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外科手术学基础”考试中的应用效果
2017-07-20苟毅余天雾
苟毅 余天雾
摘要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考核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简称OSCE)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价。方法:该门课程考核根据授课内容设置5个考站,主要包括器械认识与打结、外科洗手、消毒铺巾、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切开缝合、伤口换药或拆线等考核站,且每个考站都设置有统一的评分量表,最后汇总5站成绩為该门课程的期末总成绩。结果:该OSCE方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外科操作技能明显提高。结论:“外科手术学基础”OSCE方案的改革,增强其实际操作性,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而且每一项技能操作都有统一的评分标准,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了外科无菌技术、操作规则及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
关键词 外科手术学基础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5.020
1研究背景
“外科手术基础”是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医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实习前必备的基础和基本技能。随着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医学教育的发展,如何合理、有效、全面地评估“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教学效果一直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该门课程缺乏与之配套的教材或音像制品,加之带教老师对考核的重视程度不同,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就存在明显的差异,之前我院该门课程的考核基本上是按照平时实验课操作的情况,随机地给学生赋以一个分数作为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严重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故对医学生临床能力无法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因此,亟待建立一种更为有效的考核模式。
2组织和实施
(1)研究对象。选定2013级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全科医学)24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24名学生的“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考核采用OSCE方案,对照组124名学生的课程考核采用传统的笔试+随机抽取一项操作进行考核。
(2)研究方法。根据全国医学本科教育最低标准,结合重庆医科大学“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借鉴OSCE先进理念,在总结前面多届考核方案的基础上,外科学教研室全体老师集思广益,共同探讨适合于该门课程的OSCE方案,并制定统一的量表对学生的临床能力进行综合平价。如表1所示:
3结果分析
(1)“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考试结束后自制调查问卷,对该门课程的考核方案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包括学生和授课教师均进行调查,评估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此次在学校网络平台共发出调查问卷248份,回收24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19%,调查问卷显示教学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达到91.9%。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如表2所示:
(2)同时,收集学生多站式考核成绩,以t检验对学生测试成绩进行显著性检验。
从表3中可以看出,器械认识打结、穿无菌手术衣这两站的考试成绩,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外科洗手、消毒铺巾、戴无菌手套、切开缝合、伤口换药或拆线等五站的考核成绩,观察组和对照组成绩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证明观察组实施OSCE考核方案后,学生的操作技能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理论知识的掌握两组无明显差异。
4结论
“外科手术学基础”经过连续在2011、2012、2013级学生应用OSCE考核方案进行改革,学生的反响很好,已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在我们既重视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三基教学,使学生打好基础,又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在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的长处与优势,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强调学科问的交叉,综合、开拓新的领域,让学生有较宽阔的视野,强调教学内容的推陈出新。同时,我们重视信息的交流,社会的交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在开放的体系中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借以增加知识,提高能力。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外科基础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对临床教师而言,学生激情高涨,教师更加热爱教学,刻苦专研前沿知识,自身能力得到拓展,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提升,从而使“外科手术学基础”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