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学视域下的大兴安岭地区全域生态旅游分析

2017-07-24姜欣桐

关键词: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生态旅游

姜欣桐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8)

管理学视域下的大兴安岭地区全域生态旅游分析

姜欣桐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8)

大兴安岭地区拥有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自2014年全面停采后该区处于调结构和转方式的关键期,而立足于生态角度发展全域生态旅游是该区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基于此,运用管理学的分析法,全面分析大兴安岭发展全域生态旅游的内部优劣条件和外部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促进该区经济企稳回升。

大兴安岭;生态旅游;管理学分析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纬度最高、国有林保有密度最大、生态地位最为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但经过长期的无序采伐,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呈现数量锐减、质量下降的局面。自2011年12月《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被国务院批复,大兴安岭林区主采随即停止,该区“独木支撑”的经济模式从此终结,经济转型迫在眉睫。基于这种背景,发展生态旅游经济是大兴安岭地区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更是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最佳着眼点。

在大兴安岭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笔者探讨了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进行深入分析和细致研究,认为大兴安岭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大背景下,只有立足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发展生态经济才是最佳的战略选择。

1 大兴安岭地区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业优势分析

1.1 森林资源丰富优越

大兴安岭森林资源颇为丰富,境内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亚洲最大的寒温带湿地——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有国家唯一的具有高寒湿地特征的寒温带针叶林区。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自然保护区具有生物多样性、原始不可复制、作用不可替代的特征。

1.2 生态基础持续良好

大兴安岭林区因森林资源的富集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优势,特殊的生态地位、巨大的生态功能,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清湛的蓝天、纯净的空气、晶莹的冰雪、清澈的河流,仅凭这些内地罕见的自然景观就足以构成高吸引力的生态旅游资源。

表1 大兴安岭林区主要河流统计表

1.3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大兴安岭地区地理秉赋独一无二:大兴安岭因大兴安岭山脉起源而得名,东西横跨6个经度,南北纵越3个纬度,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边境地区,东连绵延千里的小兴安岭,西依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达富庶肥沃的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全区疆域广阔。 大兴安岭以其独有的“极北”“极光”“极雪”“极寒”等垄断性资源享誉全球,使其成为无可替代的旅游胜地。

1.4 人文资源底蕴深厚

大兴安岭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大兴安岭古称大鲜卑山,是中华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遗迹较为厚重。自20世纪80年代,历史学家米文平发现嘎仙洞北魏祝文石刻后,嘎仙洞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为大兴安岭北段人文旅游重要景点。嘎仙洞、十八站古人类遗址、呼玛尔木城、雅克萨战役古战场遗址、漠河胭脂沟、李金镛祠堂等历史遗迹,无不彰显出大兴安岭人文旅游景观的丰富与厚重。

2 大兴安岭地区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业劣势分析

虽然大兴安岭旅游存在区位、资源和时机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与机遇,但依然存在着很多劣势与不足,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旅游商品开发单一滞后

与旅游环境和配套基础设施相比,大兴安岭地区旅游商品开发比较滞后,存在生产规模小、缺乏地域特色,以及形式相对单一、产品档次不高等实际情况,与“全域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的旅游发展定位及产业发展方向不相匹配。从大兴安岭整体看,虽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各景点之间距离较远,中间没有过渡景点景观,漠河县城距离金环岛(龙江第一湾)160公里,距离黑龙江源头135公里,距离呼中自然保护区400多公里,距离加格达奇500公里。每一个独立景点规模都很小,且内容单调,差异化不突出,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综合配套服务不完善,难以形成较强吸引力,未能达到游客的心理预期和精神预期。

2.2 宣传营销模式陈旧落后

全区旅游营销缺乏长期统一的宣传模式,缺少鲜明地域特色和艺术感染力的旅游影视作品;宣传歌曲、标识,主要景区景点的介绍也较为多变,未能构筑起全方位的有力支撑。缺乏区域合作意识,致使宣传、旅游、文化等单位和部门各自为战,未形成整体合力。对旅游产品营销重视不够,营销资金投入不足,营销模式较为陈旧,力量分散,机制不活,客源市场营销手段比较单一。

2.3 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均衡

目前,大兴安岭旅游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以北极村为中心,辐射漠河县内景点,以及黑龙江第一湾、额木尔河九曲十八弯、黑龙江源头、边境村庄北红村等处,方圆只有一百多公里。对区内东部、中部、南部旅游资源开发滞后,呼中自然保护区、南瓮河湿地保护区、苍山石林、兴安最高峰大白山、白银纳鄂伦春自治乡、呼玛河流域、黑龙江沿岸等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2.4 全域旅游格局尚未形成

受制于政企合一的体制局限,政府主导旅游尚属主流,目前尚未真正形成全社会支持旅游发展的合力,部门与行业间的合作存在障碍。市场化程度低、旅游投入脱离实际需求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未得到充分认识。

2.5 旅游发展资金不足

按照目前现状,大兴安岭地区的旅游业正处在发展期和培育期,景区景点开发利用较少,旅游吸引物体系缺乏冲击力,配套设施不完善,还停留在点对点旅游的层面,旅游性价比相对较低,人气不旺,人流较少,营销资本投入不足,冬季旅游产品几乎为零,没有形成体系完备的旅游产业链。

