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加权的信号强度和氢质子波谱特征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意义
2017-07-19叶印泉
叶印泉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江西南昌330006)
T1加权的信号强度和氢质子波谱特征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意义
叶印泉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江西南昌330006)
目的研究探讨T1加权的信号强度和氢质子波谱特征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及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在出生10 d内均行MRI常规平扫和1HMRS检查。结果观察组的NAA/Cr比值均低于对照组,Lac/Cr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中度、重度3组组间1H MRS所测得各代谢化合物相对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后外侧豆状核的信号强度(SI)大于或等于内囊后肢的SI的百分比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组间比较表明随着新生儿严重程度的增加,患儿后外侧豆状核的SI大于或等于内囊后肢的SI的百分比也逐渐增加(P<0.05)。结论MRI结果中,后外侧豆状核与内囊后肢在T1加权上的S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将MRI与1HMRS结合有利于提高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的准确性。
T1加权信号强度;氢质子波谱;缺氧缺血性脑病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脑损伤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儿童神经伤残的重要致病因素[1]。患儿常表现为意识出现障碍、原始反射改变以及脑干受损等症状[2]。近年来,尽管对围产期胎儿的监测有很大程度提升,但是目前临床中对于HIE的诊断标准仍未达成统一认知,在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面仍未有突破性进展。本研究通过综合磁共振成像(MRI)和1H磁共振波谱(1H MRS)的应用,探讨分析两者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期间本院及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14例,患儿胎龄36~42周,平均胎龄(38.90±1.85)周,患儿出生体质量在2 210~ 4 720 g之间,平均出生体质量(3 200±130)g,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为轻、中、重度3组,其中轻度患儿17例,中度患儿15例,重度患儿8例。所选患儿均符合2004年修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同时选取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例,新生儿胎龄35~42周,平均胎龄(38.40±1.50)周,胎儿出生体质量在2 160~4 670 g之间,平均出生体质量(3 210±130)g,两组新生儿在胎龄、性别和体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选患儿均在家长知情同意情况下参与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所有新生儿在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检查前20 min给予所有研究对象10%的水合氯醛0.5 mL/kg灌肠或者口服。然后采用GE公司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系统进行检查。
1.2.1MRI检查所有新生儿均行MRI平扫,使用头线圈,
常规T1WI轴位和矢状位,T2WI轴位,层厚5~10 mm。
1.2.21 H MRS检查1H MRS采用SE T1WI,结合轴位及冠状位确定感兴趣区(VOI),体积元大小为13 mm×13 mm×13 mm。将VOI定位于病灶的实质性部分,同时应该尽量避免周围正常组织及脂肪等的污染,并尽量避开脑脊液、颅底骨及大脑镰等结构。采用1H MRS所测定的代谢产物包括胆碱复合物(Cho)、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以及乳酸(Lac)。波普后期处理过程中包括相位校正及基线的校准等。测定个各代谢产物水平应以波普覆盖面积为基准,并采用MRS专用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脑代谢化合物相对浓度比较观察组的NAA/Cr比值均低于对照组,Lac/Cr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中度、重度3组组间1H MRS所测得各代谢化合物相对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脑代谢化合物相对浓度比较(x±s)
2.2 观察组新生儿后外侧豆状核的SI比较观察组患儿后外侧豆状核的SI大于或等于内囊后肢的SI的百分比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组间比较表明随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患儿后外侧豆状核的SI大于或等于内囊后肢的SI的百分比也逐渐增加(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后外侧豆状核的SI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脑部处于一个快速代谢及不断发育的阶段,此时脑部对氧气需求量大,能量消耗快,血液循环是新生儿脑部供氧的主要途径,因此,新生儿脑部一旦发生缺血缺氧后,其脑部功能会迅速受到损伤,代谢受到阻碍,引起脑部细胞和组织水肿,新生儿脑部停止发育,对其脑部和神经发育产生不可逆性损伤[3-4]。缺氧缺血性脑病导致的脑瘫和智力低下给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不良影响,因此做好新生儿的早期诊断,对该病的预防以及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MRS可以用来检测人体内组织化学成分和结构,该技术具有便捷、无创性特点[5]。1H MRS测定结果显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基底核和额叶的NAA/Cr比值明显低于健康新生儿,Lac/Cr比值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这与临床中研究结果相符合,即新生儿的NAA/Cr比值偏低,Lac/Cr比值偏高均提示可能存在神经元损伤或功能障碍[6]。
MRI作为临床中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一种常用方式,其具有创伤小、可以重复检查的特点,MRI不仅能够清楚的显示患儿脑实质部位、基底核区等组织部位的损伤,又能够反映患儿脑室周围蛋白质损伤情况,MRI受骨伪影影响较小,图像质量高。国内有研究通过比较常规MRI上的T1WI对脑部19种脑组织的SI发现,后外侧豆状核与内囊后肢之间的SI对比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7]。本研究结果与所述结果相似:观察组患儿后外侧豆状核的V大于或等于内囊后肢的SI的百分比明显比对照组高,从而预示了当新生儿脑部后外侧豆状核SI高于或等于内囊后肢的SI时有缺氧缺血脑损伤风险存在,并且另一方面,SI改变与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患儿后外侧豆状核的SI大于或等于内囊后肢的SI的百分比随着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综上所述,将MRI与1H MRS两者相结合能够提高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精确评估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值得更深层次的研究以便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
[1]王文广,王斌,胡颖杰,等.MRI与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价值的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4):639-641.
[2]李艳,杜奕,陈志强,等.DWI结合常规MRI诊断足月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10):1575-1579.
[3]王文晶,付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新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5):493-495.
[4]郭建东,苏锦权,张水兴,等.3.0T核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的价值[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7):645-649.
[5]杨蓓,金朝林,张树桐.弥散加权成像及~1H磁共振波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 (32):5327-5329.
[6]杜奕,李艳,陈志强,等.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H-MRS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4,30(6):822-826.
[7]任文,王旭,卞佳,等.3.0TMRI磁敏感加权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8):3055-305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0.073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科技计划项目(2012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