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初探与实践
2017-07-24谭素贞
谭素贞
【摘要】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教育创新的要求,本文以学生数学学习情况为着眼点,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入手,对师生互动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与实践。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关键词】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互主互动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7-051-01
0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研究数学教学方法的学者很多,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在继承和发扬具有中国特色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与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思想和借鉴国外诸多先进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和总结,并且提出了很多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入发展。
然而综观现状,诸多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果并未得到推广,有的由盛到衰,有的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处。究其原因在于所提出的这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虽然它们的理论依据、具体实施步骤、适用范围及取得的教学效果等方面是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但是透过对各种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内容分析,则大同小异,多源于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问题解决式的诠释与我国传统教学中的“精讲多练”的碰撞。
只偏重强调某个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而在课堂教学中用某种形式的“千篇一律”取代了“传统教法”的现象有目共睹。把教学方法的改革看成一个“新”的方法代替“旧”的方法的单因素问题,不考虑其外部环境,片面强调自己教学方法的优点。
现行的数学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解题教学仍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大量练习来学习数学,是当今我国数学教学方法的主旋律,通过大量模仿性练习,这对提高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学生解题能力的确行之有效,并被冠以“见多识广”、“熟能生巧”而被广大教师所信服。而这个问题的背后却掩盖了“熟能生厌”及“熟能生笨”的数学教学中所缺乏的创新意识。这中间有考试制度的制约,有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有教师惰性的存在等原因。正因为要改变这个现状,大批有识之士才提出了诸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出现上述问题的实质在于,我们教学方法改革自身的内部存在着问题,不能只在数学教学方法的圈子里看待数学教学的改革。我们可以从师生互动的理论打开数学教学研究的思路,寻求数学教学研究的新观念,给出科学的、恰当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二、师生互动理论的内涵
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主要和特殊的形式,互动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之间发生,但仅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客观存在,个体之间只是简单的施加与接受、刺激与反应或被动的单方面作用,并不能认为师生之间存在互动。只有师生共存的个体之间的行为发生相互联系和彼此之间能动反应时,才谈得上师生互动的存在和发生。在师生互动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上,需要强调师生互动是存在于师生、生生之间,其师生互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并且师生双方在互动中是同等重要,互为主体。
三、师生互动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1)把握课堂情绪,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
赞可夫说:“教學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师动生不动。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首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注意到互动首先是一种情感、情绪的互动,教师没有创设一种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很多名师在上课之前都非常注意与学生进行课前几分钟的互动,建立和谐、安全、活跃的心理气氛,为课堂互动教学奠定基础。
(2)创设教学情境,使师生互动充满活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教师要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
(3)把握教育时机,引导互动
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两个互动的主体。学生的“动”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但基于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没有老师的参与引导,很难动得自如、动得深刻、动出创新。一句话,“在教学中,学生的言听计从是由教师领导着进行的”,只有当教师不失时机地把握教的机会,引导、点拨、质疑、启发、调节,才能调动课堂氛围,激发互动,把握什么样的教学机会及时“出击”激发互动,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4)区别教学层次,广泛互动
教学中,应该依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等情况,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本着使全体学生互动的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层次策划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对程度较差的学生,采取“小步子,慢速度,多台阶”的教学原则;对程度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比较放开走。(2)落实知识分层,相同的知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3)点拔分层,在问题讨论、探究性问题等教育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针对性地点拔,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主要是从知识生长点及疑点、难点处进行较为详细的辅导,而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偏重于算理的点拔和学法指导。
(5)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许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的主要原因就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实在是太远了。我们的数学课总是由复习旧知到引入新知,讲的又都是些体现编写者意图的书本知识,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抽象。由于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学习缺少动力,教师的教学难以奏效。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 参 考 文 献 ]
[1]施良方.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张奠宙.数学素质教育设计,江苏教育出版社.
[3]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江苏教育出版社.
[4]张奠宙.数学素质教育教案精编,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