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读后续写”研究综述

2017-07-24张艳张俊

关键词:读后续写二语外语教学

张艳 张俊

(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 400031)

我国“读后续写”研究综述

张艳 张俊

(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 400031)

“读后续写”是我国学者王初明教授新近提出的一种外语促学方法,但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王初明教授近期又将其上升为“续论”。为更好了解读后续写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和现状,以2012-2016年在我国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为主要依据,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取得的成就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读后续写;续论;二语习得;外语教学;综述

协同(alignment)是对话互动中的一个重要机理,也是二语习得的关键[1-2],近年来颇受二语习得和心理语言学研究学者的关注[1][3-4]。我国学者王初明更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读后续写”的二语学习与教学方法,并进而将其上升为“续理论”(简称“续论”)[5]。典型的“读后续写”指让学习者阅读一篇没有结尾的目标语文章,然后依照上文思路补全文章结尾,其目的旨在紧密结合学习者的语言理解(读)和产出(续写),以此产生协同效应促进语言学习。王初明认为,读后续写相对于其他外语学习任务而言具有更多促学优势和促学特征,因为它将理解与产出,模仿与创造,学习与应用相结合,以更为高效的方式促进了学习者的语言习得与学习[5-6]。为此,王初明在读后续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8个以“续”为核心的子续类,并统称为“续作”[5]。

“读后续写”的提出,在外语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相关研究接连不断。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外语类核心杂志《现代外语》也在2016年第六期推出了以“读后续写”为主题的二语习得研究专栏。为更好了解该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笔者对CNKI上以“读后续写”为主题发表的相关学术期刊论文进行了检索,为确保文献的可靠性,笔者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人工筛选,只选取了发表在我国外语类核心刊物上的相关研究文献共计13篇①,时间跨度为2012年至2016年。

1 研究现状

1.1 研究趋势

通过对13篇文献进行整理发现,自“读后续写”这一外语促学方法提出以来,我国相关研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2016年最多,共有6篇(见表1)。这说明国内对“读后续写”进行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

表1 2012-2016年间我国“读后续写”研究文献数量统计

年20122013201420152016总计量1213613

1.2 研究方法

根据高一虹等有关研究方法的分类标准,研究论文可分为实证研究(Empirical studies)和非实证研究(Non-empirical studies)两大类。实证研究主要指以系统采集的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非实证研究主要指不以系统采集的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包括个人感想、操作描述及理论思辨等[7]。据此定义,笔者对我国2012-2016年间13篇有关“读后续写”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类(见表2)。

表2 2012-2016年间我国“读后续写”研究方法统计

注:E代表实证研究,N代表非实证研究

从表2可以看出,“读后续写”的相关研究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这可能是由于“读后续写”尚处发展阶段,对其促学作用的探讨除有一些理论思辨的支持外,尚缺乏可靠的实证研究的证据支撑,因而多数学者可能正忙于对其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

1.3 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笔者将收集到的13篇文献分为3大类(见表3)(主要根据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分类,未考虑重合部分,即属于此类的文章不属于彼类)。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所分类别中,第二类研究所占比例最大。

表3 2012-2016年间我国“读后续写”研究内容的分类情况

第一,“读后续写”促学作用的理论论证。王初明以协同和互动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读后续写”的促学方法,并对其促学优势进行了剖析。同时,王初明还通过列举他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两项有关“读后续写”的研究,进一步论证了“读后续写”的促学作用,并就“读后续写”任务设计和操作方法进行了介绍[6]。王初明以母语习得为参照,分析和归纳了母语对话促学语言中的5个基本特征,然后以这些基本特征为标准对当前常用外语练习的促学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分析结果显示,对话和“读后续写”的促学效果最强,但“读后续写”在实际操作和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方面更具优势[8]。王初明将“读后续写”上升为“续论”,并提出了“读后续说”“读后续译”和“听后续写”等9个以“续”为核心的语言促学方法[5]。

