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崖州传统民居图集

2017-07-21林芳华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崖州檩条民居

林芳华

古时人类先栖息于“巢”与“穴”,再演变到以茅盖顶、泥巴糊墙的简陋居所。有时,自己连茅屋都没得住,只好四处东飘西荡,他们或在树上搭窝以防御野兽侵袭。漫漫长夜,真不知道他们如何挨到天亮。可是,古代到处是天然林木,容易获得木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树上搭窝居住的人们便开始懂得砍伐树木立柱建房。古代建筑以土木为主,因为懂得烧制,以泥为砖,以泥为浆,以木为梁,砖、木、瓦结构的房子也一直延续至今。崖州现存的传统民居也是砖、木、瓦结构,它们历经风雨沧桑,多数已与时间在赛跑。相信不会很久,就很快消失。因为,它们已经没有活下去的理由。

今天的崖州各村,历经沧桑感的古老房子旧的旧,塌的塌,它们或被推倒砸烂改造成新居,古老和现代间杂其中。如果说,它们还有未来的话,大概就是以下这些照片了。

崖州志载,崖州人“不尚楼阁,惟取完固而已。”崖州濒临南海,时有飓风横扫之虞。故营造房室,不为高敞。贫者以茅草覆屋,柴为壁、涂以泥。土坯墙草房,常为飓风席卷。富者或一室两房,栋柱四行,顶以木梁、檩条、青瓦铺筑。中间两行嵌以薄木板分隔,中为堂屋,两旁为正房,供屋主人居住。底为台基,或用灰土或碎砖夯筑而成。或独立院落式砖木瓦房,有三合、四合、二进和多进之分。中为高大正室,左右为低矮耳房、横屋。耳房、横屋用作厨房或加工谷物的磨房,或是给已长大的子女居住以及储存粮食、杂物。四周配以围墙,边建门楼,起窥视之义、圈起地界和防盗。庭院一般以青砖铺地,兼作晒场。宅门对面,建一影壁以阻挡煞气和纳财纳福。所构木料,选用格木,以榫卯结合,承挑重载。

历史就是这么近。传统民居是可贵之遗物,其充满了历史的痕迹。崖州文化也是中原文化的延继,这些延继反映在民居格局型制和民俗上。崖州湿热、多雨,随着人们迁移并落地生根,其居所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其中,又加入很多崖州文化建筑元素。

正屋为崖州传统民居的主体建筑,俗称“大屋”、“主屋”,一般三开间,中为堂屋,两侧为正房。砖木混构,青瓦盖顶,抬梁式或与穿斗式混合结构,硬山顶形式。除了台基,由纵、横、竖三个方向的立柱、横梁、桁檩铺作交错叠加而成的构件承受荷载。檩条与檩条之间承托瓦面,面积按“路”为单位,民间常说“十五路客厅十三路房”。有趣的是,古代人不讲技术讲艺术。崖州传统民居正脊两端几乎都可看到如鸟翼伸展的檐角,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但它既不是龙首也不是凤尾,如果是龙只算草龙。“凤凰

不与燕雀为群”,除非受皇帝特批敕建,古代民居建筑装饰只能用飞禽走兽追风逐日。不少屋脊上的装饰除了石榴、玉米、南瓜等代表“籽多”的灰塑图案,再就是一些走投无路的鸟兽,主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好在风雨中替他们守望,逢凶化吉。异兽和悬鱼灰塑,它们在屋脊、斗拱和宅门墙面上也常见显现。檐口处用来遮挡椽头以避风雨的瓦当和滴水,其上饰以图案花纹或“福”、“寿”、“喜”等文字,随处可见。

包括彩绘和雕饰,这些建筑装饰最为常见。除了屋脊和檐口,这些建筑装饰主要运用在门窗、梁架、廊柱、墙面等处。几种基本元素出现的频率很高,各种鸟虫鱼、麒麟以及草尾、云纹、花卉和文字等等。也许,探讨绘饰色彩一直是先人的努力。过去,人们在木构上的油漆彩画主要是防止梁木被蛀虫侵蚀,以致后来形成了均有寓意的各种装饰图案。据白沙河谷袁金华先生说,过去民间壁画采用的颜料是一种经用海里贝类动物燒制的石灰,用米酒和赤糖配制调匀而成,再配以矿物、植物颜料,可百载不剥。

崖州民居的雕饰,除了神龛和神牌雕刻精细,其它感觉不太下功夫,一般仅配以一些简单的木雕装饰。梁头、瓜柱、梁托、屏风、门框、窗框以及柱梁间的过渡构件等,它们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都留下精美雕花。雕饰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祥禽瑞兽、花卉果木、吉祥文字等图案。如今,因为没人居住打理,当年的雕塑长廊已经斑驳残损、花饰残缺。人不可能会风光一辈子,如果还是风光,那得怀疑你们会是什么关系。古代人本来就没有太多奢求。遗憾的是,现代人却索性破罐子破摔,真的已经没了办法。

猜你喜欢

崖州檩条民居
崖州民歌的演唱特色分析
——以《送别歌》《梁生歌》《审情》的研究为例
崖州民歌的音乐形态分析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隅撑对檩条受力的影响分析
民居智库
冷弯薄壁Z形檩条加固有限元分析
一种采用嵌套L型檩条将简支C型檩条加固为连续檩条方法的分析研究
基于边疆视角的崖州文化演变进程
奇趣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