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产业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2017-07-24柴帆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王辉杨凌优质

本刊记者|柴帆

小麦产业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本刊记者|柴帆

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小麦市场之一,它不但养活了众多的人,更重要的是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当前,由于小麦产业链破损,优质品种少等诸多问题,我国小麦产业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考古发现,我国小麦产业有4000年的发展历史。可以推测,从夏朝开始到今天,小麦产业的发展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为中华农耕文明的崛起,为世界小麦产业的有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麦产地。小麦产业是我国农业支柱产业,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主粮之一。小麦是我国第二大食用粮食作物,从产量来看,我国小麦产业达到了历史的峰值,产量已达1.3亿左右,总产连续5年稳定在1.2亿吨以上,到2015年实现1.5亿吨。从种植面积来看,作为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3.6亿亩左右。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表示,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小麦市场之一,它不但养活了众多的人,更重要的是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提供了巨大的就业。

小麦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我国小麦全年消费量约1.15亿吨,总产量1.2亿吨,小麦总产量和消费量总体持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辉说到。

王辉表示,农业生产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灾害年。我国农业生产的业主比较多,因此从粮食生产来讲,稳定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任务。”

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

《意见》提出,要坚持“底线思维、科学划定,统筹兼顾、持续发展,政策引导、农民参与,完善机制、建管并重”的基本原则,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约10.58亿亩“两区”地块的划定任务,做到“两区”地块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两区”建设任务,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重要农产品自给水平的基本支撑。

为了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展示小麦育种、生产、加工等产业方面的发展成就,探讨小麦产业发展方向,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主办,杨凌小麦产业研究中心、杨凌自贸区试验区办公室、杨凌示范区农业局、杨凌示范区旅游局、杨凌示范区展览局承办,大北农集团协办的以“弘扬农耕文化 打造粮食品牌 助力产业扶贫”为主题的第二届杨凌小麦文化节6月11日开幕。

在小麦文化节小麦产业发展论坛上,贾敬敦指出,当前我国小麦产业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小麦产业的产业链破损。2000年中国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进入了城市化社会与工业化社会。在这个格局之下,任何产业的主导产品创制销售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小麦悠久的历史,所以小麦绝大多数已经退出了终端销售。把原料的生产当成产业发展的全部,这个问题在今天变得异常突出。因此产业链破碎的问题成为非常突出的矛盾。

发展方式问题。小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体系的支撑,主导产业的创制离不开种业、离不开肥料产业,更离不开相应服务业的支持。目前,我国小麦产业体系还不够健全,离构建现代小麦产业链的距离还比较遥远。尤其是基于小麦的加工制造业和相应的服务业严重滞后。

产业市场机制有待加强。我国小麦的发展模式严重干扰着市场信号的传输,终端的产品,加工制造与生产原料相互脱节,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

发展方式落后。目前我国小麦发展方式、技术体系、管理模式是以数量为核心,构建了一批以小麦数量生产为核心的发展方式,这个方式的建立依托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投入。

品种改良成为小麦产业转型难题

2017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明确指出粮食作物要稳定。而品种是保证作物产量的根本,只有好的品种,才能保证小麦产出量的稳定和增长。品种遗传基础,环境条件,品种与环境条件的互作是影响小麦品质的三个主要因素。

王辉指出,遗传基础是小麦品质改良的关键,我国小麦蛋白质含量并不低,平均为13.7%,但蛋白质质量太差,面筋质量太差,主要体现在面团形成的稳定时间短,面包体积小。我国弱筋蛋白含量偏高,延伸性不足,小麦优质蛋白质所占比例太低,因而品质性状较差。

王辉认为,优质资源是优质育种,品质遗传改良的物质基础。要重视优质资源,发掘优质异种,拓宽优质资源利用,利用遗传基础不同的优质资源进行互补杂交。遗传检测,品质测试是品质改良的有效手段。严格来讲,优质仅是优质品种的重要特性,是综合性状优良而品质性状突出的全才。

曾抱着“学农业科技,不再让乡亲们饿肚皮”这个单纯美好的梦想,报考了西北农学院农学系的王辉,1973年回到母校,跟随赵洪璋院士从事小麦育种,先后培育出北方第一个抗赤霉病品种“西农881”,“西农65”和“西农85”等多个品种。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像王辉一样辛勤奋斗在田野一线,为我国小麦育种事业默默奉献一生的人不在少数。在艰苦的环境中,这些人所培育出的小麦品种也不在少数。但是,相较于国外育种市场体系的完善和技术的发达,我国小麦育种尚有诸多不足之处。

王辉指出,当前,我国小麦育种行业主要有两大难题。

一是优质品种太少。2016年我国推广种植的前十大小麦品种中,优质品种只有4个,总面积只有3800万亩。2016年,陕西省申请通过了19个品种,优质品种仅占5.3%。2017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27个,没有一个优质品种。国产优质强筋小麦年生产总量350万—450万吨,年供需缺口300万—400万吨,2015年—2016年,我国进口小麦330.5万吨。可以看出,我国优质小麦品种比例太低,优质小麦总产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要。

二是我国小麦结构性供需不平衡。从小麦生产来看,我国优质小麦种植面积没有形成规模,农民在收获小麦时混收混放,降低了优质小麦的纯度,优质小麦品质下降,“强筋不强,弱筋不弱”,导致生产量少,品质不达标。

一二三产业融合 搭建转型桥梁

2015年以来,两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就发展产业融合方式、培育产业融合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产业融合服务、健全推进机制,做出了具体部署。

贾敬敦认为,一二三产业统筹发展是中国小麦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这便要求首先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要想在有限的耕地要提高小麦产值,就只能依靠创新实现加工增值。要从以数量为核心的发展方式转变成数量和质量统筹,以利润为核心的发展方式。

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小麦产业来说十分重要。因此,要通过转型建立起以第三产业为龙头,第二产业为骨干,第一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小麦产业链,面对不断发展的城市化、工业化这个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市场的需要来开发终端的销售产品,以产品延伸产业链。

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让科技促进小麦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价值链的高端不断迈进,让科技为产业不断注入新的附加值。贾敬敦表示,中国小麦学科的调整势在必行,如果不打破以单纯种地为核心的学术体系,就没法构建一个现代小麦产业的创新链。面向未来,根据产业发展来完善学科体系,调整和巩固传统学科,大幅拓展支撑小麦产业新业态、新动能的若干个研究和创新。并且通过商业化的机制,把创新的成果注入到小麦产业,让其充满生机有序发展。

“小麦深如人,澶漫不见地。一苞十馀茎,一茎五六穗。实粒大且坚,较岁增三倍。”宋代诗人郑獬的美好愿望,在今天,通过品种改良得以实现。相信通过创新,依靠科技,小麦将会成为一个打通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而不单是种田的产业。

猜你喜欢

王辉杨凌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剧作家王辉
杨凌推出稳农助农“定心丸”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解码杨凌:不老的农业
竹之韵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杨凌深耕服务“田园”
The Thought on PPP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