第二,“读后续写”促学作用的实证研究。在“读后续写”这一外语学习方法提出之初,对其促学作用仅有一些理论性的探讨,缺乏实证研究证据。为此,许多学者开始对“读后续写”的促学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王敏和王初明对“读后续写”任务中语言理解与产出之间的协同效应及其对外语习得和使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读后续写”任务中存在协同效应,学生在词汇和语法层面都倾向于使用前文材料中高频出现的语言结构,且学生在“读英续英”中的语言错误也明显少于“读汉续英”,且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对协同的敏感度存在差异[9]。郝红艳以外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读后续写”练习对汉语名量词的促学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较名量词的填空练习而言,“读后续写”练习引起了绝大多数被试对名量词的注意,极大促进了被试对新名量词的使用,因而其促学效果更为明显[10-11]。姜琳和陈锦考察了“读后续写”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语言准确性、复杂性和流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读后续写”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者的语言产出表现,对学习者语言的准确性和复杂性具有明显的作用[12]。王初明采用有声思维法,对汉语专业外国留学生阅读和续写的思维过程进行了剖析。分析结果显示,“读后续写”符合语言习得和学习的规律,有很好的促学功效[13]。王启和王凤兰检验了汉语作为外语“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及其对汉语使用的影响。结果显示,汉语作为外语“读后续写”中的协同效应十分明显,且汉语偏误发生率显著降低[14]。姜琳和涂孟玮就续写任务和非续写任务(如写概要)的促学作用开展了一项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概要写作,“读后续写”能够更为高效地促进学生二语词汇习得,特别是在语义和语用方面,“读后续写”的效果明显优于概要写作[15]。洪炜和石薇以外国留学生为被试,考察了“读后续写”任务在汉语量词习得中的效应。研究发现,续写组的汉语量词学习效果较阅读组而言显著提高,其学习效果的持久性也明显高于阅读组[16]。许琪将“续”的理念应用于翻译学习中,以验证“续论”指导下的“读后续译”对翻译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协同效应同样存在于“读后续译”中,学生能够将前译文中的语言结构运用到续译部分,因而能够有效提高翻译质量,促进翻译学习[17]。张晓鹏就读后续写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读后续写”对学生作文的文本特征产生显著影响,对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读后续写”还能帮助学生使用更地道的英语表达,减轻写作压力,增强写作成就感[18]。

第三,“读后续写”的应用研究。由于“读后续写”的正式提出迄今只有五年时间,目前对其研究还主要停留在验证阶段,真正与之相关的应用研究还十分缺乏。王初明和亓鲁霞将促学效果显著的“读后续写”应用于外语考试的题型开发,并对开发出的新题型的信效度进行了初步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将“读后续写”题型应用在考试中是可行的,就其效度而言,“读后续写”题型与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以及教师排名呈显著相关,说明该题型能够有效测量并反映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信度而言,由于续写题型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分工具的质量、评分员的素养以及评分的具体操作而非试题本身,但通过相关软件分析“读后续写”题型的整体信度较好,具有可行性[19]。

2 “读后续写”研究评介

经过近五年的发展,“读后续写”从促学方法上升为语言习得理论,从对其促学作用的理论推理到多方的实证研究,充分说明该理论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应用价值。然而,由于该理论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研究仍有相当的局限,一些可能存在问题也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下面笔者就该理论相关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成就进行总结,并对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做一些思考和分析。

2.1 取得的成就

2.1.1 相关实证研究丰富

在“读后续写”提出之初,王初明教授只是对其可能具有的促学作用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尚缺乏实践的检验。为此,许多学者围绕其是否具有更强的促学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我国的英语学习者,还涉及来我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自“读后续写”这一理论提出以来,许多学者围绕其是否具有更强的促学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各类研究结果都表明,“读后续写”较其他类型任务而言具有更强的促学作用[14-16]。对“读后续写”促学作用的实证支持,为“读后续写”在外学教学、测试以及其仓相关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读后续写”作为一种新的外语促学方法,在促进我国外语教学质量和效率上具有积极作用。王初明指出,将“读后续写”应用于外语教学,不仅可以弥补学习环境欠缺和与本族语者交流机会不足的外语学习现状,而且还可以发挥写作促进外语精确表达的功效[5]。

