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经典、品生活、促写作”

2017-07-24吴宏宇

关键词:经典阅读写作能力

吴宏宇

【摘要】 在诵读、背诵白话文经典的同时,寻找文本与学生的共情点,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学习作家的写作图式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图式,通过密集的短文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生活和写作 经典阅读 写作图式 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7-169-02

0

一、“经典+生活+写作” 三结合法的描述

训练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基本功,一般的方法是从训练观察方法入手, 以日记、周记、小练笔等为载体开展的。这类方式虽有便利、贴近生活、生动活泼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训练周期长,学生兴趣容易丧失; 学生语言品质不高,难以获得进步;写作题材局限,视野不宽等等缺点。

为了探索更高效的作文基本功训练之路,我对四年级的作文基本功训练方法进行了改进,变传统的“两点循环”为“三点循环”。如果说传统的训练方式是“生活——写作“这两点相互循环的话,我所做的改变就是在这两点中加入了“经典”,变为“经典——生活——写作” 三点循环。

下面对“经典+生活+写作”三结合法进行总体描述:

起点:小学四年级。载体:常设的小练笔本。训练方式:“经典+生活+写作”三者结合。即学生首先学习、背诵经典文段,然后,仿照作家的眼光,作家的视角去观察和体验生活,然后写作。写作之后,拿自己的作品和经典比较,看看差異在哪里,然后再去观察和体验,再写作。如此,往复循环。

如图:

二、改进的必要性

(一)改进的理论依据

根据脑科学的语言学习关键期理论,0-12岁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6-12岁为第三关键期。从婴儿出生到青春期开始之前,也是个体发育中神经系统具有很大可塑性的时期。因此,从幼儿园到小学都处于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因此,从幼儿园到小学都处于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小学是儿童学习的最佳年龄。①根据这个理论,积累大量的、优质的、经典的白话文,必然对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产生终生的影响。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在人的记忆中所保留的客观事物的形象。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儿童知觉的特点,通过科学的训练,逐步把知觉发展成有目的,有系统的观察——知觉的高级形式。③P6 表象在人的脑子里存在并不是孤立的,它的活动经常受到言语——主要是内部言语活动的指导、配合和制约。④儿童进行思考,对思考结果的回忆,把思考的结果明确地传递出去,离不开字词的选择和句式的安排,离不开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的活动。⑤根据相关理论,儿童作文教学离不开观察的训练和语言的积累。而大作家观察事物的视角和表达的语言无疑是最好的范例。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说:“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起始阶段,就接受语言大师、名家的典范作品的熏陶,这对培养其纯正的语言趣味、感觉、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是受益终生的。”我认为语言趣味、感觉、习惯才是作文能力的核心,是素养问题,是“本”。至于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开头、结尾等等属于策略问题,是“末”。二者不可倒置,可以说,没有很好的语言趣味、感觉、习惯,即或你对写作知识懂的再多,也写不出好的作文。

(二)改进的现实需求

而今社会网络发达,“轻阅读”“浅阅读”流行,各种流行的网络语言层出不穷。儿童的吸收能力强,我们如果不以优秀的经典占据孩子的头脑,那些浅薄的语言就会侵蚀他们。这个时代是与网络“抢”孩子的时代。

我们都知道,作文水平的提高,仅仅靠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依靠学生在课外的阅读。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珠三角的农村小学,学生多为外地来务工的农民工子弟。他们的父母苦于生计,工作时间长,根本不能照顾到孩子学习。

我家访过很多孩子:一间大约8、9个平方的房子。上下铺的床,父母睡下铺,孩子睡上铺。一张小方桌,既是书桌又是餐桌,晚上10点了,孩子们还见不到父母。这是普遍景象。在这种情况下,在作业本上到处是油渍,打开作业本就能闻到他们家昨晚吃什么菜的情况下,你如何能奢望课外阅读?如何能奢望有品质的阅读?即使有课外书,多数也是作文选或者漫画书。对这样的学生,我觉得不能奢求他们能够主动读书,主动向经典学习。因为他们就没有课外书,就算有,也是一些品味不高的书籍。更缺少能够引领他们读书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抓住黄金时期,主动提供高品味的经典,引导他们学习、观察、模仿、迁移,促使孩子们的写作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经典+生活+写作”三结合法,有三大优势

优势有三点:

1.在经典作品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仿效作家的表达方式,逐渐学会怎么用书面语表达。通过诵读和背诵这些经典,可以积累大量的表达图式。当学生需要的时候就可以自如的调用,做到有话会说。

2.在作家的视角的指引下,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学生可以逐渐学会观察和体验,做到有话可说。最为重要的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灵就会变得敏锐,敏感,这恰恰是写作最重要的因素。

3.通过大量的简短的写作练习,能使学生获得表达的乐趣,做到有话愿说。

三、“经典+生活+写作”三结合法如何开展

共分五步进行。第一是选择经典,第二是诵读、背诵经典。第三是针对性的短教学。第四是开展观察活动。第五是针对性的评价。

第一选择经典。

我选择的文章都来自于教材或者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主编的《小学语文名家读本》丛书。囊括了鲁迅、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萧红、汪曾祺等10位现当代语文大家的作品。

