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为人师必须掌握的体育教学方法:动作示范法

2017-07-20张秀娟朱卫东

运动 2017年16期
关键词:示范动作动作示范动作

张秀娟,朱卫东

(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29)

初为人师必须掌握的体育教学方法:动作示范法

张秀娟,朱卫东

(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29)

示范是一种常用的指导教学的方法,它能够正确地演示一项新的动作技能。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示范的有效性,如示范演示者的身份、动作的正确性、示范的频率、示范引入的时间、演示的技能类型等,都会对学生学习运动技能产生决定性影响。

体育教学;动作示范;方法

动作示范法是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所做的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进而获得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直观教学法。准确、熟练、轻快、优美的动作示范,不但能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动作技术结构,帮助学生了解动作过程、要领和完成方法及时空关系,提高体育教学活动效率,确保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实现、而且可以起到鼓舞、动员、愉悦学生身心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谁来做示范效果最佳

当示范一项运动技能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由谁来做示范,做示范者的差别与演示的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示范者可以是教师、学生或师生配合。教师示范,即体育教师给学生做动作示范,然后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见、最实用的一种方法,如学习篮球的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武术的套路动作等,都需要教师先进行示范。学生示范,即由学生进行的动作示范,它是教师有目的地挑选学生进行的各种示范,这些学生要么有独特的优势,要么有明显的不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正不良的动作习惯。例如,在跨栏跑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会产生恐惧的心理,不敢跨。这时教师可以让动作比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给其他学生树立信心,学生会有一种“你能过,我也应该能过”的潜意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对跨栏跑的教学起会到很好的效果。师生共同示范,即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进行的示范。在有些教学活动中,如篮球、足球等战术配合教学,一人不够需要多人配合进行示范。究竟谁来做示范效果最好?这要视教学时段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教师示范是主要的,学生示范次要的。俗语说得好“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就是说但凡业内高手,举手投足间都能显示出深厚的功底,百炼成钢的道性。这不仅能吸引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从示范中获得较多的信息量,而且能够引起学生由衷的钦佩和爱戴,发自内心的原意跟其学习,试想谁不想跟一个技艺高手学习。

2 示范目的要明确

做任何事情都需清楚为什么做(目的),而后才涉及做什么(任务),继而才是怎么做(方法),最后才是做得怎么样(评价)。那么,教师示范的目的是什么呢,教师示范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对教师形体动作的观察,在头脑中形成记忆表象,并使之“内化”,经过思维的加工,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因此教师的每次示范都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切忌盲目示范,否则费力不讨好不说,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示范的预期效果。至于示范达标到何种目的和要求,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步骤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而定。如果以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为目的,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完整示范,目的是给学生形成动作形象,使其感知动作的整体,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如果目的是使学生感知某一个环节,可采用分解示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重点观察动作的这一具体环节。例如,教材是背跃式跳高,教师是想让学生重点观察助跑起跳,还是观察过杆技术动作,或是观察落垫缓冲,这就要靠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择,明确目的,进而实行重点示范。不论采用哪种示范法,都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 示范的准确性和优美度对学生的影响

谈到示范的准确性问题,首先就要明白“范”的概念,之所以为“范”,《新华词典》解释得一清二楚:“做出可供大家学习的榜样或者典范”,因此,示范就具有准确性、权威性、楷模性的基础特点。如果失去这一点,示范也就不能称之为示范了。就同一个动作而言,准确性越高学生学习效果就越好,这一点毋庸置疑。道理很简单,在学生大脑中对所学动作尚无动作概念时,给他建立一个正确的动作表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任何新鲜事物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最为清晰,记忆也最为深刻,这就是常说的“先入为主”,教师若能够以准确的示范动作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动作表象,使之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一个正确的痕迹效应,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必将有一个好的开始。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过程,其本质就是条件反射建立与巩固的过程,是条件的刺激物与无条件的刺激物相结合的结果。因此,教师的示范动作力求准确、利落大方,让学生一开始就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正确形象。优美、轻松、大方、精湛的示范,能深刻地揭示技术动作的结构、顺序、要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获得清晰的动作表象,同时从心理学角度讲,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愿望,从而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实践。示范动作准确,学生才会有一个模仿的正确形象;示范动作轻松大方,才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倘若教师的示范动作不正确,就会使学生对动作技术观察和理解不清楚,甚至建立错误的动作形象概念,这样练习起来就会出现错误的动作,而错误的动作,通过多次练习、记忆容易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这样要改正起来就很困难。