2.1.2 研究涉及范围相对较广

“读后续写”作为一种语言习得理论,其研究和应用范围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外语学习与教学,其研究对象也不仅限于我国的英语学习者,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汉语学习者。就研究和应用范围来说,“读后续写”在语言测试题型开发和翻译教学领域中的可行性已经得到初步证实[17][19]。基于“读后续写”设计的测试题型在部分省市已经开始实际应用,如浙江的高考卷已经将“读后续写”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题项,该题项对于更为科学有效地考察学生外语能力起到积极作用。“读后续写”理念在翻译中的应用也获得了相关实证支持,研究结果表明,“读后续译”能够有效提升翻译质量促进翻译学习[17]。由此可见,“读后续写”的应用价值已经初步显露,如果相关教学任务和考试题型设计得法,它将为我国外语教学和测试作出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作为一种外语促学方法,“读后续写”还将为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汉语的国际化作出重要贡献。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对“读后续写”实际操作及其所涉因素的研究较为缺乏

目前,“读后续写”研究主要是围绕其促学作用的有效性而展开,而对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实施“读后续写”、影响“读后续写”有效实施的因素以及相关解决方案等缺乏深入研究。王初明指出,如果要有效发挥“续”的促学功效,那么“续”的任务设计非常关键[5]。就此,王初明还曾提出6点要求,如材料必须有趣且长短适中、难易度要适合学生语言水平以及指令要体现促学的基本要求等[6],其中任何一项要求没有达标都很可能会影响“续”的促学效果,而实际课堂中的续写任务设计非常复杂,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很多,设计或协调不当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如同一份续写材料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可能有趣而对另一些学生则未必,因而可能造成续写任务促学效果的差异。此外,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还需要定期对学生外语水平进行评测并设计相关难度的续写材料,而这无疑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乃至可能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而且在同一课堂对学生区别性的对待还有可能会造成外语水平薄弱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精神负担。因此,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和协调各项因素,那么以续为指导的任务就很可能会失去原本的促学效果甚至产生相反的作用。

2.2.2 对“读后续写”促学作用研究深度尚不足

围绕“读后续写”促学作用的研究仅停留在表层验证阶段,对其实际促学效果和影响因素缺乏长期的跟踪研究。虽然很多实证研究结果都表明,较其他类型任务而言,含“续”的任务对学生的促学效果更好,学生更倾向于高频使用前文出现过的词汇、句法结构以及时态等[17-19],但目前尚缺乏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持续跟踪研究。尽管有部分研究对续写的促学效果进行了一定时间的跟踪,但跟踪时间都不长,基本都在一周左右[9][16]。因此,“读后续写”的促学效果是否具有质的优势,还不得而知。在“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方面,学生在续写时,是因为理解和认同上文词汇和句法结构的用法而在下文有创造性的继续使用,还是简单地抄袭上文的词汇和句法也有待进一步检验。因此,“读后续写”的促学功效较其他类型任务而言是否确实具有质的优势,而非只是量的优势(如简单地统计学生对上文词汇和句法结构的复用率)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2.2.3 缺乏“读后续写”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影响的研究成果

