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社对农村公共空间的开拓与嵌入

2017-07-21徐晓鹏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开拓嵌入合作社

徐晓鹏

摘要:基于河南省郑州市876份社员问卷数据,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模型,从人力资本、家庭农业生产、家庭外出打工、农民公共生活、合作社发展情况来研究社区“嵌入”视角下影响合作社开拓农村公共空间的因素,基于此,探讨合作社的社区“嵌入”途径与机制。结果表明:年龄、农业机械化程度、合作社内部的公共生活、社员的实际参与、合作社的实际运行情况和社员的利益实现程度等因素对合作社开拓农村公共空间的影响正向显著;性别、家庭农业劳动人数、家庭外出打工生活满意度和社员将来外出打工的可能性等因素对合作社开拓农村公共空间的影响负向显著;文化程度、家庭土地面积、家庭外出打工人数、家庭外出打工收入满意度、农村社区的公共生活情况、合作社提供的合作条件、社员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等因素对合作社开拓农村公共空间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河南省;合作社;农村公共空间;开拓;嵌入;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C915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0-0288-03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衰退、农村合作制度的瓦解和农村“空心化”的形成,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效益降低、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农村精英劳动力流失等,这些因素导致我国农业生产陷入了发展困境,后劲严重不足。因此,将小农重新组织起来,提升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通过自我管理来谋求发展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径[1]。

合作社曾被我国政府和学者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引入农村社区。然而,它是起源于西方社会的外生性制度,生存环境与我国农村社会环境有明显差别。任何制度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适宜的外部环境[2]。因此,要想使合作社真正“嵌入”到我国农村社区中,组织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必须形成统一。然而,我国农村公共空间的衰退和农村公共生活的缺乏导致农村社区很难为合作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它的功能也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很多合作社已经变成了“空壳子”,资本集中化、领导干部化和治理结构形式化严重[3-4],根本无法保障农户利益,甚至出现了“异化”现象,导致农户利益不断受损,并出现了严重的“退社”现象。由此可见,合作社已经逐渐游离于农村社区之外,根本无法真正“嵌入”到我国农村社区之中。

要想充分发挥合作社对农村社区的整合作用,必须深入研究如何使合作社真正“嵌入”到农村社区中。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力量都会影响其生存空间的开拓和发展策略的抉择[4]。此外,社员是合作社的主体,从社员视角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通过研究,希望能够提高农户对合作社的认知和信任,提升农户的主体意识、合作能力和参与程度[5],把他们真正整合到合作社中,进而使合作社发展能够不断地开拓农村公共空间和丰富农村公共生活[6],并与农村公共空间形成良性的“互嵌”机制,充分发挥其对农村社区的整合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在河南省郑州市选取15个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7个养殖专业合作社、5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3个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首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从每个合作社抽取30个样本,876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7.3%,其中,近3年内不会、会选择退出所加入的合作社的分别占747%、25.3%。其次,还将对典型个案进行深入访谈,以保证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丰富性和有效性。

1.2模型选择和变量选取

1.2.1模型选择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发现,人力资本(H)、家庭农业生产(A)、家庭外出打工(M)、农民公共生活(L)、合作社发展情况(C)对合作社开拓农村公共空间的效果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此建立如下模型1:

[JZ]P=f(H,A,M,L,C)。

其中,P是指近3年内是否会选择退出所加入的合作社。另外,人力資本情况(H)包括性别(x1)、年龄(x2)和文化程度(x3);家庭农业生产情况(A)包括家庭土地面积(x4)、家庭农业劳动人数(x5)和农业机械化程度(x6);家庭外出打工情况(M)包括家庭外出打工人数(x7)、家庭外出打工收入满意度(x8)、家庭外出打工生活满意度(x9)和社员将来外出打工的可能性(x10);农民公共生活情况(L)包括农村社区的公共生活情况(x11)、合作社内部的公共生活情况(x12)和社员的实际参与情况(x13);合作社发展情况(C)包括合作社提供的合作条件(x14)、社员的合作意识和能力(x15)、合作社的实际运行情况(x16)和社员的利益实现程度(x17)。基于此建立回归模型2:

