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2017-07-20顾菁
顾菁
小學阶段开展美术欣赏教育,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对古今中外艺术作品的赏析,能够引导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艺术领域,同时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美术欣赏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美术的敏感度和领悟能力将有所提高,相对于纯理论性的“美育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在美术欣赏中赏析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教学成效更为显著。小学美术欣赏课的优化和完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调动学生欣赏热情
美术欣赏课的开展,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缩短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学习内容有了整体了解和把握,在新课开始之前即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能够使学生在课上更有信心。
作为教师,更需要注重课前准备这一阶段,不但需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欣赏水平有所了解,还需要研究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在做好教学设计的同时,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在教案设计中需要体现出美术欣赏的重点、难点,并将这些重难点融合在实际欣赏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精准的教学点,有助于师生之间实现良好互动。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欣赏中感受乐趣
美术欣赏是感官与思维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美术画面、美术作品的理解,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在美术欣赏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中感受到更多的艺术乐趣。美术欣赏并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会阐述美术作品的优点在哪里,看点在哪里,学生需要重点去欣赏哪里。这样刻板枯燥的教学形式,不但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会让学生无所适从,难以掌握欣赏要点。
如在教学《字的联想》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关注点,引导学生领略汉字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充分的想象力,使学生发掘汉字中蕴藏的文化与美感,从而实现文化与艺术的双重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所谓“想象力是艺术欣赏的翅膀”,这句话充分诠释出在美术欣赏中想象力的重要性,只有张开想象的翅膀,才能使学生在艺术的天空下尽情翱翔。小学生思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有时候分不清“想象”和“空想”的区别,因此教师要适度引导和掌控,因为想象力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它需要有根基、有逻辑,要结合自身的思想认知和判断力,才能够与美术欣赏建立密切联系。
三、美术欣赏中应融入情感,在欣赏中产生共鸣
美术欣赏并不是单纯的视觉欣赏,还需要融入触觉、听觉甚至嗅觉等多种元素。只有在美术欣赏中充分调动感官配合的协调性,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完美的欣赏体验。这就需要教师以“情感”作为催化剂,使学生体会到美术欣赏中“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情感与美术欣赏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艺术具象化,并能够利用画笔表现出来,这才是小学阶段美术欣赏教学的目标所在。学生不仅仅需要观察美、领略美,同时更要以自己的情感和视角去发掘美、表现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艺术共鸣,使学生充分感受美术欣赏中所蕴藏的丰富内涵,并主动去发掘、展示这些内涵。
例如,在《听音乐画音乐》一课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音符中发掘美丽的画面,从而形成了音画一体的欣赏模式。在《月光曲》的伴奏下,教师可以展示《第聂伯河上的月光》这幅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静谧和安详。在学生领会到音乐和画面展示关系后,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将自己听到的音乐画出来。学生们听闻耳熟能详的《春天在哪里》,正是音画欣赏的好素材,学生画出湖水、绿树、红花,并从这些春天的美景中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气息。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学生们指出画面中隐藏的丰富情感,譬如“快乐、灵动、俏皮、温柔”等,这些抽象的情感与具体的画面相结合,促进了学生主动去欣赏、去探索的热情。正是由于情感元素的渗透,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情感与艺术的交汇融合。从而提升其美术欣赏能力。
美术作品中蕴藏着丰富的艺术语言,这是一种抽象而复杂的艺术表达形式,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美术语言具象化,使学生能够理解、能感受、能把握,已经成为当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重点所在。作为美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小学审美教育的拓展新途径。
编辑 徐绒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