上,除了使用是否饮茶作为自变量,本文还使用了居民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城乡、是否有工作、年龄平方等变量。之所以加入这些变量,是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的年龄、运动程度、性别、教育程度、饮酒和吸烟量等都与中国成年人的超重肥胖具有显著关联性[18-21]。因此,本文想在控制住这些人口特征变量后,单纯考察饮茶与BMI指数的相关性。

当自变量为饮茶数量时,为了更加准确的分析饮茶量与BMI指数的相关性,本文仅仅选择所有回答“过去30天中饮茶频率”为“几乎天天喝”的样本,以其每日饮茶杯数作为饮茶数量,得到的回归系数能够反映成年居民饮茶量与BMI指数的相关性。

由于青少年仍然处于发育阶段,老年人的BMI指数变化又主要与年龄有关。因此本文剔除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样本,最终得到有效样本8 951个,其统计性描述如表1所示。整体上看,随着BMI指数的增加,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消费者的饮茶率分别为24.48%、28.55%和29.06%,针对具有饮茶行为的消费者来说,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居民的每日饮茶量分别为3.66、4.02和4.14杯,都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这说明目前茶叶的营销中对茶叶减肥功效的宣传,确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饮茶。但饮茶的减肥功效在哪些消费者身上体现更为明显,仍有待研究的进一步分析。

表1 中国不同肥胖类型成年居民样本统计学描述

注:表格中所有数据均为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是否饮茶与消费者肥胖的关联性分析

通过将相关数据带入OLS模型,得到以下回归结果(表2)。方程1是仅将饮茶行为作为自变量带入模型后的回归结果、方程2是在控制了各种人口特征变量后,使用所有样本后的回归结果,方程3~5则分别为使用体重正常居民、超重者和肥胖者样本得到的回归结果。由于本文重点考察饮茶与BMI指数的关联性,进入模型的其他因素只起到控制变量的作用。因此,下文的解释中只详细分析是否饮茶和饮茶量多少的回归系数。

从表2来看,方程1的回归结果显示,不考虑人口特征的差异,是否饮茶与消费者的BMI指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其回归系数达到0.349。这意味着一个饮茶的消费者较没有饮茶的消费者来说,饮茶会增加其BMI指数0.349个单位。但该模型没有考虑消费者年龄、性别、城乡分布等因素对BMI指数的影响。因此,控制其他一些人口特征变量如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后,方程2回归结果显示,是否饮茶与BMI指数无显著相关性,这与方程1的结果显然不同。当两个居民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同处城镇或乡村、工作状态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一个消费者开始饮茶并不会导致其BMI指数与另一个没有饮茶居民的BMI指数有显著不同。

方程3~5的回归结果进一步列出当消费者的肥胖程度被控制后,是否饮茶与其BMI指数的相关性。如表2所示,是否饮茶会显著降低肥胖者的BMI指数,饮茶的肥胖者较之非饮茶者会显著降低BMI指数0.769。但对于体重正常的居民来说,是否饮茶会显著增加其BMI指数,而是否饮茶与超重者的BMI并无显著相关性。

表2 饮茶行为对中国不同肥胖程度居民BMI的影响

注:***、**、*分别代表在1%、5%、10%的水平下显著。

2.2 饮茶量与消费者肥胖的关联性分析

与表2中的模型解释基本一样,方程6是仅将饮茶行为作为自变量带入模型后的回归结果;方程7是在控制了各种人口特征变量后,使用所有样本后的回归结果;方程8~10则分别为使用体重正常居民、超重者和肥胖者样本得到的回归结果。从方程6和方程7的回归系数来看,饮茶量与饮茶消费者的BMI指数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但在控制主要的人口特征变量后,饮茶量与饮茶居民BMI指数的关联程度和显著性都显著下降,显著性由1%显著下降到10%显著,回归系数由0.073下降到0.059,说明随着饮茶消费者每日饮茶数量增加1杯,BMI会提高0.059。方程8~10的回归结果则进一步显示,对于体重正常者来说,BMI指数会随着饮茶量的增加而上升,而对于超重者和肥胖者来说,饮茶量的增加会降低其BMI指数,这和现有的大部分研究结论较为一致,即饮用更多的茶叶有助于减肥,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BMI指数。但是从关联的显著性程度来看,饮茶量只与超重者BMI指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而对体重正常者和肥胖者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饮茶量多少与超重者BMI指数的相关性显著为负,对体重正常者和肥胖者没有显著影响。

表3 饮茶量对中国不同肥胖程度饮茶居民BMI的影响

注:***、**、*分别代表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

3 讨论

研究显示,在将消费者根据肥胖程度的不同加以区分后,是否饮茶和饮茶量多少对不同肥胖程度消费者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是否饮茶与中国成年肥胖者的BMI指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769,与超重者BMI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与体重正常者的BMI指数有明显的正相关。饮茶量多少与中国成年居民中超重者的BMI指数有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02,与其他居民BMI指数的相关性不显著。因此,从茶叶减肥的功效来看,至少本文的研究结论显示,茶叶的减肥功效并不是对所有消费者都有效,而仅仅可以在开始喝茶的肥胖消费者和不断加大茶叶消费量的正常体重消费者身上观察到。