[JZ]y =β0 +β1x1 +β2x2 +…+β17x17 +ε。

其中,y为近3年内是否会选择退出所加入的合作社,β0是回归常数,β1~β17是回归系数,ε是随机误差。

1.2.2计量方法和变量说明

将“近3年内是否会选择退出所加入的合作社”作为被解释变量,“1=是、0=否”,解释变量选取情况如表1所示。运用SPSS 16.0软件进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并运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参数估计,分析变量的显著性和重要性。

2.1人力资本情况对合作社开拓农村公共空间的影响

性别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负,结果表明,男性认为合作社对农村公共空间的开拓效果比女性要好。年龄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正,表明随着社员年龄的增长,则他们认为合作社对农村公共空间的开拓效果越好。

目前,从事农业劳动的人主要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或留守妇女。其中,50岁以上的农民外出时很难找到工作,被迫返乡后农业就成为了他们的主业。但是,年轻人才是农业生产的有生力量,老年人终将退出。此外,年轻人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的能力也较强,因此,他们应该成为主要的发展对象。而对于留守妇女来说,她们主要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或照顾老人和孩子才不得不留守家中从事农业生产。然而,合作社的参与主体多为男性,女性参与严重缺失。但女性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因此,提升女性对合作社的认知和参与也就成了关键。由此可见,只有把年轻人和女性逐渐吸纳进来,促进社员的多元化,才能不断丰富合作社内部的公共生活,并逐步开拓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基于此,才能使合作社更好地“嵌入”到农村社区中。

2.2家庭农业生产情况对合作社开拓农村公共空间的影响

家庭农业劳动人数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负,表明家庭农业劳动人数越多,则社员认为合作社对农村公共空间的开拓效果越差。农业机械化程度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正,表明农业机械化程度越高,社员认为合作社对农村公共空间的开拓效果越好。

我国人均土地仅为0.066 7 hm2左右,而且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很多农户认为依靠家庭力量就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另外,很多农户对合作社的认知也存在误区,甚至有些农户认为加入合作社就像加入人民公社。因此,家庭农业劳动人数越多,农户认为加入合作社越不划算。此外,随着农业生产效益的下降,很多农户认为对农业过多投入很不划算,因此,他们倾向于采用适用的农业技术,而不是价格昂贵的先进技术。然而,这将对我国农业机械化造成阻碍,影响合作社的规模化发展。研究发现,其中存在严重的“分离”现象,即农户间的合作越来越少,合作能力越来越弱,进而导致农村公共生活严重缺乏,农村公共空间逐步萎缩,并对合作社的社区“嵌入”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农村公共空间的开拓和农村公共生活的丰富化为农户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此,合作社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并真正“嵌入”到农村社区中。

2.3家庭外出打工情况对合作社开拓农村公共空间的影响

家庭外出打工生活满意度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负,表明家庭外出打工生活满意度越高,则社员认为合作社对农村公共空间的开拓效果越差。社员将来外出打工的可能性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负,表明社员将来外出打工的可能性越大,则他们认为合作社对农村公共空间的开拓效果越差。

目前,我国农户已经从简单的农业生产变成了兼业型,家庭人口处于1种“分离”状态:一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另一部分则要外出打工。而且,这种程度还在逐渐加深。农民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生计和改善生活质量,也就是说,他们为了维持生计才放弃了安定幸福的家庭生活。另外,农户生计模式的改变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潜在威胁。尽管如此,离开农村的人口仍然越来越多,而且,这种趋势还在逐渐加深。研究发现,农户生计模式改变导致出现的“分离”现象,不仅会导致农村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支离破碎,而且,还将导致合作社很难把农村人口重新整合起来。总之,我国农村社区根本无法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土壤,导致合作社的发展陷入了虚空化。

