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启发式教学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7-07-19胡健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启发式教学法不断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利于培养当下大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他们综合素质。因此,本文从多角度客观阐述了启发式教学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与途径。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应用
一、启发式教学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作用下,传授式教学模式仍然被应用到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即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不断显现,亟须加以优化完善。随后,启发式教学模式不断被应用到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启发式教学模式具有多样化的优势,注重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注重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同时,全方位发展其智力以及能力,注重教与学的有机融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利于教师站在客观的角度,全方位准确把握班级学生学习乃至身心发展规律,在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优化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班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利于有效弥补传统满堂灌的单一化教学模式缺陷,构建高效课堂,确保课堂教学各环节顺利展开,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确保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二、启发式教学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应用途径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注重课堂科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起学生探索欲、求知欲的关键所在,是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重要保障,而这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情景。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各方面情况,客观分析班级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为他们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人格健康”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人格健康”章节具体内容,巧妙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引导班级观看“人格健康”的相关片段、视频,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人格健康,又该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吸引他们的眼球,让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的同时,有效展开课堂教学。随后,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对“人格健康”的认识,优化调整课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多样化优势,利用图片、音像等,促使抽象、枯燥的心理教育课程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有效降低课程知识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准确把握“人格健康”知识,掌握塑造健康人格的方法、技巧、途径等,更好地培养他们多方面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进而,在无形中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模式多样化作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做好铺垫。
2.注重课堂科学导入
此外,在应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科学导入,这是提高启发式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以“情绪调节”为例,教师要优化利用和情绪相关的视频、图片,也可以设置一些新颖的情绪探讨问题,巧妙导出新课题知识,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便于学生准确把握“情绪章节”知识,掌握重要的情绪调节技能,将其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科学调节自身出现的不良情绪,使其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认真学习该课程知识,逐渐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根本目的顺利实现。
(二)科学设置教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在应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要注重科学设置教学问题的重要性,以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为中心,设置多样化的教学问题,增加师生、生生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机会,在无形中不断启发他们思考,使他们准确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为例,在该章节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多层次对班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使其在心理测试过程中全方位了解自己,尤其是自身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教师也可以根據班级学生心理压力承受情况,结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个性特征等,科学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围绕课堂教学环节,科学设置各环节教学问题,更好地启发班级学生思考,探讨“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的具体方法,在实践探讨中理解该章节知识,并加以灵活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当下大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当下社会热点、焦点等,巧妙引入典型的和压力、挫折相关的案例,科学设置教学问题,层层递进,引导班级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挖掘他们各方面潜能,使他们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主动探索解决和案例相关的问题,掌握重要的应对技巧,准确把握该章节教学重点以及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率。以“情绪调节”为例,在应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所设置的教学问题要具有鲜明的探索性、趣味性等特点,也就是说,所设置的教学问题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利于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在该章节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引入相关案例,以此为基点,科学设置课堂教学问题,比如,在面对相同事件,为什么人的情绪会不同,来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启发他们思考。同时,教师要准确把握所设置问题难易度,不要过于简单或者难度较大,要符合班级学生当下已有的水平,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所设置的问题要具有探索性,问题答案不能直接在书本以及以往经验中获取,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便于学生跳出定势思维怪圈,发散他们的思维,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探索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情绪调节”知识点,并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科学调节自身情绪,成为自身情绪的主人,避免被情绪控制,这是拥有健康心理的关键点之一。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开发学生思维
从某种角度来说,在启发式教学应用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二者有机融合的重要性,要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有效防止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现象,避免理论与实践教学二者脱离。以“大学生人际交往”为例,在该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亲身实践中开发学生思维,借助相关资源,比如,图书、网络媒体,让学生观看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视频,启发他们思考,充分挖掘他们各方面潜能,利用所学的知识科学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各方面能力,围绕“大学生人际交往”课程知识,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辩论比赛、社会调查、团体心理辅导,促使“理论、实践”教学二者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借助辩论比赛、社会调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的同时,以“大学生人际交往”为中心展开辩论,多角度巧妙利用一系列资料支持自身观点的基础上,反驳对方观点,不断开发学生思维,灵活应用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知识,这也是启发式教学提出的客观要求。在该章节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多样化具体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比如,“突围闯关”,对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导训练,全面、深入“认识、探讨、接纳、调整、改善”自我,掌握与他人相处的技巧,有效提高他们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在无形中不断强化他们互助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综合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必须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全方位正确认识启发式教学模式,准确把握其特点、性质、优势等,加以合理化应用。高校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设置教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开发学生思维等。以此,促使各年级、各专业学生更好地学习心理课程知识以及技能,全方位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健全人格,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最大化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其人才培养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汪海彬,徐俊华,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2:102-106.
[2]麻超,张澜,郭力华,冯媛媛,孙桂芹,贺敏.启发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06:49-52.
[3]黄国英,朱涛.基于行动导向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J].教育学术月刊,2011,05:109-111.
[4]刘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8:126-127.
[5]李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现状调查与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102-105.
[6]袁晓娇.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问题与模式[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2 :167-168.
[7]蒋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教学方法探讨[J].成功(教育),2013,18:322-323.
[8]陈玲娟.浅析启发式教学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4:108.
作者简介:胡健(1981.08-),女,湖南双峰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