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的高效合作
2017-07-20赵永忠
赵永忠
只要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能看到分组讨论的合作学习过程。但是,这种看似热闹而又广为普及的课堂合作学习形式,能否真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关键在于课堂合作的高效与否。经过对语文课堂合作环节的深入探究,我认为语文课堂的高效合作需要把好以下四关:
一、充分的自主学习
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
要在合作中互助,就需要一个基础——充分的自主学习——围绕学习目标、潜心阅读、独立思考、温故知新。如果没有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哪怕是这个环节准备得不够充分,都会直接影响合作中的正常交流。不论是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还是山东省肥城市龙山中学的“四案六环”教学模式,合作探究的前提都是自主学习。所以说合作要达到高效,必须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自主学习。
二、优化组合
好帮手胜过左膀右臂,若能给学生几个给力的帮手,合作探究必然快捷高效。因此,分组的实质在于优化组合,需要根据课型特点和学生综合素养来变换组合。
1.常规分组:将全班学生依其性别、学业水平、表达能力、个性特征、特长爱好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常规分组适用于常规教学。
2.特长分组:既要根据学生对诗歌、现代散文、古代散文、小说、戏剧的鉴赏水平的差异分组,也要按照学生听、说、读、写、辩等能力强弱分组。特长分组法适用于课型特点突出、能力提升训练等教学活动,如诗歌、戏剧、写作及课外阅读交流等课程。
3.临时分组:为解决课堂教学中临时生成的问题,或者是遇到习题课、复习课等。可以临时分组,因势利导,求取实效。
三、方法灵活
小组学习并非合作学习的唯一途徑。用固定模式或程式化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难免要陷入低效乃至无效的尴尬之中。
实际上合作学习有许多种方法,如分组比赛(如词语积累、诵读比赛)、分块拼接(如复述中的故事接力、戏剧中的分幕或分场赏析)、分工表演(如课本剧的改编、表演)、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如信息共享、群内讨论)、互测互评(如检查背诵、单元小结、作文评改)等。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总体水平,结合学习内容和课型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探究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既定方案,用灵活的方法来助推语文课堂上的高效合作。
四、过程跟进
1.明确合作学习目标、具体分工及合作方法。合作学习有阶段性,学习目标务必明确,问题设计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手。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应当根据目标任务进行合理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个人任务。教师还要对合作方法给予明确指导,如怎样安排步骤、怎样合作、怎样交流等。
2.教师导航。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材等存在主体的互动过程,大家都处在“平等的网络中”,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没有权威,只有对话和沟通、交流、共鸣。教师要主动参与学生的交流,要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使学困生也能无拘无束地参与合作交流。在学生的合作探讨中,教师还要适时地引导、点拨,把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引向深入,起到导航者的作用。
3.相互激励,相互促进。教师要用自身的倾情投入,营造热情的互助氛围,建立真诚的激励环境。让处在合谐融洽团队中的成员互爱、互勉、互补、互惠。教师在参与交流的同时,要加强巡查督促,防止学生探究跑偏浪费时间。当学习小组遇到困难时,教师必须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确保合作学习不因困难而中断。
过好了以上几关,就等于把住了语文课堂高效合作的脉搏,也只有高效的合作学习,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创新能力。
编辑 聂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