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提高自身创新素养的几点建议
2017-07-20韩朝晖杨杉
韩朝晖 杨杉
在初中诸多学科中,语文课涉及的知识范围最广,最不好备课,因此语文教师最辛苦。因语文课是基础的基础,与各门学科都有关系,这就需要我们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量。学生人格的形成,性格的定型,智慧之门的打开,形成一定的思辨力、创造力,甚至他们道德观、人生观的形成都与我们这些语文老师有着绝大的关系,既与我们的知识涵养、人格魅力有关,也是由语文这门学科的性质、特点、功能决定的。
只有我们具备了创新素养,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条件。我们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素养。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我们就是学生“法”的对象,可见只有我们创新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创新素养呢?
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从书本中汲取营养,使自己拥有科学系统的理念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教育科研知识的实践者。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缺少理论指导只会劳而无功。因而对于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工作的人来说,理论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利用教学的空余时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美学、逻辑学、文章学、语言学、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必须搞好创新教学,而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育、教学行为对教育科研的依赖性,创新教学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而要搞好教育科研,没有丰厚的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奋斗在教育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受条件所限和环境影响,当中有的想搞好教育科研,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无论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还是教育科研着想,我们都得重视理论学习,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针对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教育理论素养和执教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丰厚理论知识的教育实践者。
二是要更新理念,转换角色。变“主演”为“导演”,变“讲堂”为“学堂”;变传授者为促进者、合作者,变传递者为研究者、设计者、开发者。
传统课程关注的是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我们教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输出和传递上,只是把传播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主要任务,教科书成了“圣经”,教师成了“搬运工”,致使学生形成了一种依附权威的思想,以及“教师说该怎样做,他们就怎样做”的行为模式。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大包大揽,滔滔不绝。要知道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你不去调动他的思维,他只是被动地等待,被动地接受。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脑力劳动中,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那么,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它需要我们加强教学理论学习,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教改中出现的问题,研究教学规律,结合教材和学校实际设计好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课堂结构及教学方法,摆正师生在课堂上的位置,放下架子,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设最大的思维活动空间,积极主动地去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引导他们的思维创新活动,互相启迪、相互合作,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要不断研究校情、学情、教情,做到因校择教、因人用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不仅是我们的工作场所,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场所。工作中,我们除了不断从书本上学习知识,还可以从优秀的有经验的老师那儿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也可以通过优秀教师的示范性教学方案或教学实例中得到启示,从而提高自己教学素养。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要立足于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主。教学时,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去调动?怎样去发挥呢?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学生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志趣,学习习惯,应变能力,甚至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那是教学的剧本,但如果我们对它研究得不透彻,怎么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研究以及考虑学生会从哪个方面提出怎样的问题。所以研究好“三情”非常重要。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的素养提高了,我们才能运用创新教育的教學方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知、情、意、行,也只有我们的创新素养提高了,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获得双赢。
编辑 徐绒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