3 大兴安岭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外部机遇

3.1 低碳经济带来发展契机

低碳经济理念已深入人心。大兴安岭地区已经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即将建设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区列入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的最佳结合点。这给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力。

3.2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生活时尚

目前,生态旅游飞速发展,每年以高于20%的增长率迅猛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我国,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同样很大,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后工业化造成的空气严重污染,增加了民众对大自然的欣然向往,对生态的强烈需求。

3.3 合力宣传初具发展效应

大兴安岭依托垄断性和排他性的旅游资源,围绕“找北寻源、避暑养生、体验冰雪”的主题,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漠河国际冰雪汽车越野赛、全国首届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比赛、第三届黑龙江国际养生度假节、中国·漠河北极光节、中国·漠河“北极之恋”国际摄影展、中国·漠河冬至文化节、中国(漠河)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大兴安岭国际蓝莓节、北方少数民族服饰大赛、呼玛开江节等节庆活动,借助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凤凰卫视、黑龙江日报等媒体平台的深度宣传报道和针对性促销,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叫响了大兴安岭的生态旅游品牌。

4 大兴安岭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外部威胁

4.1 多元化市场需求未能满足

随着旅游成为一种全社会性的活动,游客的自由选择度越来越大,需求的多样化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大兴安岭旅游开发初始时期,游客对当地生态旅游的认知尚处于初始阶段,旅游需求相对容易满足。但随着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近年来游客对生态旅游要求愈来愈高,相形之下,本区停留在局部发动、少数产品的开发上,没有将自身优势——森林型的参与互动、户外运动等旅游产品打造成型,没有从大众旅游的角度发展生态旅游。

4.2 同类型生态旅游竞争激烈

大兴安岭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外部威胁主要体现在东三省域内具有森林资源、冰雪资源等同质旅游资源地区的竞争方面。冬季冰雪旅游竞争激烈,大兴安岭地区迄今为止仅有两家滑雪场,而辽宁则拥有辉山、弓长岭,千山、棋盘山、沈阳东北亚等20余家滑雪场。与大兴安岭相比,上述滑雪旅游目的地交通便捷,场地设施完善,气候相对温暖,竞争优势明显,是东北冰雪旅游热点地区。

4.3 配套要素薄弱制约发展

目前,大兴安岭地区发展旅游经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交通运输不够完善。全区外部交通,以及内部各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欠发达是制约旅游业的主要因素。对外,虽然有直达北京、大连、哈尔滨和沈阳等地的列车,但由于路程遥远,乘车运行时间较长,卧铺数量少,硬座比率高,旅游旺季时卧铺车票一票难求,严重落后于旅游业发展需求。

二是接待宾馆档次不够。除加格达奇区和漠河县外,区内其他旅游景点接待宾馆数量明显不足,餐饮住宿环境档次不够,基本都以旅馆和餐馆居多,举办活动或有大型旅游团队时,形成一床难求和一餐难求的尴尬局面。

三是娱乐休闲文化场所缺乏。全区内现有娱乐休闲场所数量极少,而且现有场所的整体档次都不高,酒吧、演艺、咖啡屋等娱乐项目进入景区的极少,致使景区景点内缺少多种形式的娱乐场所,造成了现有景区景点娱乐休闲文化生活严重缺乏,满足不了旅游市场的需求,实现不了旅游人天数和夜态消费项目双增加的效果。

表2 大兴安岭地区主要旅游资源分析对比表

综上可知,大兴安岭深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存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人文优势和品牌优势等诸多内部优势,同时具有旅游黄金期、低碳经济机遇期和宣传高峰期的外部影响,此外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宣传营销模式陈旧落后、旅游商品开发单一滞后、全域旅游格局尚未形成、旅游发展资金不足等因素也进一步制约着大兴安岭旅游行业的长足发展,因此建议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之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发展旅游的优势与劣势,切实制定可操作性强、见效益快的综合性策略,深入发展低碳经济和全域旅游,协调促进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旅游业协调发展。

[1]王民,刘宝巍.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分析[J].商业研究,2004(6):15-16.

[2]李大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45-46.

[3]宁士敏.中国旅游消费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

[4]孙先民,吕荣丽.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模式探索[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0.

[5]吕盛鸽.浙江旅游产业投入产出分析[J].浙江统计,2006(11):8.

责任编辑:富春凯

The Global Eco-tourism Analysis of the Daxing′an Mountains Reg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JIANG Xin-tong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arbin 150018, China)

The Daxing′an Mountains region have unique ecotourism resources, after the full stop mining area in 2014, in the restructuring. This area is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regulating structure and transferring mode, and standing on the ecological point of view,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tourism is the only way for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gion. Based on this, using the analytical method of management scienc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intern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axing′an Mountains region develop the whole domain of eco-tourism, and on this basis, propose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e the area′s economics stabilize rebound.

The Daxing′an Mountains; Eco-tourism; Management analysis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4.011

2017-04-19

姜欣桐(198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政治学。

F592.1

A

1674-6341(2017)04-0032-03

猜你喜欢

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生态旅游
大兴安岭地区草丛沼泽土壤呼吸速率特征研究
逆行 用生命守护生命——记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驰援孝感的勇士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兴安岭地区经济发展路径初探
大兴安岭不会忘记你
本期新闻图片
——大兴安岭地区图强林业局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大兴安岭的铁道兵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大兴安岭四季(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