4 示范位置和方向的选择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示范是通过视觉产生效应的,所以与视觉效果相关的距离、方向、光线、风向等都会对示范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示范者与学习者的位置关系及演示动作方向的选择尤为重要。一般的说,示范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人数、队形以及动作的活动范围等因素来决定,提前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得到、看得清。示范的方向应根据所学动作的结构和要求学生观察的动作部位来确定。示范时要讲究示范的面,如正面、侧面、背面、镜面示范等。为了显示动作的左、右距离,常采用正面示范,如篮球防守中的左、右移动。为了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以采用侧面示范,如显示跑步中腿后蹬的动作,跨栏跑攻栏动作。对方向、路线变化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动作,可采用背面示范,如武术、艺术体操等。这样示范者动作方向和学生一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对于动作结构简单、学生易于模仿、掌握的动作,如简单的徒手操和广播体操,可采用镜面示范。而在一些利用器械的教学中,除要求深入了解器械的性能外,还要把安全放在首位,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总之,要使所要观察动作的面与学生的排面成平行的部位,即学生的视线与动作示范面,尽可能接近垂直,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示范时不要让学生面向阳光或迎风站立,而且要尽量避开场外干扰源。

5 示范的时机与频率的把握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何时示范更有利于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曾经有两类观点,一类认为学习开始就给学生进行示范,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如何完成动作产生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印象,有助于学生建立动作概念,示范效果较好。另一类观点认为应该让学生先做一些练习后再进行示范。其好处是先让学生自己体会动作,这种方法强调开始动作技能学习的“试验与纠错”过程,并通过这一过程来发展学生的运动潜能和创新实践能力,教学效果要好于前者。后来托玛司(Thomas)和匹尔司(Pierce)等人对此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在练习开始前引入示范教学效果较好。但是,如果能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再次为其提供观看演示的机会,其效果会更好。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在学生开始练习前,教师要对所学技术动作进行示范,这种示范称之为“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动作,练习一定时间后,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纠正,此时再给学生进行示范,把它称之为“纠错示范”;必要时也可以让优秀学生和稍差学生做示范,形成正误对比,把它称之为“对比示范”;练习结束时,为了突出重点,强调难点,教师也可以再次示范,把它称之为“总结示范”。总之,示范时机把握的恰当与否事关示范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只有在学生最需要示范的时候,及时地给以示范,才能收到雪中送炭、拨云见日之效。

在示范次数的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是多多益善,从客观上讲有其理论依据,因为多次给学生这种正向的、积极地刺激、势必会激发出更多的正反馈。但就教学实际而言,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是有限的,示范次数越多,占用时间越长,留给学生的练习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至于多少为恰到好处,应根据内容和阶段的不同有所区别,在学习的初期和动作泛化阶段示范次数应适当多一些;新内容、动作难度大或复杂动作和难点示范次数应适当增加,对简单动作和学习的后期应适可而止。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学生,只有增加学生练习次数,才能保证动作质量、提高动作的效能与稳定性。

6 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应有机结合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究竟该用完整示范法,还是分解示范法,还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应试教学内容和动作的难易程度来决定。一般而言,学习简单、容易掌握的动作时,用完整示范法;学习复杂、较难动作时,用分解示范法,有时往往是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有机结合,如学习篮球的“三步上篮”动作、武术中的“五步拳”、少年拳等套路等时,常常采用先完整示范,后分解示范,再完整示范,有利于简化教学过程、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1] 杨锡让.实用运动技能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曲宗湖.几个国家学校体育的比较[ M ].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7.

[3] 常琦.浅析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

G807.0

A

1674-151X(2017)16-08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6.044

投稿日期:2017-07-01

张秀娟(1966—),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示范动作动作示范动作
下一个动作
动作示范在高职排球教学中应用
浅谈上体校普修田径课的方法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技巧与细节问题研究
运用“动作示范”激发学生运动参与动机的实例解析
高校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技巧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