由于肥胖会导致大量的公共卫生医疗支出,欧美国家的数据显示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医疗支出已达到医疗卫生总支出的2%~7%[22],这导致相关的政策引导和干预十分必要。从公共健康和减肥的视角推动国内茶叶消费,需要注意到茶叶消费的二阶段和饮茶居民类型的多样化,充分考虑茶叶减肥功效对不同对象的适用性,以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干预。从政府层面,可以通过更多的宣传将“茶为国饮”和健康饮料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企业层面,可以针对不同的缝隙市场采取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如针对已有饮茶行为的超重者,可以考虑开发一些内含物更高(如茶多酚)的茶叶产品,提升其饮茶量已达到减肥功效。◇

[1]Mukhtar H,Ahmad N.Tea polyphenols:Prevention of cancer and optimizing health[J].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00,71(6):1698-1702.

[2]CAO,Y.H.,CAO,R.H.Angiogenesis inhibited by drinking tea[J]. Nature,1999,398(4):381.

[3]Kuriyama,S.,Shimazu,T.,OHMORI,et al.,Green tea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due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cancer and all causes in Japan[J].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6,296(10):1255-1565.

[4]Khan,N.,Mukhtar,H.Tea polyphenols for health promotion[J]. Life Science,2007(81):519-533.

[5]管曦,杨江帆.基于二阶段的中国茶叶消费行为分析[J].中国茶叶,2015(2):9-10.

[6]管曦,杨江帆.中国城乡居民茶叶消费对比研究[J].茶叶科学,2015,35(4):397-403.

[7]YANG,C.S.,HONG,J.,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 by tea:possible mechanisms and human relevance[J]. 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2013(33):161-181.

[8]HUANG,J.,WANG,Y.,XIE,Z.,et al.,The anti-obesity effects of green tea in human intervention and basic molecular studies[J].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4(68):1075-1087.

[9]SEA-TAN,S.,GROVE,K.,LAMBERT,J.D.Weight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metabolic syndrome by green tea[J].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2011(64):146-154.

[9]吴朝比,黄建安,刘仲华,等.黑茶调节高脂血症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1,32(19):307-311.

[10]叶小燕,黄建安,刘仲华.茶叶减肥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2,33(3):308-312.

[11]龚金炎,焦梅,吴晓琴,等.茶叶减肥作用的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07,27(3):179-184.

[12]姜玉芳,吴远双,宋玉竹,等.茶叶减肥降脂机制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4):353-357.

[13]江和源,郑高利.茶多糖降小鼠血糖功能的实验研究[J].食品科学,2004,25(6):166-169.

[14]Westerterp-Plantenga,M.S.,LEJEUNE,M.P.,KOVACS,E.M.Body Weight Loss and Weight Maintenance in Relation to Habitual Caffeine Intake and Green Tea Supplementation[J]. Obesity Research,2005,13 (7):1195-1204.

[15]Hursel R,Viechtbauer W,et al.The effects of green tea on weight loss and weight maintenance:a meta-analy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2009,33(9):956-961.

[16]Nagao T,Hase T,Tokimitsu I.A green tea extract high in catechins reduces body fat and cardiovascular risks in humans[J]. Obesity,2007,15(6):1473-1483.

[17]Auvichayapat P,Prapochanung M,Tunkamnerdthai O,et al.Effectiveness of green tea on weight reduction in obese Thais: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 Physiology & Behavior,2008,93(3):486-491.

[18]沙敏,武拉平.BMI指数在食物消费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21(7):58-62.

[19]张莹,焦怡琳,陆凯,等.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影响因素Meta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2):232-235.

[20]孙健平,张东峰,刘丽,等.青岛地区35-74岁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4):506-508.

[21]倪国华,郑风田.西式快餐、肥胖与公共健康危机-基于行为经济学偏好理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9):37-48.

[2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besity: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R].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2000(894):83.

(责任编辑 李婷婷)

Correlation Between Tea Consumption and Obesity in Chinese Adults

GUAN Xi1,3,XIE Xiang-ying2,3,LIN Chang1,3

(1College of Economics,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2College of Management,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3Institute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Economics of Tea Industry,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By using data from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and OLS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ea consumption and BMI in Chinese adults in different groups basing on the levels of obes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hether to drinking tea and how much to drink.The results showed the necessity to control the demographic to study the weight-loss of tea consumption,and tea drinking had significant and negative effect on Chinese obese adults’ BMI.The amount of tea drinking had significant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Chinese overweight adults’ BMI as well.Therefore,the policy aiming to promote domestic tea consump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health and diet should focus on the dichotomy of tea drinking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ea drinkers.

tea consumption;BMI;adult;correlation

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专项(项目编号:闽教科(2015)75号);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J01258);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项目(项目编号:FJKX-ZD1501)。

管曦(1978—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茶业经济。

猜你喜欢

肥胖者饮茶体重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称体重
中年肥胖者应常食红豆
肥胖者保持健康的秘密
减肥能改善睡眠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