教育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教育方式不当,很可能会对学生乃至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都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王初明认为,“读后续写”有助于释放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6]。张晓鹏通过研究也发现,“读后续写”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18]。但根据“读后续写”任务规则我们知道,在续写过程中学生必须反复阅读上文内容,以确保对上文内容和作者意图的充分了解,然后再沿原文思路续写下去。也就是说,学生的续写在很大程度上受原文内容和思路的限制,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和创造的空间较一般的主题写作而言被大大压缩,因为在续写时学生不可能太过偏离原文思路,否则将造成续写内容和上文内容的不协调以及逻辑上的不连贯。而主题写作却不同,学生从一开篇就有更为宽广的选择,只需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学生便可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从始至终按照自己的思路写完整篇文章。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较一般主题写作而言,续写未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反而还可能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造成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意识。因此,“读后续写”究竟是更能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是会抑制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还需要更多更为长期的实证研究来进一步证明。

3 结语

“读后续写”乃至当前的“续论”作为一个新近提出的外语促学方法和二语习得理论,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为我国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到目前为止,其应用除涵盖了传统的外语学习与教学领域之外还涵盖了翻译和语言测试等多领域。然而,该理论也存在一些有待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如续作任务设计的简便性和有效性、促学效果的持久性以及它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培养等。当然,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好的理论和方法也需要不断锤炼。“续论”也是如此,由于其正处于发展阶段,对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还未深入研究,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理论也将日趋完善,并为我国外语教学与学习等诸多领域作出积极贡献。

注释:

①其中有一篇是以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为单位发表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上的国家社科基金论文,因而也将其收录在内。

[1]Atkinson, D., T. Nishino, E.Churchill & H.Okada. Alignment and interaction in a sociocognitive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7, 91(2):169-188.

[2]王初明. 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97-299.

[3]Pickering, M.J.& S.Garrod. Toward a mechanistic psychology of dialogue [J].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004, 27(2):169-226.

[4]Costa, A. , M. J.Pickering & A.Sorace.Alig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dialogue [J].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2008, 23(4):528-556.

[5]王初明.以“续”促学[J].现代外语,2016(6):784-793+873.

[6]王初明.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2012(5):2-7.

[7]高一虹,等.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8-16.

[8]王初明.哪类练习促学外语[J].当代外语研究,2013(2):28-31+78.

[9]王敏,王初明.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J].现代外语,2014(4):501-512+584.

[10]郝红艳.“读后续写”练习对汉语名量词促学促用效果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5(6):90-94.

[11]Ellis, R. Focus on form: A critical review [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16(20):405-428.

[12]姜琳,陈锦.读后续写对英语写作语言准确性、复杂性和流利性发展的影响[J].现代外语,2015(3):366-375+438.

[13]王初明.读后续写何以有效促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5):753-762+801.

[14]王启,王凤兰.汉语二语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J].现代外语,2016(6):794-805+873.

[15]姜琳,涂孟玮.读后续写对二语词汇学习的作用研究[J].现代外语,2016(6):819-829+874.

[16]洪炜,石薇.读后续写任务在汉语二语量词学习中的效应[J].现代外语,2016(6):806-818+873-874.

[17]许琪.读后续译的协同效应及促学效果[J].现代外语,2016(6):830-841+874.

[18]张晓鹏.读后续写对二语写作过程影响的多维分析[J].外语界,2016(6):86-94.

[19]王初明,亓鲁霞.读后续写题型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5):707-718+800.

责任编辑:李增华

The Review of the Study of "Writing after reading" in China

ZHANG Yan,ZHANG Jun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1,China)

"Writing after reading" is a method proposed by Professor Chuming Wang for promoting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u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lated researches, Professor Wang has recently promoted it as "Xu Theory".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 of this method in China, review the related research papers which are selected from the core journals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 from 2012 to 2016, and has summarized achievements and analyzed possible problems of these researches.

Writing after reading; Xu Theory; SL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view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4.043

2017-03-11

本文为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微课的‘高级英语’混合式教学研究和实践”(163091)的研究成果之一。

张艳(1993—)女,重庆开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二语习得、语言测试。

G642.3

A

1674-6341(2017)04-0122-04

猜你喜欢

读后续写二语外语教学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浙江省英语新高考首考卷写作试题的评析与教学建议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
读后续写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