2.4农民公共生活情况对合作社开拓农村公共空间的影响

合作社内部的公共生活情况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正,表明社员对合作社内部的公共生活情况的满意度越高,则他们认为合作社对农村公共空间的开拓效果越好。社员的实际参与情况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正,表明社员对合作社内部的公共生活的参与情况越好,则他们认为合作社对农村公共空间的开拓效果越好。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空间逐渐退缩到私人领域,农户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都被固定在家庭内部。因此,要想通过合作社开拓农村公共空间,首先要把农民从家庭内释放出来。另外,虽然农村公共生活严重萎缩,但是,农民依然对公共生活有所向往,因为他们依然要依托于社区共同体而存在。研究发现,虽然合作社开展的一系列公共活动以制度化形式存在,并可以作为公共空间的表现形式。但是,很多农户对合作社的存在意义缺乏认知,而且,很多农户都是在被动情况下加入的,因此,他们往往对合作社并不抱有太高期望,导致合作社开展的公共活动难以起到应有作用。由此可见,合作社要想有效开拓农村公共空间,关键要对农户进行教育和培训,提升他们对合作社的认知,使合作社开展的公共活动能够有效发挥作用,进而有效开拓农村公共空间和丰富农村公共生活。

2.5合作社发展情况对合作社开拓农村公共空间的影响

合作社的实际运行情况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正,表明合作社的实际运行情况越好,则社员认为合作社对农村公共空间的开拓效果越好。社员利益实现程度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正,表明社员利益实现程度越高,则他们认为合作社对农村公共空间的开拓效果越好。

社员最为关心的是合作社能够为他们带来什么,而不是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这种现象导致合作社与农村社区,社员与合作社都处于“分离”状态。研究发现,我国农户合作情况的消逝最初出现在农业生产领域,现在逐渐扩展到了生活和文化领域。除此之外,合作社的“嵌入性”特征也加剧了农户合作的生存难度。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社区根本不能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两者无法形成统一。但是,实际情况表明,如果合作社能够很好地实现社员利益,那么,就能不断增强农户的信任,提升农户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进而促进自身的有效运行。基于此,合作社才能有效开拓农村公共空间和丰富农村公共生活,为自身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进而更好地“嵌入”到农村社区中。

3结论与讨论

人力资本、家庭农业生产、家庭外出打工、农民公共生活、

合作社发展情况对合作社开拓农村公共空间的效果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年龄的增长、农业机械化程度越高、合作社内部的公共生活情况越好、社员的实际参与情况越好、合作社的实际运行情况越好和社员利益实现程度越高,则社员认为合作社开拓农村公共空间的效果越好;女性、家庭农业劳动人数越多、家庭外出打工生活满意度越高和社员将来外出打工的可能性越高,则社员认为合作社开拓农村公共空间的效果越差。

目前,我国农户的生计模式已经从农业生产转变为兼业型,既要从事农业,又要外出打工,导致我国农村社区陷入了严重的“分离”状态:家庭人口处于“分离”状态,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处于“分离”状态,农户合作意识和能力低下;农村公共空间严重衰退,农村公共生活严重缺乏。这些因素导致我国农村社区不能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此外,合作社的“嵌入性”特征也加剧了它的生存难度:合作社与农村社区处于“分离”状态,两者难以形成统一;社员与合作社处于“分离”状态,社员的合作意识和参与程度低下;合作社利益与农户利益处于“分离”状态,合作社不能很好地代表农户利益,甚至出现了“异化”现象。因此,要想使合作社真正“嵌入”到农村社区中,就要努力改变上述“分离”状态,其中,关键是要把农村社区重新整合起来,为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使两者形成统一,进而使合作社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不断开拓农村公共空间和丰富农村公共生活,让农户真正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并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最终使合作社与农村公共空间形成良性的“互嵌”机制,并充分发挥合作社对农村社区的整合作用。

参考文献:

[1]蒋颖. 合作社规范、制度创新与合作机制评价[J]. 农村经济,2013(5):112-116.

[2]李婵娟,左停. “嵌入性”视角下合作社制度生存空间的塑造——以宁夏盐池农民种养殖合作社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13,34(6):30-36.

[3]贾丽萍. 合作社开拓农村公共空间的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3.

[4]郑丹,王伟.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 中国科技论坛,2011(2):138-142.

[5]仲亮. 农民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信任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6]張纯刚,贾莉平,齐顾波. 乡村公共空间:作为合作社发展的意外后果[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2):8-14.

猜你喜欢

开拓嵌入合作社
完善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烟农专业合作社用工管理探析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答
试论苏轼在文学史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