对于《小学语文名家读本》中的文章,再根据自定的三原则进一步筛选。这三原则是:不符合四年级学生需要的不要;不可以在生活中还原或者类似还原的不要;太长的不要。

确定需要的篇目后,对所选篇目进行一定的改装。改装的方法: 一是截取。把文章掐头去尾,留下精彩而又不长的段落(通常是200字左右)。截取时需要注意:不要对段落中的文字进行删改;注意上下文的关联,尽量选取关联不大的部分;尽量选取表达方式不同的段落。二是“穿鞋”。对于每个截取的段落,在底部加上一段阅读导语,引导儿童注意作者的表达方式。

例如:文段选自《我的家乡》汪曾祺

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在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向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歙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船底,又顶篙子,一步一步走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滚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

(有些东西是会动的!要多看看,把他的动作看清楚。比如:脱光了上身——把篙子梢头顶在肩窝处——一步一步走向船尾——拖着篙子走回船头——篙子投进水里——又顶篙子——一步一步走向船尾。我们也去看会动的东西,注意看他的动作!)

文段主要描寫了船工如何撑船,详细地描写了撑船的动作。而撑船的动作又是一个往复循环的动作,写好其中一个循环,就可以很好的写清楚整个动作了。类似的这种循环往复的动作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引导学生注意这样的表达图式,并以此为经验,去观察生活中的类似行为。

第二诵读和积累。

诵读就是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带着孩子们一起读经典。积累就是背诵。我把选择的文段,集合在一起,印制成a4纸大小的资料,要求孩子们用文件夹保存好。每天要背诵一段,家长签名。老师一段时间检查一次。除了,指定需要背诵的篇目外,还积极推荐课外书给学生,他们购买后,拿回学校来,我给他们指定内容,他们自己再家背给家长听。

第三步是针对性的短教学。学生背诵了相关文段之后,还要他们更深入的注意表达。几乎每个文段,我都会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短教学。

所谓针对性,指的是把教学目标指向作者的表达方式 。

比如:李小龙一抬头,看见天上飞着一只东西。鹤!他立刻知道,这是一只鹤。李小龙没有见过真的鹤,他只在画里见过,他自己还画过。不过,这的的确确是一只鹤。真奇怪,怎么会有一只鹤呢?这一带从来没有人家养过一只鹤,更不用说是野鹤了。然而这真是一只鹤呀! (选自《我的上学路》)

在这个文段中,作者用不同的句式,反复地表达了初见鹤的惊喜。学生要学习的就是这样一种表达图式:用不同的句式,从不同角度,讲述同一意思。并利用不同句式的组合强调某种情感。基于这个分析,就可以确定短教学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利用不同句式强调情感,并模仿这样一种范式去尝试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所谓“短”指的是利用早读午读或者托管课的时间,开展10—15分钟的教学,这种教学时间短,目的单一,所需要运用的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不需要长时间的教学构思 ,易于操作。

短教学效果说明:

例1:叮、叮、叮,上课了,强哥?!吴老师来了,他的头很奇怪,前面是光秃秃的一片,如同镜子般光滑。不!应该说镜子还没有吴老师那么光滑,真奇怪,老师怎么会是光头?这个学校附近没有什么理发店,再说,谁会想成光头强啊!

( 郭兴)

例2:我低头一看,看见地上跳着一只东西。蚱蜢!我立刻知道,这是一只蚱蜢,我最怕蚱蜢了,我希望这是一场梦,可是,这的的确确是真的!真倒霉,怎么会来了一只蚱蜢呢?然而,这真是一只蚱蜢啊!

(廖睿)

例3:我一抬头,树上有一个长长的影子,毛毛虫!我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毛毛虫,因为我已经被吓了几百次了。不过,这个毛毛虫太让人害怕了,我长那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吓人的毛毛虫呢!

(范丹丹)

第四步是开展观察活动。教师模仿文段的场景,带领学生开展活动,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模仿作家的视角观察。

第五步针对性评价。每次小练笔的批改,只针对相关文段所指向的表达方式做出评价,不对其他内容评价。

四、“经典+生活+写作”三结合法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每个学生已累计完成小练笔45篇,约5000—6000字左右。叙述能力、描写能力有了一定的变化。观察能力较训练之前有了提高,能注意较为细微的差别或者变化。并能由此生发独特的感受。

[ 参 考 文 献 ]

[1]温寒江,主编.《观察.说话.写话——小学作文教学起步教学与思维训练》p43.

[2]袁浩,戴汝潛,著.《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 p5.

[3]袁浩,戴汝潛,著.《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 p6.

[4]袁浩,戴汝潛,著.《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 p7.

[5]袁浩,戴汝潛,著.《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 p7.

猜你喜欢

经典阅读写作能力
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思考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想象力都去哪了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低年级经典阅读指导方法之我见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